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悟佛禅

09-18 作者:禅外修客

每一年都会到禅寺礼佛敬香,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会有特备的心愿。礼敬的只是一份自己的心愿。喜欢于禅院肃静的张弛,敬仰佛态的可掬,安详渡客。十八罗汉神情各态,静观万象。四大金刚怒目圆瞪,身入云端。闻着浓郁的香馨,参拌着蜡烛油味,心也会幽幽的宁静。参天的古树掩映着古典的佛寺,这本来就是一幅静美的画卷。

礼佛也并不知晓礼数,内行的一看便知道我充其就是一个门外汉。佛门敬事,讲究的就是一颗诚心。佛前恳求的其实都是千篇一律的愿望。前来敬佛的又有几人能够虔诚初衷,善守承诺。向佛恳求的心愿,佛真的接受了吗?!托付的俗尘佛认同吗?!佛前所求的也只是自己的一份美好的愿望。对家人的一份纯真的爱恋。对挚友的一份报答。心里默念的意愿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期望,就当是一次真诚的对自己的对白。

修佛其实就是修心。礼佛其实也是一个心灵的告慰,一次对自己的独白。从佛那里换回心里的宽慰。我礼佛敬畏诸佛。更多的是禅悟佛言,明理世态。诸佛是先贤心中的美丽化身,是意念的表象。但禅语却是真实的存在,是几百上千年得道之人的思想精华。于己于人都很有造化功德。

达摩祖师说:入道多门,不离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当然自己无缘理入,然则行入需闻思佛法再依法门修持,看来自己也不会矜持而行。最多的也就徘徊法门之外,问得其声,野鹤行云。禅语告诫:以平等心待人处事,不以善喜,不以恶悲。修行人以德报怨,空无人相,空无法相;自知法中无我,多怨培德;自观诸法空相,不著我有。谨此自己多多参悟,多修善心。不功名近禄,损人利己。知福知祸,真挚善友。安然坦荡,知足常乐。这也便是自我理解的修行。

赞同大乘佛法关于人自身的阐述:大乘人说,有身乐则心乐,有身喜则法喜;有这个身体,才能学佛修道。看来的确要善待自己,保重自己的身体,保持自己的精神康泰。禅语告诫:执著身苦,不发菩提心是烦恼障;执著身有,不修持佛法是报障;执著身想,不善行为恶是业障。在身有报障中,既含烦恼障,又含智障(也称知见障)。诸障不除,心也明不了。

真法都脱离文字。法法平等,没有高、低、上、下之分。而人心却千差万别,业报因缘又种种般般。因缘者心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其实修佛还是修心都离不开尘土的熏染。在曼舞的尘土中能修的一颗善心,虔诚无私的决心那才是真正的活菩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独白自己的一颗心,历经了眩尘的侵染,耳目刻录了凡尘的私心名利,贪懒腐朽。心底还有一丝的呼唤,让自己清醒过来。抖擞满身的污泥,向着佛光普照的闵亮自己的双眼。沐浴祥光的静美,让心灵能过一个自己的坎。跨越一个崭新的领域,不在为不公,所求。世俗,非议。而耿耿于怀。

如此并不是要皈依佛门,也从来没有念想了断红尘。只是追求一颗清澈心泉,永不枯竭的提供生机动力。淡淡的,微甜的丝丝润喉。能够做到坦然若在,心如止水。这就是一份心境。

躲避的终究会出现,期待的不一定会到来。慢慢的学会抵挡随时的变故,不再用加速的心跳来品论社会的不公。一切存在的都是佛性,只是能否参透。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