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写在河西走廊的《风赋》

07-24 作者:张博学

地球写在河西走廊的风赋,

张博学

写过一篇"装满诗韵的河西走廊"。此篇叫"装满风沙的河西走廊",展示河西走廊的多样内涵。

装满风沙的河西走廊有点严酷和惨烈,于是给它装饰一个带着博大诗韵的大气磅礴的题目:地球写在河西走廊的"风赋"。

战国时代的宋玉写了一篇「「风赋」」。有人说「「风赋」」是用风讽谏楚襄王的奢侈和骄横。有人说是用「「风赋」」拍马流须歌颂楚襄王的威风。宋玉把风分为大王的雄风和百姓的雌风。不论是比喻讽谏,还是拍马流须,总之宋玉对风的写声状物气势磅礴,非常精彩。我这篇河西走廊的「「风赋」」既没有宋玉「「风赋」」的文采和气势,也没有宋玉「「风赋」」借物托意的寓意,纯属写河西走廊自然大风的写景写实作品,读者大概不会过度解读。

河西走廊正面的世界级的文化景观引导的旅游景观很多。只有河西走廊的严酷风沙是负面的自然景观。例如敦煌文化,阳关古迹,嘉峪关城楼,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山丹军马场,镍都金昌,武威出土的汉代铜奔马,以及整个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段星罗棋布的古代遗迹都是世界级的景观。除了这些地域的世界级景观,还有一个就是以风著称的世界级的自然景观,这个景观就是被称作世界风库的安西,现在恢复古代名称叫瓜洲。其实不仅是瓜洲,整个河西走廊都是一个风的走廊,风的库房,可能是世界上风最大和最持久的地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河西走廊为什么要刮狂风?因为地球需要疏解情绪,释放压力,保持平衡。每当地球情绪沮丧的时候、不平衡的时候,它就刮一场风,把淤结和气滞打通,于是地球就舒坦了,平衡了。

当地球被蔑视为矮人的时候,它就展示喜马拉雅山的高峻。喜马拉雅山是世界屋脊,空气稀薄,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全世界的运动健将往那里跑,去征服,因为那里有高度,而且稀有!

当地球被蔑视狭隘的时候,它就展示罗布泊的广袤。罗布泊是干涸的沙漠,处在“死亡之海”中,全世界的人到那里探险,考察,研究,因为它不仅博大,而且神秘!

当地球悲伤的时候,长江、黄河就是两行排泄的泪痕。

当地球高兴的时候,张开太平洋的"弥勒大肚",海纳百川,让各种臭气冲天的污泥浊水的溪流流进自己的胸膛。

当地球被压抑的时候,失去平衡的时候,它就展示河西走廊的风沙怒吼,它怒吼的声音和形状是吓人的。它一生气,就给你掀翻一列火车示威!

人不喜欢河西走廊的风沙,地球喜欢。地球是河西走廊风沙的谋划着和实施者。

人给吓人的狂风戴了一定王冠:世界风库。

人们到风库探奇,不仅因为它的独特的地形地貌。独特的自然景观,独特的风沙肆虐构成的独特苍凉,独特的魅力,还因为感受它摧枯拉朽的强大威力!

台风,龙卷风,是河西走廊狂风的家族兄弟。

地球不懂韬光养晦,不懂审时度势,不懂观颜察色,不懂两面三刀,不懂做地球的技巧,只知道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该风平浪静就风平浪静。该怒发冲冠就怒发冲冠。

地球绝不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更不是伪君子,不会"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会"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不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地球不够文明,教养、修养、涵养很差。总是喜形怒于色,怒形更努于色,动不动来点脾气,搞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风卷风,还有河西走廊的狂风。

刮狂风,就是地球在河西走廊压抑的难受,精神病发作,以狂风和飞沙走石展示自己的脾气和性格。

地球不观察太阳的脸色,不听任月亮的引力,不在乎太阳系的远近,不惧怕银河系的恃众。地球就是以自己的脾气和性格形成稀有的风格。

“物以稀为贵”。狂风也是稀有资源。

风是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本质是干净的,而且是一切生物须臾不能离开的。

狂风是狂放流动的空气,它的本质也是绝对干净的和极端重要的。住家必须开窗通风。住家也要经受沙尘暴洗礼。

世界上害和利是互为作用的。大自然中的每一种东西都在一个方面平衡着这个世界。空气必须流通,不流通就不利健康。而风在空气流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西走廊是世界风库的躯体,瓜洲是世界风库的心脏。

