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在呼唤

09-27 作者:老山雀

这是一条柔静和秀美的江河,我在它身边生活了整整八年,在那惆怅和忧盼的知青生涯里,它承载着我无数悠悠的沧桑和遐想。那时的沱江柔润着两岸连天的山丘和平川,用他那蛇形的腰身留下了许多河叉和港湾,就像无数绿色的珍珠,引来了众多白鹤和水鸭,芦苇丛就是它们觅食和栖息的地方。

我喜欢这里,是我爱好美术和写作开始的……。资中县城渡口的黄葛树,河坝街的沱江浮桥,史家街的石板路和青瓦穿斗房;错落山丘溪畔的土墙农舍,层层水田和满山的蔗林;忙碌勤劳的内江人。都充满吸引力和写生的素材。

更使人难忘的是沱江里无数的鱼儿。那时,沱江水气飘香,土地肥沃,人们遵循着几千年的自然规律,索取和回馈在平衡中,土质深耕细作,人类的排泄物在利用,腐殖质在增加,一切都在良性循环中,仿佛天老爷也很眷顾这里的天,地,人,确实物产丰富,是共和国早期的粮仓。

炎日中,我同几个农村朋友站在梁山的松林里玩耍,看那过滩的白鲢鱼群。沱江是浅水河流,多江湾和滩头。温暖的水体促使鱼群四处觅食,几百条白鲢集体冲滩,滩头上晃动着无数银光,使人激动。当时的人们不爱吃白鲢鱼。

河岸边,芦苇旁,泊着几条鱼舟,渔民理弄着鱼网。他们划着小舟,来到滩头,铺开长长的套网,顺江而下,一网下来,总有几斤鱼虾。站高望远,山川,河流,渔舟,水禽,芦苇和戏水的崽儿,构成了寂静和鲜活的场面。

春天是鱼儿产卵的季节,文静的水体里,岸边上,长满了像细发的青苔,如绿色的地毯,毛茸茸的,诱发出气息,也是产子鱼的温床。我们生产队的驼子幺爷就是用套网打鱼的高手。寂静的夜晚,星月伴兰夜,在水流不急的江湾有水草的地段,布下几张长长的套网,伸到江面,静待鱼儿到岸边交尾,恋爱中的鱼儿,在水草上嬉戏寻欢,追鱼时,鱼儿在激动和缠绵中,缠上了细网,越裹越紧,岸上的人就用勺子舀起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也参加几次套网捕鱼,晚上睡在春雨中,用衰衣铺地,朔料布隔湿,用朔料布搭棚。躲在被窝里,聆听水响。雨中捕鱼几率要高些,点点声响鱼儿就不靠岸,这时杂音就遮盖在雨声中。年少时对一切都感到有趣,不怕孤独寒冷。那一夜,湿透了衣衫,打湿了被盖,天明时,我也打捞上了两条鲤鱼,有十来斤。

更有趣的是打火塘鱼,在那齐胸或齐肚脐的水域中,我们生产队的社员在页岩石板上涂上石灰水,画上线条,只涂上一面,放在十米宽的水域里,水流经过,在水塘里激起高高的水墙,鲤鱼上下滩时,看见白浪翻天,认为被围住,来回在塘里横游。这是时,村民就用白天偷偷挖掘坟墓中的棺材板,劈开碎段,用铁丝编织的兜网,再用大号铁丝从背上跃过头顶,挂在身前眼上。五六个人在水堰中寻觅游鱼。尸水侵润的木块,熬烧明亮,火光直射水底,惊憟着不动的鱼儿;两眼惊恐而圆大,死盯火光。然后,村民就用锥形的罩网罩鱼,机遇好的时候,一晚下来可打百来斤。那时吃鱼当顿,没有佐料,加点食盐和豆瓣,大砣大砣的,吃多了就带有泥味。少油缺荤的知青年代,除了好玩也算佳肴一顿。中国人就是开始看,最后跟着干。虽然挖祖坟不要知青去,怕我告发他们,跟小崽儿晚上到山上烧豌豆吃,偷甘蔗吃也是有的。文革开始中国就开始乱劈材了,人心不古,自私自利,那些优秀的儒家传统,道德就走向极端。

斗转星移。回到城里的我,时常怀揣着第二故乡的悠悠敬意,曾几次回生产队了怀旧之情。真的,感慨今不如昔:往往日的清澈江水变成浊黄水色,五色的硪卵石沉淀一层污垢,江水发出恶臭。少年最爱游泳的沱江而今不敢下脚。木船白帆看不见了,鱼虾咬屁股的现象再也没有了;我们在内江市内绵厂拉粪泊船的地方,粪水流入沱江,至此,哪里再也没有脚迹了。人多了,喧哗了;车多了,绿色少了,天不在蓝,气候不正常;地不再润,作物不啃长。往日带有诗景画意的山川农舍,而因进城打工,变得断檐露壁,庄稼懒长,土地荒芜,留下的老小总在埋怨和期盼中度过。

中国在巨变,应该循序渐进。要进步,更要考虑大自然的承载力,大自然的净化力,让一切在平衡中发展。让污染工厂少一点,让大粪再去肥沃土地。让索取和回馈相结合,让公德更多些,让人少一些贪婪。让全社会更加注重环保。

过去的美好回忆和自然现象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也许是一个建设过程,一个历史轮回,但是这个轮回,是从痛苦中爬起来的。

老山雀

共 6 条文章评论
  • 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爱护环境,我们才能欣赏到更多大自然最真实的美景!2012-09-27 21:36
  • 好文章,加油!!问好!!祝中秋快乐,,七妹2012-09-28 07:00
  • 一个历史轮回,但是这个轮回,是从痛苦中爬起来的。但是很可能再也爬不起来了。2012-09-28 11:10
  • 问候大家双节好!有你们看得起,我会更努力!2012-09-28 11:53
  • 祝愿老山雀双节愉快幸福!2012-09-28 14:22
  • 文学:谢谢!2012-09-28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