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色华年

09-12 作者:墓石

巨大的夜幕遮掩着一切的纷繁复杂,让世间万物重归诞生时的宁静。而陷入浓浓黑夜的墓地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惧,没有凄凉哭号的阵阵寒风,没有颤抖不止的沙沙作响,相反,在远方青山的映衬下,在缠绵溪流的陪伴下,显出今生未曾有过的平和与温馨。远离尘世中喧嚣与浮华,世间唯独这一片光景流淌着沁人心脾的幺幺和谐之音。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伊甸园中那个诱人的禁果,但是随着脚步的慢慢前行,我却没有了前进的勇气。远处不断传来撕心裂肺的悲号,近处不时听到黯然神伤的抽泣,我不忍心打扰这世间遗留下的最后一丝温情。不知为何,我却总爱站在不远处,目睹发生的一切,感受生死离别所带来的依依不舍。我想,逝者的离去对现实生活的人们一定镌刻了最深刻的印记。他们生前无论是饮誉海外,还是默默无闻,悄然无声的离去给健在的人只有数不尽的不忍,述不完的衷肠。慢慢地,他们的逝去给世人勾勒出生前未曾有过的最美容颜。然而,一个人最美的容颜只有当这个人远离人世时才能绽放吗?“盖棺定论”叫嚣着亘古的轮回,世间却有众多的飘渺迷离,但这种逝去后予人的回忆岂不成为残留于心底的最深遗憾吗?然而,无论与否,世人应该庆幸,庆幸在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还能残存这片寄托心弦的立锥之地。于是,我一直在探寻这个角落,幻想在这片羽的角落中当一个远离尘世的守墓者,让扶鸾的光阴华年在一片墓色中渐渐明澈。现实中陵园的守墓者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岁月斑驳后积淀的皱纹在古铜色的脸庞上祭奠,衬着夕阳的年岁,显得分外憔悴,一切的尘积不忍让人咒骂世间的绝情。可是,饱受风霜的坚定眼神中衍生一种难以言表的坚毅,那种不变的目光中又渗透着另一种刚强。对于这种坚毅,我实在想不出它与守墓人的职业有一丝一毫地匹配。后来才知道老者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被荷枪实弹包裹的军人。然而,从军人到守墓者,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跨度呢?是天与地的距离吗?还是天堂到地狱的距离?世人忍不住遐想翩翩,但老者却欣然接受,波澜不惊的心海让他成为我心中深掩的迷。偶然间,听到他的战友感慨道,“这个守墓人是为了守护一个人!”

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亲人?是恋人?还是友人?然而,即使天下最亲近的人,也应该会给予健在人创造自我的时空吧!到底是谁让这位老者倾其一生而在此守护?又是怎样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起这暮色年华的生命之重?我尝试去开启老者的心扉,没有像结交同龄人的艰难跋涉,也没有与世间惊险相遇的步步惊心,老者的思绪便刹那间飘向远方……

上世纪的越南战争是一场喋血残酷的战争,当时年轻的他所驻扎的营地是处于战场的前沿阵地。战争接近尾声时,双方倾其各自所有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最后的决战。血色残阳奏起一曲悲壮的歌,将士鲜血染红了整整一弯湄公河。战争的摧残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并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我军以“敌损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获得惨胜,而且他和他最亲密的战友挺过这场艰难的战争。可是,世间总是充满着虚无缥缈的不确定。在打扫战场时,当他在扶起一位越南老人时,他的至亲战友替他挡住了本应插入他胸膛的匕首,因为他的战友在他帮扶老人之际看出了老人的真正意图。于是,那一晚他不顾其他战友的阻拦,饱含仇怨的枪声宣布了一群俘虏的死刑。

