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灵魂---读《三毛作品集》

09-07 作者:桑夏

流浪的灵魂——-读《三毛作品集》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每当提到这个名字就让我特别的心疼————三毛,我对她总是怀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那个俏皮地说“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的明媚女子,那个拥有古灵精怪得扣人心弦的文字的神奇女子,只留下字里行间透明纯粹的情感,像一颗颗被淘洗过的沙泥在我心涧如岁月一样流淌着,缓缓地,却也无休无止!

《三毛作品集》按她人生不同的三个阶段把她的作品分为“花季闹学”、“撒哈拉之恋”“沙漠故事”“生离死别”“亲情手记”五个部分,将她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以及她特立独行的个性融缩成不朽的文字。

自卑流淌出来的文字

她是俗人眼中的“畸人”,却是造物怀中的“骄子”。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曾在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国留学,她精通德语、西班牙语、英语、法语等多国语言,她在一望无垠的撒哈拉沙漠流浪生活过,她的美丽与个性迷倒了无数异国男子,她的才情攫住了国内外千万读者的心,这样一个绝世女子,竟也难免暗生自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她的自卑来自小时候的经历。在家里,循规蹈矩的姐姐成绩优秀、乖巧听话,与叛逆倔强、逃学自闭的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学校里,因为数学不好老是挨打,有一次老师不相信她考了满分竟用墨笔在她脸上涂鸦,还让她游行示众,这种心灵的恐惧使她当时失去了流泪、言语的知觉,倔强的嘴角始终紧紧抿着,那次的经历在她稚嫩的心坎上和强烈的自尊心上重重地碾过,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或许连她自己都掂量不出那到底有多重,有多深。另外,父母的良苦用心与她内心所追求的是永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母亲总是在她含泪吃早饭时劝着:“忍耐几年,等你长大了才会是一个用的人,妈妈会去学校送老师布料,请他不要打你…”母亲为了她去送礼、去低声下气,只因她不争气…她小小的心要忍受这种令她抬不起头来的“残忍”的爱,这种无法抗拒、“阴魂不散”的爱,最终她要窒息了,因为她与父母所希望的格格不入,而自己又不能说服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对的,她只是个小孩子,她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过自己的一生。那时,她喜欢读书,拼命地读,没日没夜地读,童年没有朋友的悲哀和遗憾,由书籍带着她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和弥补。然而,这唯一的爱好,也受到鄙视,在外人甚至亲爱的父母眼中,课本以外的都是“闲书”,看那些书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心灵受到压迫,过早去思考生命和人生的小女孩是如何承受唯一聊以慰藉的乐趣被踩入泥潭的心痛。

终于,她自闭了,自卑了,休学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年,她害怕出门,害怕街上的人,像一只见不得光的僵尸躲在屋里,与外界的人群、阳光、爱隔绝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转不出圈子、将什么都锁在心里的小女孩坐在庭院树下捧着一本书黯然地发着呆,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

正是从小就被蕴量在深深的自卑里,她欣赏事物的角度与众不同,她敏感而细腻地抓住身边那些被遗弃的人儿,她同情而悲悯地去感受他们的故事。她呆望着伊莎达,一个美丽的沙漠女子,有着像云影一样的长长睫毛,投影在优美而消瘦的面颊上,尽管当地的沙哈威人对伊沙达充满鄙视和唾弃,可三毛却被她古老梦境般的风韵震撼了,介入到她悲苦、贞洁的生命里,目睹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爱情、为了民族尊严在屠宰骆驼房里受尽凌辱凄惨地死去,三毛的心如骆驼悲鸣似地嘶叫、哭泣。当所有人都在大口嚼着骆驼肉,高声说着话时,只有三毛默默地观察着一个瘦小身子的一举一动,只有她认为孩子将茶壶举过头顶,茶水斜斜准准地落在小杯子里,姿势美极了,小孩是个奴隶,一家都是奴隶,当得知孩子的父亲“哑奴”被邻居买来砌墙,三毛冒着炎炎烈日拉他进自己的屋,总是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食物装在袋子里塞给他,在三毛面前,他的自卑感一点一点自然在减少,相对的人与人的情感在他心里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然而“卑微”的低位始终没让他摆脱“奴隶轮回在买主间,没有自由”的宿命,三毛的心如风沙凝成的石块,沉重莫然。沙巴军曹,一个为了挽救仇恨了十六年的民族的孩子而被炸弹炸成碎片的英雄,达尼埃,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孤儿,对自己的养父母充满感恩,对这个世界从不抱怨而是成熟宽容地面对一切,如巨人般高大……那些脆弱而又坚韧的生命,在贫瘠的沙漠中,散发出让人动容的光芒。

