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股市的本质、误区和两部真经”
闲话“股市的本质、误区和两部真经”
陈宣章
股市又创新低,“同花顺解盘”惊呼:“谁在恶意做空?”股民一片茫然。其实,只要搞清楚股市的本质,就会见怪不怪。
一、股市的本质之一。
解放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因为国库与重要的仪器设备被运去台湾,留下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要恢复经济就采取了土地改革、镇反肃反、打击投机倒把等等;经济基本稳定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周恩来总理为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总路线:“鼓干劲,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加了两个字,说:“干劲要鼓足,上游要力争。”
当时,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人民把余钱存银行,还积极购买建设公债;在抗美援朝时,人民又积极地捐献“飞机大炮”。经过全国人民的奋发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从解放初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世人有目共睹,而且是在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政治排斥、军事威胁、经济封锁、技术封锁的前提下实现的毫无泡沫的发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从各种债券盛行后,银行每年要承担巨额利息,于是有人提出成立股市。但是,媒体、专家们一致说:“中国股市一出生就是一个畸胎儿。”因为股市成立的初衷是为国企解困。然而,从股市圈钱后,许多国企还是不景气。除了倒闭、合资、改制,大批国有资产流失:合法进入私囊的成为大股东;非法进入私囊的出逃成移民。而股市里,除了圈钱还是圈钱。
按照“政治经济学”(并非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规律:企业利润、商业利润、地租利润与金融利润之间会动态平衡。大股东用股利(属于金融利润之一)得到社会资金使用权。如果股利低于社会平均利润,股价就会下跌。大股东要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行,必须努力提高股利。也就是说:购买股票者应该从分红中得到社会平均利润;除此之外,还能从投机中得到额外利润。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现今,理财专家们天天讲:“银行利率是负利率。”这是相对于CPI而言的。那么,企业利润、商业利润、地租利润与其它金融利润也是负利率吗?在银行利率不是负利率的时候,股市有正利率过吗?现在,千万富豪、亿万富豪越来越多,难道不是从企业利润、商业利润、地租利润与金融利润中获得的吗?
中国股市的的功能不同:圈钱又不想给股民股利。即使分红,因为红利税与除权,股民反而更加倒霉。这不是上市公司的责任,而是股市法规的毛病。因此,上市公司只知圈钱不知回报,已成为A股市场最为病态、也最令人痛恨的现象之一。不愿分红,只想圈钱,而且是无休止的圈钱。可是,上市公司想圈钱必须被批准才行。
统计显示:1990年至今,A股市场累计融资4。3万亿元。可这些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的红利回报究竟有多少呢?Wind的数据显示,1990年末到2010年末,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但是,普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其所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54万亿元。也就是说,花费4。3万亿元真金白银参与上市公司融资活动的普通股东所获得的分红额不超过0。54万亿元。这意味着,近21年来,A股市场给予普通投资者的现金分红总额占融资总额的比率不足13%。而如果按照现在3。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以复利计算,21年下来的储蓄回报高达105。9%。
除了IPO,还有各种各样的圈钱手段:增发、配股、转配股(在2000年大牛市中已经“解决”)等等。4。3万亿元融资中,再融资额达2万亿元左右。对国内普通投资者而言,他们还需背负“印花税”、交易佣金等等交易成本,甚至超过了红利。证监会数据显示:1990-2010年,A股累计股票交易佣金总额约4000多亿元,A股市场证券交易的印花税总额约6000多亿元。也就是说,普通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就有1万亿元左右。
