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陕西女人们

07-24 作者:观鹅会意

感谢陕西女人们

文/观鹅会意

为什么要感谢陕西女人们呢?一下子在我的回忆的年轮里,展现出一幅七十年代晋北的风俗画,山西的一个个农家光棍汉,穿着崭新的兰布衣服,戴在毛主席像章,挎着个黄帆布挎包,赤脚穿着黄球鞋,跟着媒人走在陕西的黄土高坡的土路上……

陕西省那个年代连年干旱,还不如山西省农民能够吃饱肚子,“人挪活,树挪死”,悄悄刮起了一股陕西女嫁山西汉的风,山西汉跟着媒人到陕西省去引媳妇也是一种娶媳妇的办法。山西汉跟着媒人到了陕西省某个村子,媒人在姑娘家添油加醋的说上一顿后生家里好光景的话,山西汉也大大方方放下订婚钱,婚姻就有了一半的把握了。然后姑娘和家里人跟着山西汉来相家,这山西汉家里早已经接到了电话,开始满村子借东西,大到大红柜、被褥,小到炕上舖的花油布、方炕桌。到了山西汉一看,吃的住的比他们家里光景就是好,这样婚事就定下来了,山西汉再带上千元彩礼去女方家,女方开上户口迁移证明,就可以来山西安家落户了。从此她们就走出故土的土窑洞,远离了父母兄弟,就像一粒蒲公英种子,从一片黄土高坡飘零到另一片黄土高坡,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生根发芽。

山西晋北有一个大村子叫北周庄,有十个生产小队,公社驻地也在周庄村,家父在公社担任书记,我和父母在这个村子生活了十多年。我的童年伙伴大部分是农民的孩子,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掏鸟、挑苦菜、用夹闹子逮鸟、捉蝈蝈、割羊草、听羊倌讲故事,炼就了农民娃所有的本事,从中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与放肆。

在这个村子里有许多陕西媳妇,流传着许多去陕西引媳妇的顺口溜,数根友的串子话有名气,当时陕西省火车到了山西省晋北已是午夜,所以他编出来:“火车头,汽车头,半夜来了个陕西猴。”为了夸自己家乡好他又编出来:“五间瓦房三盘炕,个个烟囱都朝上。堂间摆着大红柜、缎面行李后墙躲。大红油布炕上舖,炕桌一对当炕放。”村子里最困难的一家人,要数南堡里面的义贵家了,妈妈是个瞎眼睛,儿子光棍二十八。义贵在襁褓的时候,妈妈抱他到怀里喂奶吃,他的小手摸到了剪窗花的小剪子,妈妈正低头看着他吃奶,没有想到他小手一扬,剪尖刺入了妈妈的眼睛,妈妈漂亮的大眼睛从此陷了下去,当时农村缺医少药,另一只眼睛也慢慢地看不见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义贵和母亲相依为命,义贵在生产队劳动,瞎妈妈在家里没干没净给他做着饭。身高马大的义贵是个好劳力,可是因为瞎妈妈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一天,劳动了一天的义贵回到家,瞎妈妈对他说锅里煮着黍子糕,他用勺子在锅里捞出来一块抹布来,妈妈问他够不够吃,他说吃饱了,他拿起毛巾流着泪为妈妈擦去瞎眼睛流出来的分泌物。

有一天,村子里的一个陕西媳妇介绍来一家人,找婆家的姑娘带来了父母弟妹,当时在农村落户口是不容易的。这个姑娘在北周庄的陕西媳妇中最漂亮,身材高窕,皮肤白皙,齿白唇红,浓眉大眼,背后一根黑亮的大辫子,破旧的衣服难以遮掩她丰满诱人的胴体。

大队干部向家父汇报工作时,随便说了这姑娘一家子的情况,家父马上想到光棍汉义贵,吩咐说:“这姑娘肯嫁给义贵就给她们全家人下户口,附近村子不能给她下户的。”

这姑娘还是嫁给了义贵,全村的乡亲们为他忙了起来,这家借给大红柜,那家借给缎面被,大队干部亲自张罗婚礼。典礼的那一天轰动了整个周庄村,两匹大红马戴着锃亮的铜铃铛、红缨子,那义贵一身崭新的兰衣服,新媳妇上身穿红底金花棉袄,下身穿兰棉裤,脚穿白塑料底布鞋,两人都十字披红,骑着大红马众人簇拥着,伴随着唢呐声鞭炮声走在大街上,欢笑声飘到了大街小巷,人们都羡慕义贵娶了个漂亮媳妇。

斗转星移,四十年去也,偶日,鄙人在朋友家看到下房有住房的,和开三轮摩的的男主人聊起天来,得知是周庄人,便问可否认识义贵?他回答正是义贵之子,再问他父母可说起有一个高书记?他说父母亲经常念叨高书记的恩德,是他老人家促成了父母的婚姻。听到这里不由地心里一阵酸楚,想起了去世的父亲来。

那个年代已成为了历史,但是在童年的记忆里,经常想起陕西女人曾经为山西农村绘制的那一幅风俗画,今天把它从我的脑海里拿出来晒一晒,展现给后者。

共 2 条文章评论
  • 构思巧妙,朴实文字,顶了2012-07-25 08:05
  • 回复@落魄书生:谢谢老朋友欣赏支持2012-07-25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