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盛唐话岑参
在大唐历史的天空里,可谓文星璀璨,数不胜数,而以优美诗句经常击打我们灵魂、牵动我们向往的当属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贾岛、孟郊,还有那个以《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
但在这繁星点缀的大唐文学天空里,却有一个诗名直追“李杜”的传奇诗人,他就是被文史称为“边塞诗人”的岑参。他以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绝句,一直敲打着文学爱好者的心扉,引导着我们对西域的山川河谷展开无穷的想象。
岑参大约出生在公元715年的唐玄宗开元三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享年56岁。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年近30岁,出身名门望族的岑参,在经历家庭没落的磨砺,收获了“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的人生阅历之后,以榜眼的成绩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开始了他的文职军旅生涯。后一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二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
岑参在西域的六年军旅生活中,留下了70多首边塞诗作。其中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日没贺延碛作》“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这些诗句感性地描写了在莫贺延碛行军的难与思家的苦。而岑参在赤亭口收回鹘人也里(改姓名为岑鹘)为义子,并对之悉心培养的义举,更让后人传唱不已,至今仍为鄯善(蒲昌)这方土地上人们的美谈。
纵观岑参生存的年代,前生处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时期,而后半生却处在大唐发生历史转折的“安史之乱”时期,经历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鼎盛繁华,也经历了一代盛世的盛极而衰。想象那个年代,在李白豪放吟咏秀美山川、杜甫凄美记述流离之苦的时候,岑参却从前到后经历了开元盛世由盛到衰的过程,以诗人的眼光有意无意地记录了大唐的豪情与哀伤!
读和运超先生著述的文章《赤亭,丝路古道上见证大唐兴衰》,对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怛罗斯之战”,有了大致的了解。唐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唐朝出动三万多人马,在夏季翻越葱岭,在怛罗斯河畔,与黑衣大食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出乎身在西域的岑参的意料,唐军大败而归。主帅高仙芝副将李嗣业的奋勇掩护下,撤回都护府。诗人岑参作为一介文吏,是无缘参加这场战争的,但他的好友封常清却参加了那场“怛罗斯之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唐军战败之后,诗人岑参敏感地发现了问题之所在,也看到了大唐盛极而衰的迹象,但他无力扭转乾坤,只有继续写诗,有两首诗记述了唐军主帅高仙芝出征与兵败时诗人岑参的心情。一首《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此诗写于高仙芝大军西征出发之时:“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另一首为《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应为高仙芝率军出征后。“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拿常理说,“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唐朝的国家基础,只是一个小小的伤害,可最高统治者唐玄宗却没有认真地分析失败的原因,研究西域各部力量的变化,计算大唐国内矛盾的累积,依旧歌舞升平,与杨贵妃演绎着他们的爱情故事,并且豢养了有西域背景的斗士:安禄山、史思明。在大唐统治者依旧陶醉在开元盛世的辉煌中的时候,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斗士从“怛罗斯之战”中看到了唐朝军队的疲软和唐帝国对西域的失控,在阳奉阴违中开始了他们的作乱准备,于唐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动了史称的“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于唐代宗李豫宝应二年才告结束。
