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作者在文中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认为“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作者详写了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的垂吊在枝头。”详写了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在鸟巢里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作者最后提出希望“愿你珍重第一次”。珍重二字就值得我们深思。它意味着在生活中,我们要做有心人,要留心,寻找机会。机会时常光顾,却稍纵即逝。比如第一次坐火车出游,就别忙着认识陌生的朋友,或与熟识的人畅谈,或蒙头酣睡,可以细心观察一下火车站候车室的情形、人们的言行举止、检票上车的场面、车厢里由嘈杂到安顿下来的过程。可以透过车窗浏览一闪而过的风景:我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就一路欣赏,一路比较,由南至北,山川地貌、气候特征、建筑式样、田地作物、风俗人情等等的变化差异,在心里留有深刻的印象,一下子觉得视野开阔了。比如第一次坐轮船出海:记得多年前,从宁波坐船去普陀山,就不是坐在船舱里看电视或聊天,可而是站在甲板上、船舷边,静心感受船在风浪中颠簸,破浪前行的新奇,眺望一望无际的汪洋在阳光下伸展荡漾,想象即将在视线里出现的包裹在金色云雾中的普陀山会是怎样的面目?已有些迫不及待欲一睹为快。
“珍重”第一次,还意味着要大胆尝试。其实这种勇气,人与生俱来。咿呀学语的时候,就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去鹦鹉学舌,即使是断断续续,即使是模糊不清。一旦能较为简单、较为清楚的喊出“妈妈”、“爸爸”,看到父母又惊又喜、又搂又亲,小小心灵就初次洋溢巨大的成就感。还不能站稳,就急于挣脱父母的怀抱,踉踉跄跄、跌跌撞撞的迈出自己稚嫩的小腿,即使是手脚并用在地上滚爬,即使是一次次摔倒。最终能独立的颤巍巍的走上几步,在父母眼里,不亚于奥运会健儿夺冠般的豪迈。倒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逐渐锈化了,前想脸面,后顾自尊,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是顾虑重重,在许多第一次面前望而生畏、犹豫怯步。诸如初学骑车,摔落了门牙,于是放弃了,无法体验在清风徐徐中自如骑车的那份惬意和潇洒;初学化学,考了个不及格,信心崩溃了,无法体验在化学王国里畅游、采撷的那份满足和乐趣;初谈恋爱,被人伤得痛苦不堪,于是紧锁心扉,再也无缘体验你恩我爱、缠绵悱恻的爱情的幸福滋味。等等。就像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初期是屡战屡败,他上书朝廷却说:我是屡败屡战!这种愈挫愈勇的精神还是值得推崇的,我们也应该在人生中不屈不挠的去尝试。
当然,作者说真好的第一次,不言而喻是指有益身心的第一次,而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为了体验新奇和刺激,见“坏事”也不假思索的卷入其中,那就不叫“珍重”,而叫“放纵”,甚至是“堕落”。因为很有可能像泼出去的水,开弓便无回头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造成如此谬以千里的局面,就谈不上“勇敢”、“无畏”,只能用“鲁莽”、“冲动”来形容,冲动可是魔鬼啊。像开卷有益一样,在“开卷”之前,要敏锐的洞察。要慎重的选择。记住,在森林里,懂得“择木而栖”的才是良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