默默地听完老者的讲述,发现老者眼中早已噙满泪水。流苏光阴让我们早已体会不到战争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对于老者的做法,从小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我们又怎么会苟同呢?可是,倘若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自己又会怎么做呢?人世间充满着许多非理性,更何况向来感性大于理性的中国人呢!然而,流苏会让老者明白当年的做法是错误的,而老人来到墓地也不正是为自己当年的过激之举来赎罪吗!“赎罪”,老者只是哂笑,“这又是你们教科书上讲的吧!可能吧!但这不是我来的真正原因。”这时,我想老者守护的人一定是他的战友。老人点点头,可随即又摇头,充满感伤地说:“战争结束后,组织上开除我的党籍并下放西北以示惩罚。后来,回到家乡后,我申请自己逝去的战友入葬烈士陵园。可是一封封申请信发出的结果却是杳无音信,试曾想,又有谁会听一个卑微而又犯过错误的士兵的话呢?”他的言语中充满辛酸,可是无形中却带有一种刺耳的讥讽。我不明白他的含义,只好静静地听他倾诉。“与此同时,陵园中迎来一位‘民族英雄’,这位英雄是当地官员的亲戚,一个临阵脱逃的后方炊事员。”述说到此,老者已经泣不成声。此情此景,或许再多的言语也不能诠释自己的痛楚,这是一种对战友不能得到应有荣誉的愤懑,是一种言语成为禁忌后的哀伤,更是一种发人深省的疑问。老者看守的是一片普通的墓地,在远处金碧辉煌的烈士陵园映照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可是,在这一片看似荒凉的墓地丛中,深埋着老者最挚爱的战友以及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八位英雄。至于为何没有入土烈士陵园,不是他们不愿,而是他们只不过是在尘世中微不足道的平民。老者问,“我们的民族怎么了?牺牲的人的不到加冕,临阵脱逃的人却由于关系飞黄腾达?”这是老者自言自语,可又何尝不是向世人表示的一种愤怒吗?

身处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我们自幼被灌输尊重英烈、尊重历史的思想。每逢纪念活动,马路上总会闪现长龙般的纪念方队奔向一个最值得尊重的地方——烈士陵园,这是一场何等恢宏壮观的纪念活动!可是,在物质网、金钱网与关系网盘根错节的当今社会,这样的纪念只是一场浮华装饰的嬉闹。它不是沐浴人们心灵的甘泉,而是展现于世人面前的魅力秀展。那种尊重英烈、尊重历史的民族意识在这光怪陆离的今朝面前变成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在今宵苦短的纸醉迷金中变得荡然无存。我不明白今朝为何变成如此面孔,更不明白人与人之间那颗善良的种子到底何时枯萎了,我只能在老者的疑问中去彷徨,去困惑,“我们的民族怎么了?”在碎梦中,我见到深埋故土的九位英烈,看到他们不甘的眼神,一张张愤怒的面孔难以成全“含笑九泉”的祝福。

我敬佩老者与战友的深挚友情。在一个利欲熏心的浮躁社会中,要抵挡名与利的诱惑,这需要有多么强的意志和决心呀!友情的珍贵让我们弥留,可世间其他的情呢?它们是否也能如老者与战友的友情一般抵住世间诱惑,从万物中历久弥新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清俊的青年经常与老者畅谈许久,以至每当夕阳晚照时,老者总是沏一杯香茗,等待那个青年的到来。久而久之,终于明白青年是在向老者讲述一个凄惨而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对青梅竹马的男女,近二十年的感情积累让他们的爱情早已从稚嫩的卿卿我我中脱变成‘你是风儿我是沙’的生死不离。可是他还是高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深度,更高估了时间给二人带来的历久融合。忽然有一天,女孩告诉他,她要去国外。并祈求他让那一段曾经的深情随风消逝。触不及防的霹雳使男孩的脑海一片空白,还未等到他的回答,女孩便永远消失在他的世界中。几米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对于他而言,没有女孩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或许以前他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可是自从女孩走后,他漠然了,漠然地把自己放纵在烟迷酒醉的欢娱之中。世人说酒是一种解脱,可那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后来,女孩的父母不忍心让他如此颓唐,便把他领到墓地上,而墓碑上印着女孩俊秀的脸庞,而那一张照片是他们曾经许诺过的结婚照。