世界风库是自然灾害,但何尝又不是有利的自然资源。

有弊的东西必有利。有利的东西必有弊。祸福相倚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平衡规律。

有一句名言:“亚马逊河上一只蝴蝶翅膀抖动扇起的风,到德克萨斯州会引起龙卷风”。

对这句话作逆向改造:河西走廊的狂风刮到北京的紫禁城,也许会气若游丝,弱化到蝴蝶翅膀扇起的气息,但如果作用于净化空气,清除陈腐和病毒,那作用一定是相当厉害的。譬如:最少可以吹淡或吹散类似2003年“非典”的浓烈存在和传播,最大可以吹散几千年沉积的封建思维的腐烂气息!对于整个北京和华北地区浓重的雾霾,河西走廊的狂风如果能吹到这里,一定会吹出个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朗朗乾坤!

不刮风会导致空气不流通。空气不流通会导致疫气滋生。河西走廊的狂风在帮助整个世界的空气流通中起了多大作用,不能计算,但作用肯定是存在的。

人们歌颂风:“秋风扫落叶”,“春风吹又生”,"风调雨顺","风和日丽"。

风不调,雨怎么顺!风不和,日怎么丽!

农民跪在烈日下求雨,那是怎样残酷的焦灼!求雨不如先求风。强劲的风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送过喜马拉雅山,雨就下起来了。风调了,雨就顺了。风和了,日就丽了。

"风是雨的头,屁是屎的头"。这是河西走廊的俗语。要排泄垃圾了,就先放个屁预警。

风如果帮助你,那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到,旗开得胜。风如果不帮助你,那就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给力,英雄是个屁!风的作用太大了。

秋风扫落叶是风对旧世界的荡涤。春风吹又生是风对新世界的催生。

北京雾霾严重的时候,人们期望的就是刮风!

我真喜欢风的除旧立新。

在社会前进过程中,革命或者换个弱性词叫改革,就类似自然界的风,没有革命的或者改革的风暴,就没有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进步绝不是一次革命的或者改革的风暴能完成的,需要象整个河西走廊的风暴一样“从春刮到冬”。不断地催枯拉朽,才能保证社会的空气不断流通。流通的空气必定是新鲜的空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气也不腐,变革铲除“蠹”。现在,贪官遍地,权势疯狂,斯文扫地,野蛮横行,就是缺少了河西走廊的狂风。辛亥革命的风暴,十月革命的风暴,刮走的都是烂透的王朝。风在社会进步中有百利而无一害。

现在,社会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风不调,雨不顺,需要调整。

1911年对3000年风雨做了调整。1949年对40年风雨做了调整。1978年对30年风雨做了调整。每次调整,都产生巨大作用,也产生巨大副作用。现在需要对副作用继续调整。调整可以是和风细雨。如果和风细雨调整不动,那就迫不得已需要暴风骤雨调整。河西走廊的风暴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充当调整的工具。如果阻力巨大,就让河西走廊的风刮起来,刮得猛烈些!

河西走廊作为世界风库,风大到什么程度?“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弱势风的常态。强势风的非常态就可怕了:

其状犹如罗布泊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景观,遮天蔽日,铺天盖地,从天空到地下,浊浪排空,黄沙滚滚,黑云压境,摧枯拉朽,吞日月,遮天地,翻腾向前,让人望风胆战心惊。

其声则或如远方天边的沉闷闷雷,或如万头雄狮的绝望怒吼,或如成群饿狼的凄厉嚎叫,使人毛骨悚然。

其力有排山倒海之势,所向披靡之威,让人受之失魂落魄。

大风起处,高山不见影,河流不见形,大树低头,纤草贴地,石头滚蛋,狼不敢哀鸣,狗不敢狂吠,鬼不敢出没,狐狸遁形,耗子钻洞。在此情状,鸡犬焉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升天作孽!苍蝇蚊子,葬身沙尘,碎尸灭迹,回到泥土!世界真个属于风,刮了一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万物服服贴贴,向风臣服!