由于近年来的政策约束,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数有所增加,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式上市公司仍不在少数。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统计显示:2005-2009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5%、50。22%、51。85%、52。35%、48。52%。2010年,2175家上市公司中,亏损公司仅为117家,但既不分红也不送股的“铁公鸡”高达798家。至2010年末,上市时间超过5年、且5年内从未进行过分红的个股高达414家,其中有136家为盈利公司,占比高达32。85%。
二、股市的本质之二。
中国股市历来称为“炒股”,从来就不是“投资”。股市历经三个阶段:大户主宰阶段、券商主宰阶段和基金主宰阶段。
大户主宰阶段:少数大户,每个人手里有一把账号,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造就了一批暴发户,也造就了全民“炒股”的局面。这批暴发户在券商主宰阶段中大部被消灭。
券商主宰阶段:券商林立如雨后春笋,证券公司多如牛毛。他们在股民保证金上搞名堂,也利用本身的地位优势和“技术”优势,指导一批股民“炒股”。但是,在上证指数2001年6月14日2245。44点以后,到2005年6月14日998。23点期间,一批券商由于还不出挪用的股民保证金而被大券商合并(其实就是这批券商倒闭)。
基金主宰阶段:券商“炒股”动用的是自己的钱和挪用股民保证金,而且最后必定拉高出货。所以,一轮熊市后必然有短暂的牛市。基金“炒股”动用的是基民的钱,基金经理拿的是高额年薪,旱涝保收,不用为“业绩”负责;再加上有“窗口指导”,自己想脸上贴金(搞好“业绩”)也没有自由。以前,《新闻晨报》的《赢家》专栏,每星期六有几个名家说大实话。现在被取消了,大概他们是“说了不该说的话”。
许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中国1000多个开放式基金要用基民的钱砸股民的钱?为什么中国的基金经理拿高额年薪,旱涝保收,不用为基民负责?这可能是金融大鳄索罗斯狙击香港股市的“后遗症”。
上世纪末,索罗斯狙击香港的汇市和股市:1。在汇市通过拆借得到大量的港币资金,并在香港股市买入大量的股票。2。在汇市大量抛空港币现货、期货和期权,引起港币对美元的大幅度贬值。索罗斯在港币市场的现货、期货和期权市场企图获利。3。因港币的外汇储备充足,香港政府抛出大量美元来回收港币,防止港币对美元的贬值,所以索罗斯没有能在外汇市场获利,最后反而巨额亏损。4。香港政府同时大幅提高香港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增加索罗斯拆借资金的成本,所以,最后索罗斯在香港的货币市场出现巨额亏损。5。在香港政府提高拆借利率时,却导致了香港股市大跌。索罗斯大量买入香港股票,大量抛售港股现货,并通过股指期货和期权大量做空港股,进一步导致香港股票和恒生指数大幅下跌。索罗斯企图通过股票现货亏损获得股票期货和期权上的巨额获利。6。香港政府在中国大陆的支持下,对外汇市场、股市、期货和期权市场全面出击,索罗斯及其国际游资全面溃败,导致巨额亏损被迫撤离香港。7。港府动用外汇储备150亿美元大量购入香港股市股票,中资股在大陆政府的指示下大量回购股份,导致1998年8月28日香港股指期货结算日国际炒家高价平仓,损失惨重。港府最后一度拥有香港所有上市公司7%的股份。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在香港一战,最终损失估计在150亿美元以上,香港政府后来成立基金抛售股票,盈利由全体港人共享。1997年后,恒生指数从约16000点下跌到6500点,跌去约60%。香港楼价从1997年的最高峰开始持续下跌,到2003年约跌去65%。港人财富蒸发了2。2万亿港元,平均每一个业主损失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高达17万,一直到了2009年才恢复到了1994年的水平。1997-1998年整个香港被洗劫了一把,从这时候开始香港老百姓产生了索罗斯恐惧症,每次港股到16000-17000点的时就开始大幅震荡,被称为“索罗斯震荡”。
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早就对新兴的A股市场发生兴趣,要防止他们的狙击,必须有庞大的股市中坚力量。这就是公募基金大发展的原因。从2003-2011年,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从1716亿元发展到21676亿元,增长超过11倍。2007年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一举脱离千亿级别,达到最高点3万亿元。最近三年年末的基金资产净值,均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但是,在国际炒家尚未来狙击A股市场时,股民就成为基金们的共同博弈对手。
股民与基金相比:1。资金少;2。心不齐;3。信息慢;4。没有做空资格;5。没有政策支持。在以投机为主的市场里,基金不但玩股民,也玩基民,股市必然跌跌不休。投机市中,大局是“抄底”、“逃顶”;股票是“高抛”、“低吸”。可是,基金们就是不让股民赢利,逼着股民割肉。深证交易所门前的大铜牛,证监会大楼右侧花坛的荒草,股市中黑熊狂妄暴虐。基金与大户、券商明显不同。它们不怕亏损,面值从1元跌倒2角也不在乎。正因为基金主宰股市,股市的四碗“面”(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技术面)都已经失去作用。
