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做的沙家浜

08-27 作者:水晶之恋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电视里介绍芦苇这种植物,只见那一片片白茫茫的芦苇犹如漫天飞舞的雪花,优雅迷人,极其美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沙家浜的芦苇,也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沙家浜之旅。

今年的五月,正值五一小长假,我便和家人一起去革命圣地沙家浜游玩了一回。记得那天一大早,爸爸带着我们驱车前往常熟的沙家浜景区,上高速开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了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景区。

一走进沙家浜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由叶飞同志题词的照壁。照壁的下方和前方是生机盎然的花草。黄灰色的照壁上,叶飞同志为沙家浜的亲笔题词潇洒有力,气贯长虹,“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叶飞将军的题词深刻阐述了沙家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作用,阅读题词,我不由得对沙家浜的抗日英雄、军民们肃然起敬。走在革命瞻仰广场上,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象征着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矗立在道路两旁,看到这些,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新四军与人们群众的军民鱼水情和革命战士“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

穿过石桥,我们就来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我们看到,纪念馆不仅展示了相关的翔实生动的文字、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珍贵的照片,还运用半景图和声光电高科技手段,把历史资料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巧妙结合,内容丰富,饱含深情,使参观者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当年江南水乡抗日烽火之中,全面了解了沙家浜抗日斗争的背景和特点,领略到郭建光、阿庆嫂等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和革命品质。看着纪念馆内陈列着的革命先烈的遗迹,我们被那些革命战士的精神所鼓舞,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纪念馆内参观的路线曲曲折折,不仅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匠心,它更是表示了中华民族曲折前进的革命道路和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永不忘记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和历史。

出了纪念馆,我们一行人来到阳澄湖畔坐船游芦苇荡。

在波光云影下摇曳生姿的是荡边最常见的芦苇。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相对于精耕细作的小麦和水稻,这种水生植物更接近原始与野性,也更接近天空与心灵。芦苇成了片,就会有浩大的声势,在水陆交错之地,风乍起,澎湃起好大一片芦苇,她是水乡威武的仪仗,也是江南风情的眉眼。手摇木船荡悠悠,芦苇迷宫转一圈。芦苇荡深邃而幽远,划船进入其中,头顶、身边,满是望不透的绿色,仿佛五脏六腑都被熏绿了。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新四军36名伤病员在这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一头扎进了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芦根水清甜爽利的汁液滋润着他们干哑的喉咙,芦花鞋拙笨却温暖地伴随他们度过江南的萧瑟寒冬。当指战员们重返杀敌战场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青青芦苇的平安佑护和脉脉流水的母性温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放眼看去,碧波荡漾,青青杨柳随风起舞,周围芦苇翠绿欲滴。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随着游船缓缓向前,芦苇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如深幽的迷宫,难怪郭建光带领18位伤病员能坚守在这里休息养伤,而日本鬼子和汉奸就是不敢进芦苇荡一步,生怕在这里丧了性命。现在的芦苇荡成了沙家浜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慕名而来的游客无不为之赞叹。

欸乃的桨声随波流淌,几个弯一转,水面便开阔了,对岸的亭台楼阁招摇地绰约在视线里。水边最有名的建筑莫过于春来茶馆了,我们也到茶馆里品了一杯清茶。江南人对上茶馆喝茶有一个独特的说法,叫孵茶馆,堪称形神兼备。在那部家喻户晓的样板戏里,八面玲珑,人情练达的阿庆嫂智斗敌伪的故事恐怕也只能发生在江南了。如今,八仙桌依然一尘不染,七星灶照旧炉火熊熊。沙家浜的清水在茶娘的忙碌中幻化出酽酽的茶汤,浓缩着不乏精致的水乡生活。与春来茶馆毗邻,鳞次栉比,一路铺陈开去,是各具特色的水乡菜馆。时至中午,我们和爸爸妈妈的肚子都饿了,就来到菜馆吃午饭,这里的店主能如数家珍地报出菱角、马蹄、茭白、鸡头米等清爽爽的水乡菜肴。同时,他们也会殷勤地向你推荐清水螺蛳,窜条小鱼这些水淋淋的芦荡河鲜。我们点了几样水乡特色的菜肴,然后津津有味地享用我们的午餐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春水暖,秋水寒,凡此种种美味佳肴,皆是沙家浜的水四时不断的丰厚赐予。

按照生态学的划分,沙家浜芦苇荡作为一处亚热带湿地。在人类活动无处不在的今天,湿地对于这些视飞翔为生命的精灵的意义。鸟儿无疑是湿地的主人,当雁阵和鹿群用它们史诗般的迁飞来追逐日渐消失的家园的时候,沙家浜的这一汪清水便越发显得珍贵。今天,芦苇荡湿地在人们的努力下正在进一步扩大。这是我们水乡人对世代居住家园的全新定位。在儿时记忆的百转千回之间,一种曾被失落的价值得以衣锦还乡。

所有的文明因水而缘起,又终归于水。倨傲的风车与沉稳的牛车连在一起。恰恰是在漫漫的农耕社会里,关于风调雨顺的最好物象。当然,先民们对水的依赖并不局限与播种与收获的当口。蓝印花布的天然色彩因为水的漂洗而日渐纯澄,涉古书阁的上好油墨因为水的调配而历久弥香,那灿烂的丝线与飞动的银针,绣出了水的风姿,那辽远的笛声与悠扬的吴歌传来了水的消息。是莲藕出水的清晨,是鱼虾满仓的黄昏,是花灯闪耀的元宵,是龙舟飞渡的端午,是稻麦洒金的仲秋,阳澄湖大闸蟹汲取了一年的天地精华,已经硕大肥满。那晶莹的肉,那膏腴的黄,是水乡百姓的辛勤收获,也是江南滋味的兼容并包。天一生水,水生万物,水做了一个沙家浜。

很快,我们的旅程就在沙家浜轻盈荡起的涟漪中结束了。来时的仰慕,是因为那段早已熟悉的、被人遗忘的历史;走时不舍沙家浜,是因为真切感受到的那种坚强的革命精神和沙家浜那清澈灵动的水。临走时,我不禁又回首望了一眼,那一眼看不到边的芦苇荡,在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记忆。

共 4 条文章评论
  • 好文笔!通过朋友介绍,我们也跟着水晶之恋旅游了一趟!看望朋友2012-08-27 18:29
  • 回复@零下一度:献丑了,谢谢朋友支持,安好!2012-08-27 19:18
  • 水乡美韵!欣赏好文!!2012-08-27 19:28
  • 回复@蓝色土耳其:谢谢朋友支持,问好!2012-08-27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