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的清晨
我坐在昏暗的一角,捧着《makingaliterarylife》,边咀嚼着早已吃腻的汉堡,边无知觉的品着快餐店里低质的咖啡。热的咖啡慢慢的流进胃里,经过一夜未冲刷的食管时留下来流淌的痕迹。我已经吃腻了这家的早餐,每天毫无新意,但上班的路上,我毫不犹豫的拐进了这个地方。也许是因为喜欢这里昏暗的环境,也许是因为上班路上没有更适合阅读与思考的地方,也许是人为的惯性走到那个路口自动的向熟悉的方向转弯。总之,几乎每个清晨,我都定时坐在那个拐角的快餐店里,边吃着一成不变的早餐,边读着昨日未完的书。
近期我一直在读一些关于写作、作家的生活状态的书,例如《wildmind》毛姆的《作家笔记》,还有现在看的这本。我着迷于他们描述的那种状态,“用作家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写下任何你想的、看的、感觉的”“分享你的世界观”“写作的狂喜”等等。我在想,世界上原来真的有这样一群人跟我想的、感觉的是一样的,他们还是作家,有名的作家,真正的作家!我在内心欣喜起来,原来当一个作家就是要这样想,这样感觉的,这跟我之前想象的一脸严肃的老学究,在图书馆里边翻看重要史实资料边记录的谨慎形象大相径庭。原来写作就是这样可以随心而写,无拘束,仅凭想象,驰骋在自己的世界观里。还记得wildmind里介绍的写作练习,就是抓住头脑里的第一个场景,一直随着心思写下去,十分钟,二十分钟,就这样写啊写,根本不用考虑前后呼应,不用考虑逻辑顺序,只是把蹦到头脑里的一切像记录员一样记录下来。对啊,这就是我写日记时的状态,原来这种状态就是作家该有的状态。你知道,了解了这点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我知道我能写,而且我必须写下去,因为这是我们一类人的生存状态。不管我写的东西有没有人看,对别人是否产生影响,我必须记下来生活的一切,这是宿命,我们这一类生下来既有的宿命。
我想到朱尔•勒纳尔的《日记》,他一生认真写的且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关乎他的童年的,唯有这本他每天记录下来的《日记》成为历史上的巨著,只是因为它真实反映了他所属世界、所属时代的细节,生活的碎片,让这本书成为了一本不朽的传奇。我突然觉得,世界上的事都无关乎大事小事,每一件记忆的碎片都有其意义。
这让我觉得这些我记录下来的碎碎念突然有了某种分享的意义。这让我倍增了使命感,坚定了我继续记录这些无谓的小事的决心。
还有一件事需要谨记,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你认识的人你是这样想的,这样毫无意义,且会打击信心。只是默默的记录,默默的想,然后偶尔的发在不署名的博客里,也许会有某个陌生的过客看过,并因着文字流淌出来的真诚而感动。
这样的记录生活足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