2006年4月,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火车,在新疆东部安西西部被狂风袭击掀翻,玻璃全部破碎,车厢千疮百孔,那正是安西风道上遏制不住的狂风。可见,安西的或者河西走廊的风属于风中豪杰。楚襄王的雄风焉能和河西走廊的雄风比威猛!

但是,尽管狂风掀动沙丘,刮翻汽车,掀翻火车,狂风过后,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河西走廊的各类庄稼照样长得郁郁葱葱,树木照样笔直站立。河西走廊的瓜果是那样别具味道的香甜!民勤的蜜瓜,安西的李广杏,都是瓜果中的王者。整个河西走廊的瓜果都是最甜的,米面味道都是最纯正的,牛羊肉都是绝无膻味,味道最美味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特产。

河西走廊的风,刮走的是浮尘,留下的是果实。

风是污浊世界的催命鬼。风是清明世界的接生婆。风有哲学思考。

河西走廊,发生鸟流感的概率很低。为什么?风刮走了!

河西走廊人在风中活得很健康,虽然脸是被风刮黑的。

风想要的并不是威风。风想要的是干净明亮的世界。风只是不情愿世界的乌烟瘴气!

河西走廊的风,既不是楚襄王的雄风,也不是庶民的雌风,河西走廊的风是雌雄默契配合的一阴一阳的风,是天地和谐交媾的风,阴阳融汇交合的风,四时轮替交接的风,乾坤强健运行的风。天行健,地势坤,风载道。河西走廊的风是道德(规律)的风,君子的风!冬天的严酷的风,总是刮出春天的一片和煦、明媚、蓝天白云,阳光普照,万物惊醒!

过去和现在,风好像是威胁整个河西走廊稳定的大患。但是在未来,风必定造福于整个河西走廊。石油在80年后枯竭,煤炭在120年后用尽。当全世界都在为未来能源发愁的时候,科学家的眼睛盯上了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风能是最容易利用的清洁能源。新疆大阪城的风力发电成了人造景观,风刮出的是金钱。科学充分利用了水为动力的发电,风为动力的发电刚刚起步。风力可以吹翻汽车、火车,把这种动力直接转化为可控能源,人类还会为未来能源发愁吗?

河西走廊的风,也许抵得上克拉玛依的油田,神木的煤矿,三峡的长江水。有朝一日,整个河西走廊将以风为优势,著名于世界。河西走廊,将用强大的风力和风力发电推动祖国的西部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发展!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风声的巨大威力听到了吗?当狂风被视为野蛮的时候,狂风转化的电力一定代表文明!

乌鞘岭,不要阻断河西走廊雄风东吹的步伐!

2001年3月,于兰州西固。

(写完此文10年多之后的2016年,多个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强大的遍布河西走廊的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发电,电流已经并网传输到南方。狂风已经转化为强大的动力,狂风正在照亮黑暗,狂风将带给世界一片光明!)

