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仙汤”
1971年,当知青18岁的我到吉林省九台县松花江畔的二道公社出民工,我们大队共去30余人,除了带队长,还有一个“说了算数”的人就是慈眉善目胖乎乎伙夫老张,人称“大师傅”,比较年龄的又按岁数和辈份亲切称他“老师傅”,做了大半辈子食堂饭,(那时乡里没有专业厨师一说,)不过是春种秋忙大队里临时办伙食,或平日谁家有红白喜事的办宴找找他。
民工的队伍浩荡,赶着一溜马车,车上是一群精壮劳力,我们要去江边赶建一条“红旗渠”,引水溉稻,得干半年,要从冬月干到夏忙时回来。为此,大师傅给车上备足了日用饮食:口粮、萝卜、白菜、土豆、盐、油,临行特意管大队要上了半口袋黄豆。
俗话说:“大锅饭,小锅菜”,千万别小看黄豆,它能在大师傅手里神奇变化,变成各种美味实用菜肴。“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喻众口难调),但这些对大师傅来都说不是难题,他发挥了“大锅饭”(香)的长处,用一号铁锅闷的高粱米云豆饭又香又肉透,连调皮捣蛋的人都挑不出眉眼。当年习惯是讲究年轻人尊重老同志,而这个老同志又特别懂关心大伙儿。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饮”,手艺再高也得有原料啊,严冬腊月的蔬菜少,又缺少肉,活计累,渐渐地大家对一日三餐的土豆、白菜什么就不“感冒”了。“换换口味”是老师傅一句口头禅,大家最乐听,晚饭除了白菜土豆汤,外加一道油闷黄豆,加勺酱汤,嘿,又透香又脆生还不硌牙,饭桌上于是又洋溢着一层欢笑。
他变着法术施展了黄豆“神通”,先借村邻小磨用毛驴拉豆腐,后来发现太费黄豆,改了辙:生豆芽。用温水泡黄豆,接着放入大灰瓦盆,安坐在火炕头捂被盖两天,豆芽就生出来了。
外头下着冒烟雪,三九寒天腊月的,见了白生嫩嫩的豆芽叫人多兴奋!从此老师傅日日忙着生豆芽,于是我们晚餐凭添了一道又香又热解渴解乏豆芽汤。有营养,又经济,喝多了不胀肚,用它下饭有力气。老师傅的豆芽汤煮的功夫到家,火候足,时间够,盐份比平常略咸一点,因我们每天流汗很多,需要补充盐分。这种吃法是东北乡民世代劳动中摸索出的经验,大家一时谑称它叫“豆芽仙汤”。
豆芽汤可以配主食玉米饼、小米捞饭,但最好是配红小豆闷高粱米饭。在“大锅饭”(香)的原理里,没有比这种饭能与柴草旺火、铁锅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了。还有捞小米饭也不赖,这种捞饭有学问,米开锅后要及时掌握时间,捞早了“硬心”,捞迟了粘糊,下笊篱捞就那么一瞬间!恰到好处的小米饭是乡村家庭主妇的大功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师傅捞的标准东北小米干饭,油汪汪,金盏盏,连在家里对老婆做饭爱挑剔的人也没话可说。偶尔有一次大家比平常累,也更饿,饭就显得稍少一点,他就最后吃,没饭了哪怕用勺子刮半碗“锅巴”,但绝不给自己另做。有个别人心急吃饭有“抢食”习惯,他就笑眯眯说,“孩子,别急,改几天还做这个饭,大伙匀一匀,都得吃饱了”。他一笑,脸上多年饱经风霜的皱纹就堆成一堆。
“人人心里有一杆秤”。老师傅生怕大家冬天呛风冷气进门端碗得胃病,总是先端上一瓦盆热腾腾豆芽汤,反复叮咛“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乡间俗语)其实他自己才有慢性胃病。偶尔听说别的大队集体伙食做饭师傅有特殊,或“偷口”,但我们全队都对老师傅一百个放心。果然后来结束归队前,他当全集体的面公布伙食帐目,把“尾子”剩的一点东西也都全数上交。一粒未贪。
带民工的队长不苟言笑,是个属于“黑脸”的,大伙都有点“怕他”。但此人一身正气,敢斗歪风,是位有多年丰富经验的基层村干部,干起事来既不媚上也不兢扣下属,深得大伙内心拥戴。老师傅就是他亲自挑选的。
“头雁高飞群雁追”一点不假,在我们这个民工队伍里,连平时在村里爱干活玩点偷奸耍滑的都变好了。伙房的事队长从来不乱插手,他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指标,这一点老师傅默默当了他“好后勤”,配合默契。有时开会时,伙食的事他也捎带说上两句,总是言之有理,“点”到为止。
逢雨雪太大休工假,有人买来二斤水酒,人均有份,喝高兴了老师傅还爱唱两口旧歌,他会唱《苏武牧羊曲》、《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诗曲,还会唱民国早年谱曲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日俄战争时期激励国民勇气的《黄河》:
“远从蒙古地,
流入长城关……
思得十万兵,
长驱西北边;
饮酒乌梁海,
策马乌拉山”。
不少老歌旧词我们就是从他嘴里学会。民工里有几个知青,有时凑到伙房,用七扭八歪声音唱起自己土编土造的知青诙谐小调,套用《苏武牧羊曲》:
“正月初七里,
来到了九台县。
生产队里把家安,
痛苦又悲伤……
吃的是高粱米籽,
喝的是豆芽汤……”
(1970年左右流传于松花江流域的知青歌曲)
大家听了哈哈一笑。若按年岁算起来,老师傅当年已60岁左右,30多年过去,现在怕十之七八不在人世了吧?他的厨艺能做出几种不同味道豆芽汤,清淡型的、勾兑一勺酱汤味浓香型的,掺和了早春几把野菜略清香淡苦可败火的……有时还竟神奇地不知从哪儿讨来仨俩鸡蛋打上,做成蛋花豆芽儿汤!这些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吃着,吃了怕也不是那个味儿!
民工劳动结束,好几个人戴了红花,当了“劳动模范”,老师傅硬被众人选上,他笑眯眯推辞坚不肯当。我也是一个劳模,因为创下一个人用丁字镐一天刨8车冻土纪录。带队长脸上有光,挺高兴,我们也都高兴。这里有老师傅“豆芽汤”的不少功劳哩。我自觉比在集体户时吃得还舒心壮力,没拉过肚子没犯过胃疼。犹记得看见一回老师傅一个人在饭后灶间涮碗,先一遍温碱水,又一遍凉水,那种一丝不苟,多冷的天啊!冻得人伸不出手,窗外刮着嗖嗖的“小刀子北风”……(2005,5京郊)
- 欣赏,顶一个2012-08-31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