这场战乱彻底动摇了大唐的根基,社会调弊,百废待兴。可惜再无英主横空出世,振帮兴业,一直颓废到唐朝的结束,历史学家把这段时间称为后唐。
无独有偶的是:公元761年,王维因为“安史之乱”的不良记录而被降职,不久死在尚书右丞任上,次年诗仙李白病死于安徽当涂。公元765年,和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人高适死在任上,赠礼部尚书。公元770年4月,诗圣杜甫凄凉地饿死在湖北昌江的一条小船上,而诗人岑参在同年从嘉州刺史任上罢官,在杜甫待过的成都一家旅舍中含恨告别人世,停止了他的吟唱,却留下了一个他曾经数次停留过的赤亭古城,让后人们凭吊唏嘘。
盛唐的衰落,却伴随着一个个文星的陨落;或者说,伴随着一个个文星的陨落,盛唐开始衰落了。这两者冥冥中似乎有着什么关系,可谁也参不透是什么?况岑参去世时只有56岁,应是英年早逝。
历史就是这么让人着迷,但谜一样的历史中有着沉重、有着惋惜、有着悲凉,更有着无穷无尽的思考。
(2012年8月7日写于新疆鄯善)
- 人生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谢谢孟杨。2012-08-07 13:14
- 回复@飞:谢谢飞了2012-08-07 13:26
- 有着沉重、有着惋惜、有着悲凉,更有着无穷无尽的思考。2012-08-07 18:10
- 欣赏。问好。2012-08-07 18:57
- 欣赏。问好。2012-08-07 18:57
- 欣赏,学习!问好朋友2012-08-07 21:56
- 回复@零下一度:谢谢友友光临孟杨小窝,上茶2012-08-07 21:58
- 欣赏并学习!2012-08-07 22:25
- 拜读,欣赏,问好2012-08-08 07:26
- 欣赏你学者;2012-08-08 08:06
- 欣赏,学习了!2012-08-08 19:54
- 欣赏并问好!2012-08-08 21:10
- 回复@风语:谢谢众友光临孟杨小屋,上茶2012-08-08 22:18
- 好文章,若有暇,可到北庭都护府遗迹走走。2012-08-09 22:34
- 回复@都护府令尹:到时去看轮台月,谢谢邀请2012-08-10 01:39
- 欣赏,问好。2012-08-10 09:33
- 孟先生历史知识丰富,写的很扎实。欣赏。2012-08-10 17:17
- 回复@大海之子:谢谢朋友2012-08-10 20:38
- 荐之!穿越历史的长河,纵观每位才情横溢的诗人,更像是在阅读一部厚重的史诗!2012-08-10 22:40
- 回复@黄素明:谢谢黄先生2012-08-10 22:55
- 回复@石头:石头来了,问好2012-08-10 22:55
- 回复@海研:谢谢海研2012-08-10 22:56
- 回复@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暖我心怀2012-08-10 22:57
- 回复@香姨:谢谢香溢,我不是学者,只是在戈壁深处行走的行者2012-08-10 22:58
- 回复@柳树林:谢谢柳兄弟了,欢迎来新疆2012-08-10 22:58
- 回复@枫叶:谢谢枫叶,回安2012-08-10 22:59
- 回复@水龙吟:是的,历史就是这样,谢谢小龙吟2012-08-10 23:00
- 读你的文章就是学习的过程!问好孟杨!2012-08-10 23:06
- 回复@守望的梧桐:谢谢2012-08-11 01:14
-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很欣赏你的散文诗!!2012-08-12 11:11
-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很欣赏你的散文诗!!2012-08-12 11:11
- 欣赏孟杨美文2012-08-12 11:27
- 回复@悠悠戈壁:谢谢友友2012-08-12 13:13
- 回复@乐树树:谢谢乐叔叔,又掉辈了2012-08-12 13:13
- 历史,有时候太沉重2012-09-06 08:36
- 先生熟知大唐,佩服。推荐阅读2012-09-06 09:23
- 回复@我是风:谢谢风2012-09-06 09:43
- 回复@沁梦飞雪:是的,历史有时候还会重复2012-09-06 09:43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30 22:18
- 盛唐的衰落,却伴随着一个个文星的陨落;或者说,伴随着一个个文星的陨落,盛唐开始衰落了。这两者冥冥中似乎有着什么关系,可谁也参不透是什么?况岑参去世时只有56岁,应是英年早逝。 历史就是这么让人着迷,但谜一样的历史中有着沉重、有着惋惜、有着悲凉,更有着无穷无尽的思考。2013-01-30 22:19
- 你怎么懂这么多啊?2013-01-30 22:19
- "留下了70多收边塞诗作"收?首?2013-02-09 01:00
- "历史就是这么让人着迷,但谜一样的历史中有着沉重、有着惋惜、有着悲凉,更有着无穷无尽的思考。 "2013-02-09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