2009年9月5日21:50-22:53的CCTV-2中国财经报道《中国股市黑色记忆》说得很清楚:“一帮人决定市场,与基本面无关。”“机构主导导致暴跌。散户满仓操作。5根大阴线,两周下跌700点,5万亿市值消失。罕见。”“迷茫,黑暗,看不懂。政策忽东忽西。”“5。30有消息。现在无缘无故。如噩梦。”“再融资疯狂。权重股惹祸。基金造疯牛。”“基金一言堂局面。投资方向一致性。基金绑架基民。”国外股市的各种理论,都在中国股市失效。20年股市发展赶上外国几百年;化妆上市、虚假消息、关联交易、操纵股价、老鼠仓、出老千……吴敬琏老先生说了“股市赌场论”,而且是没有规矩的赌场,庄家可以看对手的底牌,引来了一片责骂声。许小年说了“股市要推倒重来论”,引来了一片围攻声,还把上证指数跌倒998。23点归咎于他。谁都知道,这本来是“国有股在股市中减持”的结果。
停止“国有股在股市中减持”,市场才算松了一口气。于是,出台了“股改”:非流通股东用各种方法支付出一定的补偿“买”流通权。但是,“股改”的前提是“成熟一个批准一个”。何谓“成熟”?该股票流通筹码集中在结构手中,散户已经寥寥无几。哪些方法“买”流通权?除了给现金、送股、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拿全体流通股东的权益来赎回自己的非流通股的流通权力),还有送权证(让市场为非流通股东买单)。几乎每个“股改”股,都要除权,流通股东获得的补偿就大打折扣。现在,市场上还残存一些不“成熟”的S股。这些老大难股票何时股改?还要拖到何时?
三、股市的本质之三。
以往,股市是只能做多的单边市场。自从信用交易、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建立以后,股民与机构“投资者”相比,又多了一点不同:信用交易、股指期货等有高高的门槛。绝大多数散户无资格做空。于是,机构就更多地利用做空机制获利,而股民只能望洋兴叹,越套越深。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010年2月20日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做空机制是与做空紧密相连的一种运作机制,是指投资者因对整体股票市场或者某些个股的未来走向(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看跌所采取的保护自身利益和借机获利的操作方法以及与此有关的制度总和。可是,股民没有参与权,只有被“越套越深”权。
中国股市的信息披露是“灰色”的,大量的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存在,涉及投资者切身利益的许多事情,都不是投资者所能参与和决定的。流通股东没有用手投票的机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资产重组几乎与流通股东都没有关系。所以,所谓的“做空机制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防止市场操纵或股价操纵”只是一个愿望,实际市场则是跌跌不休。以前媒体有一档节目“股市天天向上”,实际市场则是“不知何处是底?”“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什么铁底、钢底、钻石底,统统不在话下。
其原因是:中国股市对这种市场操纵的制度制约很不健全。制约的方面、层次和力度都还很不到位。这就给市场的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联手或单独操纵市场或操纵股价的制度缝隙和制度空间,从而使市场走势和股价走势与其内在价值发生背离甚至是严重背离。
专家说:“做空机制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往往被看成是市场良性健康的保证。”但是,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为什么在许多成熟的股票市场上狙击成功,大获全胜?索罗斯主要就是利用做空机制。这不是给做空机制一记响亮的耳光?
有人说:“监管的重点集中于上市公司的规范运行以及对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上,市场运行规范度较过去显著提高,市场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大大下降。就长期来看,市场化和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已经作为管理层监管市场的基本取向,从根本上结束了过去那种由于监管思路不清晰而陷于市场经常性波动之中的被动情况,今后再次出现因监管政策变化而导致市场激烈动荡甚至逆转的可能性明显降低,股市监管的理性化为股票市场稳健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为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市场环境。”实际市场情况真是如此吗?“通达信”为什么惊呼:“谁在恶意做空?”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何时“作为管理层监管市场的基本取向”?