三毛啊三毛,我好想像故友一样轻轻地呼唤这个名字。她是那样“莫然”,就如伊莎达被她欣赏时那般无知那般莫然,仿佛不存在于这个偌大的凡尘世界,而陶醉在自己的“在水一方”里,她是那么的纯粹,游走在世界的不同地方,黑色的眼眸映着滚滚红尘下的悲苦喜悦;她是那么地认真,认真地凝望那些跌落沙漠的精灵的心底深处。她内心隐藏的孤独使她在曲终人散时玩味那破碎冷漠的时光,就如她能在千千万万人头攒动中一眼看到角落里被遗弃的精灵,那些虽遭遇各不相同,却都是在与世俗和命运挣扎后带着同样神情与气质行走在边缘的人,她深知被遗弃了还要继续挣扎的痛苦,她深知无能为力又无法妥协的无奈,一旦遇上他们,她就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那个可怜的小女孩,那个对什么都模糊不清的女孩,所以她感同身受地承受了她笔下人物的悲喜,就好像要减轻自己年幼时的磨难,她的生命在他们的故事当中一遍一遍地轮回。然而她也有所得,收获了他们真挚的感情和可贵的信任,使她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在岁月的流转中彰显全部的答案,由她与他们已混淆不清的故事融合年华流逝成的才情氤氲出来的文字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文字里细腻出她的情感总与人性最脆弱的地方交汇。

假使三毛是个高高在上的公主,假使她按着铺好的轨道行驶完一生,假使她不去反抗,在反抗中冥想,不去挣扎,在挣扎中沉淀,在脱离世俗的冥想里沉淀出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一种无与伦比的情怀,一切故事是不是要改写?由谁来改写呢?总需要这样一个眼光埋在心底却能看到整个世界的“畸人”。

为爱继续活下去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三毛在一篇“偏了题”的作文里写道:想到二十岁那么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四周没有东西可以触摸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可以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

死对于三毛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归属了,是她日夜念叨着要去的地方,犹如天堂般美好,她说:“偶尔,想到如果不死,便可以长大,心里浮出的是一种无所谓的自弃和悲哀。”生,竟然也只是她偶尔想到的事,那么小的女孩就被逼得内心捉摸不定地去想这些生生死死、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然而,爱情却如一缕阳光照进她阴霾的世界里,给她灰咚咚的生命着上了不可思议的色彩。

“再等我六年吧,让我四年念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就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太太,然后我去挣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这种不掺杂任何利益的单纯的承诺让她的心顿时融化了,可是重重的顾忌让她往幸福的门外退。

六年之后,感情受挫的三毛再次与那个西班牙男孩相遇,他追她到了人烟罕至的大沙漠,他说:“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这个男孩六年之后还是那个男孩,情谊不增不灭。三个月后,三毛穿着一件麻布长衣,脚踏一双凉鞋,头戴一顶草帽别着把香菜与荷西在沙漠法院结婚了。

婚后的三毛被荷西宠着、疼着、深深地爱着,他们一起流浪,一起遇到那些让三毛心旷神怡的人物,一起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做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三毛说,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想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却是理所当然。不管这个男孩有时显得多么幼稚,不管他的学历文化,不管他的国籍、经济、年龄、不管他的一切一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品格和心灵,这才是我们所要讲的门当户对。”三毛对婚姻的理解是这样的坦荡荡,尤其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爱情婚姻趋于利益化的时代,她的这种婚姻观显得多么可贵啊。她是对的,荷西给了她六年的美满生活,理解她,放纵她,把她当做一件上帝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捧在手心里,深情地凝望,轻轻地呼唤。三毛感动得无以复加,她这才勇敢地去思考“不死”,与荷西约定:我们都不死,直到你也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了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起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起去吧’。是他的爱让她不再惧怕生,不再恐慌人世的悠长,让她肆无忌惮地活了下去。

幸福的生活随着荷西的意外死去戛然而止,她的悲苦就像史铁生活到生命最旺盛的时候断了一条腿,断了往后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光亮,她又想到了死,她对父母说:“如果选择了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她冲昏了头,说起这般残忍的话语,母亲含泪不住地喃喃道:“你再试试,再试试活下去,不是不给你选择,只是请求你再试一次。”父母恨不得将她生命所有的责任和苦难都扛过来,而她像一个旁人一样对自己使不上力。从恍若隔世的悲痛中醒悟过来,三毛说她要当一只不死鸟,去守侯荷西、父亲、母亲,只要他们三个任何一个还活着在世上一日,她便不可以死,连神都不能将她拿去,为了爱的缘故,她甘心饮下永别的苦杯,爱的责任,让她不再轻言消失和死亡了。

有关于三毛的死,她的作品里自然不能提到,我也从不去了解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只知道,她是一个永远流浪着的灵魂,爱可以让她停驻,让她苏醒,让她永生!

流光静好

那个从破碎的童年向世界走去的女子,用温柔细腻的心,为残损的羽翼歌唱,歌唱着那些至真至情的故事,编织着那些时光所无法使之褪色的流丽,涤荡着她生命中浓烈的欢欣与哀恸……

那个走遍红尘万丈的流浪的灵魂,为爱停折合飞翔的羽翼,痴痴地许愿“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终成痴念。亲爱的三毛呵,你说若有来生,想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喜的姿态。真好,只愿在轮回中,你笑颜如花。

共 3 条文章评论
  • 我也喜欢三毛的书呢2012-09-07 17:26
  • 回复@陌瑾谖:谢谢,谢谢大家,第一次接触这方土地,谢谢大家的鼓励!2012-09-07 18:34
  • 好感人2013-10-30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