记赵明坤老师

07-19 作者:蒿草兰梦

记赵明坤老师

蒿草兰梦

在一本旧笔记里忽然看到这样一首题为《巩府赏杏花》的诗:

小桥流水景色新,庭院亮丽满树春。

雪拥玉蕊飘香远,艳阳融融醉客心。

正苦于想不起来这是谁写的诗,又看到下面这首《江北水城——高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皇殿村前紫陌西,水泊浩渺环翠堤。

美誉江北小水城,五湖连珠名不虚。

一下子想起了这是赵明坤老师写的诗。“皇殿村前紫陌西”这句诗我记得最牢,我曾经跟赵老师说过“这句最有诗味”。

赵老师是刘保和老师的中学老师,刘老师是我的易学老师,论辈分赵老也算得上是师爷了。当然尽管我们没有这样严格论辈分,在我的心里也早把他老人家看成了自己的父辈。赵师母在世的时候也把我当成女儿看待,师母很疼我,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常常给我送来,也常偷偷鼓励我“学艺不如偷艺”,教我多学一些细节,教我学“方”不如学“法”等等,对我教益匪浅。那些年我和刘老师是赵老师家的常客,那时他们老两口住的是女儿家的楼,同住还有他的小儿子一家三口,他住的房间就很小,所以他称自己的小屋是兼卧室、书房于一庐,谑称“窝庐”。我认识赵老的时候他就已经退休几年了,近70岁的人,思维格外敏捷,谈吐诙谐幽默。但谈论起“文革”时事时就像换了一个人,特别充满情绪,语言犀利。那时我们就做他的听众,一任他的发泄。

举两个他幽默时的小例子:有一次在他家,在座的还有两位他的老友,其中一位力劝赵老再找个老伴,赵老坚决不找,他说我一个人过的好好的找什么老伴啊。那位老友说,你每天从外边玩够了回来有人给烧好开水进门就喝,多好。赵老说那我一个人烧了水可是没人跟我抢着喝呢。逗得我们大笑。他的那些老友里有个退休的老师,净念白字,总把“游弋”念成“游戈”,赵老说他真难为你教了这一辈子书,你游你哥一辈子也没游一回你弟。赵老的幽默是随性的,总能逗得身边的人笑声不断。还有,赵老师说他不会使用手机,小孩们给他扔家一个手机,那手机一响,他吓得连看也不敢看。那诙谐的话语逗得我们大笑不止。

赵老常写些古体诗,总是将打印稿分成两份分别送给刘老师和我。我们常鼓励他写得很好,让他投给报社,他总是不以为然。架不住我们总是鼓动,他就投给了聊城的一家报纸,果然就非同小可,那家报纸的编辑总找他写。后来被高唐县委的宣传部门知道了,也开始找他给写一些东西,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再后来他被聘为县文史员连续得到县政府的表彰,常邀请他来参加一些会议,他却不愿意了,他说:“我喜欢自由自在的写,不要给我任务,不要老打扰我的正常生活。”可见其耿直迂腐。

赵老师的耿直性格在所有认识他的人当中是出名的,他说话直率,看不惯的事就要说,并且情绪激昂,他写的诗大部分内容都是针砭时弊的,他把自己一生的真性都赋予在诗文里。然而我对于这样的诗并不感兴趣,我还是比较喜欢他写的花草之类的诗,读着温婉。像《春野》:

春绿郊甸野雀鸣,青豆小果初长成。

落英随风拥香冢,疑是残雪未消融。

《古槐》

粗壮连围高入云,遮天蔽日荫四邻。

几番观瞻问长者,确知年龄无一人。

《院景》

番瓜茁壮秧蔓长,苍郁葱茏蜡花黄。

翠叶绵绵涌碧波,一如清风荡荷塘……

这些诗都是赵老回到乡下的家以后写的,赵老师笔勤,腿也勤,每天都能骑自行车走几十里的路,在他的固河老家附近,方圆几十里的离退休老人都成了他的文朋诗友,或者说他和他的家成了那些离退休老友们的中心。他还与邻县的诗歌爱好者们组织了一个很活跃的诗社呢,每有新诗就互相传阅,这样的活动无疑给老人独处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有人说,文学能延伸和扩展生命。赵老写下大量的优美诗歌与很有分量的杂文,他参与编撰的《高唐文史资料》都注定会芬芳流远,再看赵老的敏捷思维和健壮的身体,我相信这是因为他的心里承载着诗意的力量。

