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后宫甄嬛传》的启示

08-29 作者:公民话语

热播剧《后宫甄嬛传》的启示

一部电视剧,为什么会成为热播剧,那是因为观看的人数众多的缘故;为什么会招徕众多的观众观看,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肯定有观众喜爱的剧情或内容;为什么观众会喜欢一部电视剧,那肯定是该剧的剧情打动了观众的心;能打动观众的心的剧情,大都和观众的心理需要有关——对社会现实的撞击,或对人心的触动。

一部《后宫甄嬛传》,洋洋洒洒,七十多集,电视里每天只播放几集,观众无不翘首以盼,和其他电视剧比起来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后宫剧多得不可胜数,为何《甄嬛传》会得到亿万观众的宠爱呢?大概是抓住了观众的渴望和需求,这种渴望和需求不是物质方面的,而是人性自身的演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需要了解的社会真相,所需要了解的生存的必要手段,所需要了解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等等,这才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渴求。《甄嬛传》虽是古装剧,清宫戏,却无处不是在揭示着人性的丑恶和对现实的影射。

基于这种理解,现就对剧情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对与不对,只当是消遣,都没必要放在心上。

心狠手辣强者为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凡可以称王称帝的,都是心狠手辣的铁腕人物,换个说法也叫魄力,手段,策略。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的残暴是出了名的,在很多小说中也都有表述。该剧中,把雍正皇帝的这种作风演绎的淋漓尽致,从诛杀或处置劳苦功高的王爷、大臣,到与他夫妻一场的皇后、嫔妃,再到普通的宫女、太监等,无不是不用眨一下眼睛,就好像十分自然的就作出了决定。

强者,就要有强者的独特的风格。因为既然成为强者,就意味着战败了对手。为了免除后患,避免被打败的对手东山再起,还会斩草除根,甚至会株连九族。好像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皇帝的宝座上坐得平稳,坐得确实像个唯我独尊的皇帝。

这个角色给人的启示:就是千万不要相信上级会真的喜欢你,你如果当真,那么你就会陷入为你摆下的迷魂阵。你进入这个迷魂阵中,相信自己可以长久的稳坐其位,永占其职,那就是错到底了。利用你,不过是利用你的价值。到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不管当时多么亲近,多么热乎,多么信誓旦旦,都是虚假的,都会照样开除你,抛弃你,甚至翻脸如仇人。

人善被欺出众遭妒

对于甄嬛这个角色,观众应该大都持同情的态度,因为她本身是善良、温柔、贤惠的。在该剧的前期,正是因为她的善良和贤惠,才遭到嫉妒,多次的被欺负、被利用、被冤枉。这些情节无不让人同情、替她叫屈、感叹其多灾多难,何时才会有出头之日。而后经过多次的锤炼,才觉醒过来,也变得精于权谋,由弱变强,对待对手、异己,也不惜动用各种手段,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这时的她又是叫人感到特别解气,不禁为其欢呼。

甄嬛给人的启示很明确:就是做人太善良要吃亏,太出众又会遭人嫉妒。所以必须争取成为强者,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再者就是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谁也无法预料,有朝一日,软弱似小草的植物也会长成大树,看似病猫的动物也会变成老虎。做人还是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的好。

情可怡性亦可害人

这个说的是果郡王,当和甄嬛相爱并在一起时,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幸福。然而,他却忘了,他爱的女人是皇上的,就是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所以不管他功劳多大,他将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这个角色的启示就是:领导的女人不能觊觎,不管你们多么相见恨晚,多么两情相悦,多么情深义重,但如果一粘上就会惹祸上身。哪怕领导佯装看不见,其实心里有数,那是机会还没到。机会一到,他会毫不留情的对你下死手。其实不光是女人,领导喜欢的任何东西,你都不能去争的,和领导相争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城府再深终会败露

这部剧作中,皇后宜修是个很有城府的人,曾经害过多少人,做过多少坏事,都没有让人发觉,甚至被害者还把她当成恩人感激她。但时间长了,无止境的欲望,指引着她私心更加膨胀,终于坏事做绝。但纸里是包不住火的,宜修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被打入冷宫,以自杀了结了自己。虽然下场十分悲惨,可又得不到一点同情。

宜修皇后给人的启示就是:还是不要做坏事,坏事做多了终究会被人发现的,被人发现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常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是这个道理。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该剧中,自不量力而挑起事端,诬陷、谋害别人者首选安妃安陵容。她和甄嬛本是一起进宫的姐妹,前期还能坚守道德和姐妹情义,和甄嬛互为帮衬。到了后来却因私心和欲望的膨胀而甘愿做了宜修皇后的一枚棋子,处处与甄嬛作对,甚至不择手段的诬陷、谋害甄嬛。当阴谋败露之后,理所当然地被废,被打入冷宫,最后自戕身亡。在该剧中她也算是个悲剧性的角色。可怜她明知不是震寰的对手,却一意孤行,顽固到底。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齐妃和一个记不清名字的后来的更年轻的嫔妃。

这个角色给人的启示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犹如飞蛾投火,自取灭亡。也称螳臂当车,自不量力。还有就是,善恶在一念之间,看怎样选择。选择错误,是否知道回头,知道醒悟。如执迷不悟,无可救药,必将死路一条。

