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身边小事,显人间真情
台儿庄区80后青年作家王昌卫,与我有一村之隔,以前不曾认识他,后因我爱写作爱看报,从枣庄晚报新视听平凡文学看到他的散文,便从此爱上他的文章。他发表在市级刊物的文章我拜读过几篇,写的都是身边的一些小事,语言也不算华丽,字数大多在千字左右的精短文章。朴素的的文字读起来特别有亲和力,读过之后让人感动让人沉思,我想这就是王昌卫散文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吧。2011年下半年我在枣庄晚报新视听平凡文学上就看到他写的《家有白驴》、《借钱》、《偷瓜》、《惜字如金的父亲》、《让人震惊的古城三寸金莲馆》五篇作品。这五篇散文可以说篇篇带情感人至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对他写的三篇文章谈谈我的感受。
他的散文《家有白驴》写父亲与白驴的故事,短短的四五百字就把父亲与白驴的故事多角度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把老了白驴比作长辈和慈祥的老人。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现在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没有听村里人的话把白驴卖掉,原来父亲早把白驴当成一个伙伴,一个朋友,一个知己了。”这句话堪称完美,在父亲眼里白驴上升一个高度,白驴不再是驴而是伙伴、朋友和知己,导致读者也同时跟着深深思考。
他的散文《借钱》写的是父亲为女儿借钱的故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广大的农村都是经常发生的事,真情和真实最具有感染力,它立刻感染了我,让我为之落泪。文章中父亲为了给女儿借钱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走亲戚串朋友,有时借不到钱反被人嘲笑。读着王昌卫的父亲借钱的事,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父亲,他也曾为我们姊妹四人上学不止一次的借过钱。作者在《借钱》文章的结尾写道:“爹向别人开口借多少次钱我不知道,但我深深地知道爹在每一次借钱时的辛酸和无奈,时至今日做儿女的是否还能体会到?感恩爹娘刻不容缓!”这段话不但写出了作者的心声,更写出了广大读者的心声,作者与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的散文《偷瓜》写年少时偷瓜的故事,作者用朴素的文字带我回顾那纯真纯美的童年故事,文章里写去偷瓜,瓜没偷到,反被逮到,又被逼着吃了一肚子苦瓜。偷瓜让作者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干任何事不能心存侥幸,第二千万别干坏事,第三干了坏事要吃苦的哪怕你还是小孩。谁敢说我们年少时没有偷瓜摸枣行为,王昌卫用他的童年故事唤醒许多人故事,让那久违纯真童年往事再次感染我。
好的作品必须具有真情实感,具有艺术感染力,这样作者与读者产生共鸣互动。王昌卫的散文写得都是身边的的一些小事,这些都源自生活的事,有的我经历过,发生过,我们却视而不见,他用敏锐的眼光,巧妙地把它记录下来,呈现广大读者面前,让人看过之后让人深思让人感动产生共鸣,这就是他的散文最大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