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山的黄柏山村(二)
地狭人稠,“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道路加田园。”这是徽州地理人文的真实写照。天目山脉的绵延伸展处,徽州南端黄柏山村更是徽州山水的典型代表。
八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土地是贫瘠的,但是在村民的勤奋耕耘中,它又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先民们不断地用他们的智慧去探索、发现,摸透了这片土地的习性。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因季播种。每家每户的一亩三分地上一年四季的农作物都能显现一片蓬勃的生机。秋收玉米冬种小麦,清明时节点黄豆,地沿边上种高粱…
家乡的食物中,黄豆在村民心目当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也因为是这片土地山水孕育出来的黄豆,营养更高,被当做滋补佳品。我小时候常喜欢在那家祠的台阶上蹦来跳去,磕破头是常有的事,流血了用布包一下头。母亲还会抓一把黄豆,放到灶膛里烤熟,这烤熟的黄豆很香很香。母亲说:“你吃了,头就好了”后来事实告诉我这黄豆就有这么神奇!
炎炎夏日,晨雾弥漫,天未亮,路边的小草还满是露水,村民们便要上山拨豆了,太阳出来,日照村庄,人们把拨来的黄豆枝一排排均匀的铺在空旷地上。正午烈日灼灼,豆荚开裂;挥舞连枷,豆子劈里啪啦四处迸射。淘净晒干,取部分磨粉榨油,留部分用来做豆酱、做豆腐。
家乡的六月黄,一担黄豆(一百斤)挑到本村的油榨坊。放撞打(一种榨油的原始方法),在榨油师傅半天的“哎呦贼嘿”吆喝声中也只能榨出十多斤油。
油呈淡黄色,清清亮亮,闻着特香。这油特别宝贵,平时舍不得吃。特殊时候,如女子做月子时才肯拿出来炒菜、煎鸡蛋,是当作补品补身体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种六月黄豆用家乡的“万年青”麻石石磨磨成豆浆,然后开水泡、过滤、下锅煮,点卤水…。制成的豆腐色泽如雪,坠地不烂!炒、煎、炸、炖、蒸…豆香浓浓,馨香无比。
这豆腐在家乡也是一道大菜,请工匠做事、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才要做点饱饱口福、养养身子。
家乡有一种豆腐干极具特色,那是用炭火焙制的豆腐。需要上山在松树上扯一些松毛(松针),松毛用开水烫洗后,铺一层在铁丝编上,再放豆腐在松毛上面,温火慢慢烧烤…。松香渗入豆腐与豆香融为一体。豆腐焙黄后上面再抹上一层薄薄的自制的红辣椒酱,这豆腐外韧里嫩、外黄里白;黄似金、白似玉,逼人口诞…趁热咬一口,豆香夹杂着松毛特有的清香由舌尖蔓延至整个口腔,然后通遍整个身体…自然之美妙,人手之灵巧,天地有此美味——绝也!
又:今年回家临走,大姐要我背走几斤黄豆。我本想千里迢迢,旅途多有不便,便要推托。不想姐跟我急,望着大姐深情的眼睛,那分明是弟行千里姐担忧啊。我泪盈,一咬牙:再远我也要背起这几斤姐亲手种的的黄豆…因为这黄豆已不仅仅只是黄豆啦!
冥冥之中有预约,后来我孩子病了。医生说:他这病需要充足的营养,需要补充蛋白质、氨基酸…这不正好我有从家乡带来的六月黄豆吗?于是我炖了它,给孩子补养身体,此后孩子便渐渐好转…
这家乡的黄豆功不可没啊!
- 欣赏佳文,问好朋友,秋安!2012-08-25 08:26
- 回复@风语:谢谢!祝好!2012-08-25 23:09
- 有生活气息,欣赏。2012-08-26 17:26
- 欣赏,问好朋友,顶!2012-08-26 17:56
- 回复@大海之子:谢谢!请多指教!2012-08-27 23:17
- 回复@柳树林:谢谢!请多指教!2012-08-27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