赵老师回到乡下后,我与刘保和老师、高家兴老师一起去看过他几次,赵老师的院子很大很方正,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夏天的时候柿子树满枝头蓬勃着油绿的叶子,一直没看到果实。有一个墙角爬满凌霄花火红的小喇叭,还有一面墙的墙根下长着高高的几大棵蔷薇花,院子的一半种着各种蔬菜,碧绿碧绿的……红喇叭、粉色蔷薇花,衬着碧绿的菜畦,让我想到他屋里墙上不知挂了多少年的那首古诗的味道: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映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我们很羡慕赵老过着这样悠闲而自得的日子。难怪他的儿女们要接他去城里他都一再拒绝呢。每次听说我们要来,赵老师都会准备一上午,他知道他的学生刘老师喜欢吃肉,每次都会煮一碗肥肥的大肉,他总爱这样说刘老师:“这孩子从小就爱吃个肉啥的”,那口气的亲切我知道是来自师生间几十年的相识与交往,其实刘老师也只比赵老师小十多岁。刘老师对赵老师的尊重也一如父辈。在赵老师家吃饭的时候,说话最多的总是赵老师,刘老师总是恭恭敬敬的听着,不时符合着老师的感叹。有时我想,人都是需要表达的,尤其文人,古代文人常常相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清谈,现代文人也竟搞些沙龙,其目的都是需要相互做听众来听相互的表达。比起刘老师,我做学生也许太率性实诚,我常常有了些文学想法就去找刘老师哇哇说,刘老师也总是符合着理解着纵容着听着,我可能从没想到顾及他的感受。

赵老师也总是很尊重学生,他轻易不问刘老师任何专业话题。也不给学生找麻烦,有时他的侄子们有事要找刘老师,去问他保和哥的电话,他从不愿意告诉。师母在世时一直病,刘老师本身是中医,也是从小被师母看着长大的,师母信任他,喜欢找他看病,时间长了不见面,师母就好给刘老师打个电话絮叨絮叨病情,让赵老知道了准埋怨她,“没事的时候别总打扰小孩儿们”。因此每次师母打来电话后都要叮嘱说:“别让你赵老师知道哦”。就在师母去世前几天,正好刘老师要去韩国,动身之际忽然接到师母的电话,她说没什么事只是想打个电话。谁曾想这次电话却成了永诀。刘老师说这就是近人之间冥冥中的超感吧。

有一次,赵老说他实在弄不懂“三阳开泰”是什么意思,说问过那些在大学里教文学的同学都没得到满意的解答。刘老师就很谦卑地给赵老画了“泰”卦,一爻一爻给赵老师讲解,赵老师听懂了,他那天说了一句令刘老师备受鼓励的话:“还是我的学生啊,我就知道你做的学问是扎实的。”

还有一次,赵老师在街上看到有摆地摊算命的,地上摆着一堆卡片,那上面写着百家姓,算命者神乎其神地说量量求命者的胳臂和手掌就知道他姓什么。我和刘老师都笑着告诉赵老,什么也不用量我们也知道他姓什么。然后我们告诉赵老,这也是周易64卦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地给他操作了一回,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却更加宽慰他的学生没有利用这种方法去骗人。

自从赵老回到乡下,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一年去看他两次,都是匆匆忙忙的,一顿饭的功夫总有叙说不尽的话题,每次从他家里出来,他都要目送我们的车远去消失了踪影,才姗姗地回转,想着他迈着孤寂的脚步,心里总是酸酸的。

今年正月十九那天和刘老师、杨老板去了固河看赵老师。是晚上去的,因为白天的时间太忙。赵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他准备了半下午,还埋怨刘老师给他打电话太晚,有些肉食没时间化冻。我们在那吃的晚饭,赵老师把最好的酒拿出来,腾了一大碗他自己熏蒸的肉。

我们有很长时间没去看他了,他说他知道我们不去就一定是很忙。他说他不挂念保和(刘老师),而是很挂念我,担心我的身体和生意。我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感激。我告诉赵老我买房子了,虽然楼的面积很小。赵老师非常高兴,他说:“只要孩子回来有住处就行,总算有个窝了。这我就放心了。”

我们在他那里畅谈了一晚上,看快到十点了,怕路上雾大影响开车,只得告别了。赵老师像以往我们走时一样显出恋恋不舍的情绪。

赵老的女儿琴住在城里,她常常在休息的时候来看我,我不与赵老联系的时候就只能从琴这里了解他的消息了。琴说,过完年家里剩了很多食物,我怕爸自己吃不了放坏了,提议他给儿子们分分,可是我爸说:“还有小孩们没来呢,谁也不能动。”都知道他说的小孩们就是刘老师和我。

知道赵老一直很健康,一直悠闲地种园、写诗、会老友,我心里就特别欣慰。

共 8 条文章评论
  • 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写人,把老师的形象立起来了。2012-07-20 09:26
  • 回复@大海之子:我感谢所有能耐心读我的文字的朋友并祝福!2012-07-20 11:01
  • 欣赏,问好兰梦!2012-07-20 15:37
  • 回复@风语:问候风语好!2012-07-20 17:37
  • 写得不错2012-07-20 18:02
  • 回复@王者归来:谢谢来访!2012-07-21 08:07
  • 老师总抚慰我们最深的灵魂!欣赏,问好!2012-07-21 12:55
  • 回复@柳树林:问候柳树!2012-07-22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