共 1 条文章评论
  • 你这篇叫《世界书写的风赋》,气势更大。而且是一篇很好的科普文章。你就以以上名称发表。谢谢你阅读的耐力和写评语的耐力。写的非常好。是我文章的“姊妹篇”。
    金秋:文人笔下的风,也具有生命力。你赋予了风是旧世界的催命婆,新世界的接生婆的文化 定义,并发出了安西的风属于风中豪杰的豪言壮语,体现出你对安西的偏爱和崇尚革命的 思想倾观念。在当今世界潮流对“革命风暴”这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在日益减少的时候,看 来青少年形成的革命世界观在你脑海中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让我们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理解风吧: 让我们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理解风吧: 风能促使干冷和暖湿空气发生交换,风是一种自然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学会制造风车,借风力吹动风车来抽水和加工粮食,现在人们还利用风车来发电。   帆船的行驶也是靠风力的推动。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风也经常给人类带来灾害。暴风、台风、飓风会使农田淹没、房屋倒塌、水电中断。龙卷风会使汽车、人类、房屋等等消失的无影无踪。   风在自然界里做了许多工作。风能使大范围的热量和水汽混合、均衡,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把云雨送到遥远的地方,使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得以完成。   东北信风在大西洋接近赤道一带,激起了强有力的海水流动,风把大量的海水驱向北美洲海岸,海水流到墨西哥湾以后,在这里开始弧形地沿着北美洲海岸的流动,而后穿过美国佛罗里达及古巴间的狭窄的海峡,再向广大的洋面流去。它与安的列斯岛的洋流会合以后,形成了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海水流-“墨西哥湾暖流”。暖流将南方的温暖带到了欧洲西北部。与此纬度相同的加拿大东海岸,冬天冷到-20°C;但这里的温度却在0°C以上,沿岸的海水常年不冻。加拿大群岛上长的是耐寒的苔原,欧洲西北部则长有茂密的针叶林。有人估计,这股暖流每年给这里每一米长的海岸带来的热量,等于燃烧六万吨煤所产生的热量,这是多么巨大的天然的“暖气设备”啊!   欧洲西北部温和的气候,主要由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的。而西欧温暖的气候,也大大地依靠着不时地从海洋吹来的西南风,这种风带来了温暖和潮湿的空气。在北太平洋,东北信风吹刮海水向西流(北赤道海流),由于西岸陆地的阻挡,它转向南、北。向北的这支从我国台湾省东面进入东海,再向东北方向流去,然后从日本九州南面流出东海。这支海流比周围的海水温暖,颜色蓝黑,称为黑潮暖流。黑潮暖流有一个小小的分支沿黄海向西北方向流去,直指渤海海峡,我们叫它黄海暖流。它能穿过渤海海峡到达秦皇岛的沿岸一带,送去了大量的热量,这是这里冬季海水不结冰的一个重要原因。黑潮暖流的另一支直抵日本近海,足使那里的海水温暖起来,冬季的水温要比同纬度的太平洋东岸高出10°C左右。   印度洋的季风支配着印度半岛的全部农业生产。在冬季 (12月中旬到5月底),这里吹干燥的东北风-冬季季风,造成了干燥、明朗的天气。从6月起,夏季风开始,风从海洋吹来,是潮湿的西南风。全印度都发生了大雨,全国的农业收成都是与这种雨相关联的。如果某年“季风雨”比常年开始得比较迟些或者结束得比较早些,则荒年和饥谨将不可避免。   我国多数地方受季风影响。夏季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带来了丰富的雨量,加上温度高、日照充足,使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良好地生长。夏季风还深入到大陆内部。使那里不致成为浩瀚的沙漠,大部地区仍然是农牧业生产的好地方。但是,由于每年夏季风强弱的不同,也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   地方性的风对气候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许多国家的多山地区,常常遭遇到的“焚风”,会使空气的温度突然升高,在短时间内溶化掉大量的积雪。   风把水汽散布到地球的各个地方。强有力的气流把水汽带到干燥地区来。风在地面上输送水汽的巨大工作,可以由这种事实看出来:落在地面上的雨量,每一秒钟将不少于1500万吨!   植物的一生都离不开风的帮助。   软软的微风,帮助了植物散播花粉,让一些异花授粉的植物得到必要的花粉,使植物能“成家立业”,形成种子,结出果实,为植物留下了后一代。象青松、白杨和紫红的高粱,就都是由风当了“媒人”才产生后代的。   风还能将有些植物的种子吹送到远方,让它们在新的环境里生长发育,继续繁荣自己的“新家庭”。