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该剧中,有一位敬妃,她善良,温和,隐忍,始终和甄嬛保持着攻守同盟的角色。可是在中间也因为争取甄嬛所生的小公主抚养权的问题上和甄嬛发生过龃龉。但是她的聪明却表现在她能及时醒悟,悬崖勒马,不再继续犯错误。继而保住了她随着甄嬛的飞黄腾达而得到甄嬛的处处照顾,使身价也随之攀升。

敬妃的成功给人的启示是:敢于承认错误,是还有机会的。常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就是表述的这个意思。

傲视众人强势遭诛

这个角色一看就是华妃了。因为她是威震天朝的大将军年羹尧的妹妹,从小娇纵惯了。到了宫里,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争宠,便千方百计地排除异己,凶残之极。她的强势,还不做一点掩饰,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所以遭到了大家的一致痛恨。她的命运随着年羹尧的倒台便也风光不再了。

华妃的命运给人的启示就是:不管家族多么显赫,不管地位多么高级,不管自身条件多么优越,都要学会谦虚,都要学会尊重别人。骄傲自满,必定会得意忘形,这个状态下必会犯错误,犯错误多了,必会自掘坟墓。

后来得宠礼让先人

这个剧情表现在甄嬛对待端妃的态度、身份、地位的处理上。端妃比甄嬛进宫早,温和善良,从不争宠,好像修行的居士一样的清心寡欲。对这样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特殊性格的人物,如果采取排斥、威慑的方法,可能就会把该剧的剧情发展推向另一个方向。也就是说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然而甄嬛的聪明之处在这里则表现得万分的恰当。主动向皇帝举荐,对端妃的封号要在自己之上。这个手段,看似谦卑,实际则是为自己的地位稳定作打算。对待端妃的态度又是毕恭毕敬,礼让有加,让其感到对自己是多么的尊敬,这重处事方法怎不招人喜欢。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端妃处处维护着甄嬛。

这个剧情给人的启示是:对于比自己早来的人,哪怕先来者对自己并无危害性,但一定要尊敬,避免因此而受意想不到的损失。常说礼多人不怪,就是这道理。

低调做人与世无争

这个剧情还是要说端妃。端妃在该剧中是最中庸的,不管对任何问题从不愿多说话。就是做人十分低调,与世无争。因为采取这个态度,不管圈子中的强者如何变换,都不会把她看作是危险分子,所以才会一直保持安全无虞。

这个角色的启示是:做人还是低调的好,尽量不得罪人或者少得罪人,总是对自己有利的。

修者不良活该受罚

甄嬛被废黜,下贬到甘露寺修行时,碰到一位非常势利的静白师太。她虽然是修行的人,却没有半点慈悲心肠,从甄嬛进寺起就开始给予刁难和折磨,一直到惠妃过去看望甄嬛时,才被揭发,并遭到惠妃的当众处罚,责令她去扫路上的雪,还不让人帮她。这点看了也十分解气,这样的修行人活该受罚。

这个情节的启示是:不管做任何事,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不要节外生枝,自找麻烦。

假话骗人不在年龄

在后几集中,就是甄嬛设计陷害皇后是否成功的关键时刻,甄嬛生的那位小公主的一句谎话使皇后百口莫辩,立即被送入十八层地狱。这个剧情,虽然大家都不会同情皇后,还会认为这是皇后应得的报应,然而这个小公主的一句谎话,却实在是给人以警醒。

这个剧情的启示是:骗子不在年龄的大小,只要心智成熟,一样可以坏事。

军师优劣关乎成败

军师,在该剧中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我指的是皇后及嫔妃的贴身宫女。该剧中很多情节,都是贴身宫女们为主子出谋划策,扮演了军师的角色。比如甄嬛的贴身宫女槿汐,完全就是一名胸有成竹、完美无缺的幕后主使者。如果不是她为甄嬛献计献策,灵活调度,哪里会有甄嬛的数次得宠,位居贵妃和太后?而齐妃、皇后的贴身宫女们则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她们的主意不但没有使主子大功告成,反而使主子遭到身败名裂,被送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个剧情的启示是:找帮手不但要可靠,还一定要是人才,不要找庸才。庸才只会坏事,而人才一定会让你事半功倍,收获累累。

利益所系情为纽带

这些剧情可以说贯穿全剧始终。皇帝和皇后、嫔妃的关系,是以情作为纽带;两任皇后是亲姐妹;皇后是太后的亲侄女;甄嬛的二妹妹浣碧嫁给了果郡王;皇后宜修又把她的外甥女献给了太子。这些姻亲关系,虽说是封建社会固有的现象,但对现实却有着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这些剧情的启示是:很多有权力的地方,都不是孤立的,是由看见的或看不见的巨大的关系网络织成的碉堡一样的状态,好像牢不可破。如想攻击,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足够的准备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善恶有报人皆难脱

这个则是全剧总体的概括性的说法。但该剧后期皇帝的死因却是体现得更为突出。善恶报应,谁也难逃这个规律。

这个启示就不用说了,因为人人都懂得的。

我本来不喜欢看电视剧,可是看到妻子每天盼望观看该剧的心情,也不禁为之好奇,也就断断续续地陪着看了几十集,而前几集是断然没有看过的。

回味剧情,却又心血来潮,就写下了这些不伦不类的算是点评的文字吧!

2012年5月4日下午完稿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欣赏,顶一个2012-08-29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