四、股市的误区。
股市的误区极多,而且是专家们制造的,最突出的数《宁“瞎”会“死”》。这些专家们宁可睁着眼说瞎话;过一段时间,谎言暴露就会“死”去(隐身),换上一批生面孔,你方唱罢我登场。目的只有一个:误导股民。
专家们睁着眼说瞎话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些事情简直是常识问题。现举几例,以供参考。
1。前段时间,许多媒体上专家们说:“十年股市一循环回到原点”、“中国股市十年又回到原点”、“十年股市画圈回原地”、“一夜回到十年前”、“A股十年零上涨”、“十年下来不折不扣的‘终点回到起点’”、“A股十年零涨幅”……这就是一个大误区。
这里所指是上证指数回到十年前的点位:2001年6月26日的2233。59点,到2011年12月14日收于2228。52点。这些知名财经评论家、经济学者、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难道不懂上证指数的计算公式:上证指数=计算期市价总值/基期市价总值。从2001年6月到2011年12月IPO与再融资增加了多少股票?主板中还发行了多少超级大盘股?中小板与创业板发行了多少股票?这个2228。52点与十年前的2233。59点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中国股市正处于一个血淋淋的跑马圈地时代。”此言不虚,如果从十年间股市流通市值的变化来看,中国股市确实是在“进步”,至少从数量上确实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2001年A股流通市值约为1。5万亿元,十年后总流通市值却为17。19万亿元。从GDP和股市市值的关联来看,2001年中国经济证券化的程度不过13。6%,而十年后却达到了42。9%。
现今的上证指数相当于十年前的多少点?
2。教科书理论“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这也是一个大误区。十年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9。9万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39。798万亿元,以302%的涨幅、年均增长超过10%,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与长期陷入经济萧条和主权债务危机泥潭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国家财富可谓是爆发性增长。这十年,中国从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国家财政收入也从16385亿元增长到今年突破100000亿元大关。过去10年,无疑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10年。
股市下跌是“经济不景气”;但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却股市跌幅最深。十年股市让“股市是经济晴雨表”成为笑谈。
3。管理层说:“股市下跌与IPO无关。”这已经不是误导,而是睁着眼说瞎话。过去三年,A股市场通过IPO方式募集到9252。17亿元。这比同期美国市场IPO募资总额高出56%,比西欧所有IPO募资总额高出115%。2011年1-11月份,全球IPO公司548家,其中中国公司324家,占比59。1%;其中A股IPO公司263家,占全球IPO公司的47。99%。同年,A股实施的增发和配股融资规模达到3954。9亿元,超过2010年同期的3258。1亿元,超过2009年全年的3217。56亿元。反观美国,十年间上市的股票只剩下44%。
管理层为什么说:“股市下跌与IPO无关”呢?就是为了继续疯狂融资扩容。机构投资者与主承销商之间基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利益联盟,股民的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四年大熊市,投资者亏损累累,但A股市场67%富豪却在这四年中造就。在前1000名富豪中,主板279人,中小板496人,创业板225人,平均财富20亿元。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被篡夺成为豪门盛宴。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富豪。
在这个股市怪圈背后,谁在主宰着这个畸形的系统?郎咸平将炮火对准了证监会,认为其和券商、机构投资人、保荐人及上市公司这些利益方之间关系暧昧,彼此形成“铁三角”。这个“铁三角”一直操控着股市,其目的就是为自己图利从而坑害股民。
在亿万股民亏钱流泪的同时,中国股市却批量制造了一大批亿万富翁。市场跌跌不休,造富能力却有增无减,去年跻身A股百富榜的家族为48个,而今年则有57个。这57个家族财富总额为4606。46亿元,平均每个家族拥有80。82亿元。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所言:四年熊市投资者亏损累累,但A股市场67%的富豪却在这四年中造就,“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被篡夺成为豪门盛宴,中小投资者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富豪”。
即使是圈内玩家对市场的不满也开始爆发:华夏基金副总张后奇在微博上炮轰,世界上不应存在这样持续践踏二级市场投资人利益、一边倒偏向筹资者利益的单边资本市场。虽然张后奇之言是因为华夏系重仓股遭围剿,投资者认为其言论只是“权贵”内部的争吵,但是,无序扩容确实已成A股市场不能承受之重。据国信证券发展研究部博士后工作站对最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从首发募集资金来看,2001年6月14日之前的十年间,中国股市首发募集资金近2949。84亿元,而最近十年股市首发募集资金却高达17685。44亿元,是第一个十年的6倍左右,也就说,股市重融资的特征在最近十年已被无限放大。
4。股评家是专家。
自从股市开张,传单、号外、小报到电视台、大报、专门报纸、网络,养活着一大批吃股市饭的人,其中包括股评家。股评家是专家,是误导股民的专家。不管股评家本人是否炒股,他们的雇主肯定炒股,而且是大“投资机构”。股评家中,哪一个不是高薪?