风尽到了帮助植物繁育后代的责任,还要去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它为植物的生育创造舒适的条件,从密集的植物中赶走了集结在近地面层的冷空气,驱散掉湿热的暖空气,不让植物“着凉”受冻,也不叫植物闷热难受。   随微风的吹拂,植物群体内部的空气不断地得到更新,以改善植株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光合作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同时,风又频频地摇动枝叶,让每片枝叶都能有充分的机会享受阳光的照射,制造出更多的糖份来滋补身体,增强体质,使植物长得更其青翠可爱了。   微风还能帮助一些植物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招引来了昆虫和动物替它们授粉和散布种子。   风,又推动风车旋转,使帆船加速行驶……。   人类不能没有风。如果没有风,靠风力传播花粉的植物就无法传播、繁殖;污染的大气得不到稀释;帆船将无法在水上航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会如同“一潭死水”,污浊不堪;许多生物将难以生存。   可是,风一旦发起脾气来,那也是有害无益的。   当狂风怒吼的时候,已成熟的作物便会脱粒,落果,倒伏,根茎折断。狂风又能把肥沃的表土吹走,使作物根部裸露;也会把别处的沙土吹来,淹没良田。不仅如此,它还能把人吹倒,把房屋吹坍,把一切东西都卷走!这种大风的破坏力,我们在这里还可以随便举出许多的例子。   例如,在1860年,法国有一次暴风灾,风大得把两列火车也从轨道上翻下来。在1703年,飓风在英国和法国连根拔掉了大约25万棵树,还破坏了1000所房屋和教堂,把400只船撞在岸上,又伤害了好几千人。   1969年1月,在苏联黑海东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和罗斯托夫这两个地方,刮起了一场险恶的“黑风暴”。当它光临的时候,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这种黑风暴,一连几天都不停。八十多万公顷的麦苗被吹得满天飞扬,棕黑色的土壤被狂风卷起,形成了长达数百公里的黑色雾浪。   据日本有关方面估计,从1945-1965年的二十年间,因地震、大火、干旱、洪水、风等造成的重大灾害有48起,其中与风有关的就达二十多起。在美国,因风害每年平均有250人死亡,2500人受伤,财产损失的价值约为5亿美元。   在有些高山和沙漠地带,当大风狠狠地吹击山里的岩层时,吹着吹着,即使是最坚硬的岩层,也会渐渐被吹酥而剥蚀下来了。   大风中裹挟着沙石,因此,它的破坏力格外地凶。这些飞沙走石跟着风一起冲撞,一路上摩擦着并且破坏着岩石,它会把岩石打得光溜溜的,或者是打成像蜂窝似的一个一个的凹洞或深坑。在山岩上常常会造成对穿的穴道。在沙漠附近的山地,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岩石:有的象巨人,有的象一株笋,有的象蘑菇,这些也是风对岩石玩的把戏。   我国新疆克拉玛依东北的乌尔禾地区有一座方圆数十公里的奇特的“古城”。只见这里城楼耸立,街巷纵横,但是却渺无人烟。其实它不是古城堡的遗址,它是大自然塑造的风蚀地貌,是风的杰作。所以,人们称它为“风城”。大约距今一亿多年前的早白垩纪,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当时气候湿润,植物茂盛。蓝天中翱翔着翼龙,湖畔生活着克拉玛依龙和乌尔禾剑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地壳长期缓慢地下陷,在湖沼中沉积了一套颗粒大小和疏密不一的砂泥质地层,由沙岩、泥板岩和砂页岩组成。以后,地壳上升,湖水干涸,变成一望无际戈壁台地,这就是“风城”的前身。台地的位置,正对着进入准噶尔盆地的三大著名风口之一-老河口。在这里,经常会受到五、六级以上定向风的吹蚀,加之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暴雨;形成了无数的冲沟,加速了台地的破坏过程。由于组成台地的岩石性质不同,抗风化和风蚀的能力也不同,造成了差别侵蚀,使台地变得支离破碎,高低不平,有呈针状、锥状、塔状、蘑菇状等,外貌奇特。   在风的长期作用下,一切较小的整个山蜂或山脉,也都能被它销蚀掉。过去曾经有过高高的山岳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岗了;而且,这些光秃秃的山岗,它们以后又会一步一步地被销毁掉的。   山岩在被风破坏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沙粒和尘土。有的沙粒被水冲到河流中及海边,有的则沉积在沙漠上,成为浮动的、容易飞扬的沙层--沙丘。尘土由于风力会升腾到3000-5000米高空,而后被吹到数千公里以外。这样,尘土 成天地保持在空气中,造成了天空中的朦胧状态。荒漠中的沙层,常常形成为对文化和人类进步的威胁。历史上曾经记载了不少的先例,在风力作用下的流沙,掩埋了城镇,甚至于大片的肥沃土地。
    2012-10-27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