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话题

01-01 作者:低声浅唱

相信这样的一个话题也是很多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原因在于这个世界上怀才不遇的人实在太多了。人要有才不难办到,你只要多下苦功,多钻研你的专业知识就行了,问题是你有了才能不一定能用得上,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看来成才容易要成为人才却并非易事了。

转念一想:其实人才问题是十分简单的,不外乎就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内在的成才因素,二是外部的用人机制。

先来谈一谈内在因素。苏轼在《贾宜论》当中总结了贾宜不被汉文帝所重用的两个原因:第一,说他是志大而量小,才余而识不足;第二,说是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这样的两点似乎也很能切合现代的很多人,就现代而言:一种人的确是有一定的才能,但是到了一个工作岗位总是自恃才高,很难与人合作,成天与人斗气捣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样的人总不能算是人才吧?另外有一种人(这得提醒才参加工作的某些大学毕业生了。)在学校里不是斗鸡走狗,就是花前月下,根本就没有练就什么本事,参加工作之后却自视为“天之娇子”,条件提得多了一些,实事却干得少得少了一些,这种人当然得多加以磨练。其实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既需要努力更需要阅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苏轼说人要就其远则必有所待,要成其大就必有所忍。这倒是现今很多人可以学习并照做的句子:一方面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定位,充满希望,并为之奋斗;另一方面,要知道前面的路并不一定平坦,不要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并放弃奋斗,还得必须继续努力,试想如果人生没有经历失败的痛苦有怎么能品尝到成功的甜蜜呢?

再来说一说这用人机制。

最近浏览网页关注到这样的两则新闻。一个是07年因制造“熊猫烧香”病毒而入狱的李俊现在出狱了,虽然是一个罪犯出狱,但他的身价却不一般,许多的IT公司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据传给出的年薪都上百万呢。不言而喻:以前的名不见经传的李俊出名完全是缘于他制造的“熊猫烧香”病毒,他由于制造这病毒出名了,所以他才有今天这样的红火,所以人们才会给他出这样高的薪酬,这倒给人以李俊是“因祸得福”的感觉。但由此笔者却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李俊必须得用这种非正常的违法的渠道才能出名,才能得到用人部门的认可?为什么李俊就不能通过正规的合法的渠道而出名来获取成功呢?这是不是我们现今社会用人机制的一种却失呢?

第二则消息是我们开县本地网站登出的一则新闻;说的是我们开县某打工崽在江苏永康市一边打工,一边努力自学,参加了永康市组织的的考试,因为成绩优异而被录取,进入了永康市政府机关工作,而且进入了正式编制,由一名打工崽摇身而变为白领。这在我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新闻,有能力自然就上罢,为什么一个人因为有能力而获取成功到成了一件稀罕事,成了一个新闻呢?那么是不是在这社会里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靠拉关系走后门的草包呢?在人们的心目当中理想的用人机制是:英雄不问出处,但是由上让我们知道的现实是:英雄的诞生不光是要问出处,而这出处却大有讲究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今之中国,在很大的程度上人才问题是进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政府需要大量的专业的高精尖的人才为国效力,另一方面是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公安局招一个洗菜工要求学士学位,高小毕业的继续当他的党委书记,政府文件写不出来的秘书们网上胡乱的下载一段一截的拼,文学青年白天拉板车晚上就着台灯在地铺上写出来的东西一文不值,拉二胡要你骑马,是一个世界冠军就要读北大!

此文写至此处那些怀才不遇的朋友们,你们也许就明白了,你为什么难以成才,可能有你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有用人机制的原因,而你是属于何种原因呢?夜深人静的时刻好好掂量掂量吧!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