有赌场必有庄家、老千,还有鹰犬。股市中,始终存在庄家。股市中主要是机构与股民的博弈,各种机构对股民的方向是一致的;至于机构与机构的博弈,则是第二位的。而股评家就属于机构对股民博弈的鹰犬。
我曾经以某大报股评专栏与事后结果作统计,基本属于“反向指标”。当然,其中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把股评家都指责是“骗子”。不可否定,股评家群中不乏“骗子”。他们有的已暴露,有的已隐身,有的还在误导。
现今,“专家理财”铺天盖地。可是,有哪一个专家是全心全意为股民服务的呢?股市谚语:“股市中无雷锋。”当股评家的雇主在炒某个股票时,他会告诉股民正确方向吗?不会,而且必然反向诱导。
5。利好与利空。
这是股市中天天接触的名词。一个经济信息公布后,就会有评语:利好或利空(当然也有中性的)。例如:每当开放式基金成批获批准,募集资金到期,就会有专家评语:“这是利好信息。”开放式基金募集资金到期,必须在期限内建仓。专家说:“大量资金入市,推动股市上涨。所以是利好信息。”实际情况呢,开放式基金建仓,必然在姐妹基金(一个基金公司有若干个开放式基金)的帮助下打压目标股股价建仓,决不会高位接盘。
同样,社保基金入股市也是利空,不是利好。社保基金入股市,不是来当雷锋、来解放股民的,而是来牟利的。社保基金不管由谁操盘,手法是雷同的。股民怎么会得利呢?
早就有人说:“炒股就是与狼共舞。”股市中,不但有大灰狼,也有红太狼、化妆过的狼外婆。利好与利空,在博弈双方的意义是相反的。利好是对股民而言的;利空是对机构而言的,因为利空对于机构同样可以赢利。我曾经在网上发表文章,计算过:一个庄家有1000万股某股票,成本10元,共计3亿元。如果股价从10元连续三个跌停,庄家左手卖出,右手买进,股数不变,可以降低成本八千多万元。
2012。9。7。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大涨75。84点。这是一段时期以来的最大单天涨幅,原因是一批地铁、高铁项目获批。专家们说:“这是重大利好。”股民们误认为牛市开始,结果,仅11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跌到接近2000点。所以,这是重大诱多。
股市中的误区实在太多,足以写一部书,不再赘述。对于每一个股市信息,只要明确股市的本质,不难一一破解。
五、股市的两部真经。
国外的各种股市理论,都在中国股市中失色。因为中国特色,我们自有两部真经:《第一馋经》和《老二套经》。
从股市开张起,操纵股市者都教人《第一馋经》。这就是鱼钩上的鱼饵。“投资”,“大钱生小钱”,“股市天天向上”,“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许多人就是为了从股市中挣个“小菜钱”,把从牙缝里省下的积蓄送给了股市。所以,李嶂喆说:“股民是当代中国最可爱的人。”可爱之处就是天天念《第一馋经》。
股评家们念的是《老二套经》。机构手里两个“套”:操盘手头上的“避运套”,就是做空机制、政策后台;手上的“绞散套”。小散们在《第一馋经》的诱导下越套越深,就是脖子上套的“绞散套”。小散们总是想抄底,铁底、钢底、钻石底……统统在事实面前被跌破,“不在话下”就在话下。《老二套经》是股民无法得到的,因为这是针对孙悟空头上金箍的紧箍咒,属于“绝密”。
中国股市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圈钱为中心,大念《第一馋经》;坚持机构操盘手头上的“避运套”,坚持机构操盘手手上的“绞散套”。在这两部真经的指导下,中国股市在20年赶上了外国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股市是一个双簧戏:一个人(股评家)说,一个人演(机构操盘手)。这大概算股市的本质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