故事的原因轻轻地揭开,总予人一种揪心的痛楚。青年的故事与千纸鹤的故事是如此地相像,以至于我常常不敢相信童话里的故事也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而对于这样的感人的故事,在我的潜意识中,也只不过是把它当做沁人心脾的心灵鸡汤。人生旅程的种种荒谬让我变得对任何事情都产生‘眼见为实’的质疑,更包括在金本位时代那个薄如帛书的爱情。金钱底下流淌的袅袅余音让每个人的灵魂难以归于平静。关于爱情,我总认为这种浪漫终究抵挡不住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不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也不是与子携手相忘于江湖,而是金钱脚下‘你罢唱完我登场’的闹剧。可是,他的故事捶打着我自以为是的真理,望着青年坚毅的面容,我相信他那句对他,也是对他逝去女友的诺言——我不会让他失望。

爱情诚可贵,亲情价更高。曾有人发出这样的论调,“亲情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最值得人信赖的情”,可是这样的人又真得理解亲情吗?一日,老者收到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参加一个母亲的葬礼,而他却坚持让我和他一同去参加。那场丧礼的恢弘壮观让人瞠目结舌,我没有感到这位逝去母亲生前有多么地幸福美满,给予我的只是这位母亲的后辈们难以堪比的能耐。数不尽的菊花遍满整个会场,老者不免愤慨地说,“仅此一项便花费达上万元,要知道,这上万元能养活国家多少鳏寡孤独!”

豪华的宝马车还未驶进停车场,远方便传来‘铿锵有力’的哀悼词,可我总听不出有一丝悲伤,尽管那个演讲者声称是逝去老人的干儿子。相反,这个演讲者却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远处的广播中响起,“感谢刚才市委书记……”,哦!原来是A市的市委书记。可是,我诧异,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一位市委书记竟是她的干儿子!

终于,见到了逝者的亲属。雍容华贵、穿金戴银,一切的格调与一个丧礼格格不入。随后,一个个省委、市委、县委的隆重到来,一个个董事长、总经理、CEO的粉墨登场,让人不禁困惑,“这里看不出一丝亲人离世的痛苦,相反,却像是开一场炫富的Party。”可对于一个逝去的老人而言,世间的喧闹已经让她厌恶,或许她的希望只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快乐的成长,而不是死后令人咋舌的丧礼。不过这的确是丧礼,是对逝者神明亵渎的殇,

老人独自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久久望着那个巨大的相框呆滞。我不忍心打扰他,可是,他仿佛察觉到我的尴尬,便说:“我知道你不愿来,其实,我也不愿来,只不过这个逝去的人是我的妹妹。只不过,没想到……哎……!”接着,话语消弭了,留下冗长的沉默。整整一天,老者不曾和谁说过话,更没有见过和别人有什么欢快的交谈。相反,那位逝去母亲的儿子、老者的外甥,在他人一句句“董事长,您节哀顺变”“主席,您要保重身体”中笑容可掬地鞠着躬。可是,在我眼中,那种矫揉造作的虚伪远不及老者一日的滴水不沾所深藏的悲伤。

不久之后,老者病重。至于为何得病,有人说他还是因为战友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而气愤所起,也有人说在那场丧礼后自己得知妹妹是因家中无人照料孤独死去后对自己外甥的悲愤所致,总之,老人的时间不多了。然而,在弥留之际,他说,“过去,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给予的是一种温馨,让我相信人间至善至美的存在。可是,现在为何墓地里还要存在那么多虚伪的面容呢?毕竟,人都去了,灵魂也需要安息”。

最终,老者离开了让他看不透的世界。在他逝去的第二天,推土机把老者相依为伴的木屋夷为平地。接着,一纸文书降下:绝情公司正式承包此墓地,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最豪华的墓址……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