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情缘
09-11 作者:苇岸春风
小时候家居农村,常猜谜语:“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三冬常在家中坐,三伏之日显威风。”不用多想,一定是蒲扇了。蒲扇的名称大概源于用蒲草做的扇子,其实也有用麦秸做的,最常用的是用芭蕉叶做的。
那时没有电扇空调,家中最常见的就是蒲扇。每到初夏,人手一把,整个伏天就不怕热了,走到哪儿,总愿提着这驱蚊纳凉的最佳武器。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总会带着孩子们聚到村口、桥头、场院,驱赶夏日的炎热,减轻蚊虫叮咬。人们在地上铺了篙件,躺在上面,或坐着板凳、马扎,手里优哉游哉地晃动着蒲扇,随着蒲扇的摇动有人开始讲三国,对错无人计较,听得很专心,偶尔夹杂打蚊子的噼啪声,小孩的哭闹声和说笑声,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乡下消夏图。
蒲扇在夜空中划着弧线,不知不觉,四周渐渐静了下去,天也渐谅了,原先的高谈变成了轻言细语,远处的蛙声更加脆亮,虫儿发出有节奏的鸣叫声,蒲扇的摇动也慢了下来,鼾声由小变大,人们便起身回家了,酷夏的夜晚就这样在蒲扇的陪伴下轻松度过了。
蒲扇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是纳凉驱蚊廉价环保的宝物,在电气化的今天,它还在履行着它的职责。有人幽默地在扇面上写道:“蒲扇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推荐阅读2012-09-12 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