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议“优雅”

11-05 作者:大书蠹

中国第八届全国作文大赛的作文题中有一个名曰“优雅而缓慢地成长”的题目,对这个题目中的“优雅“一词的颇感困惑;可能是中国正在崛起,有人不想被称作“暴发户”,想做绅士了,于是开始主张“优雅而缓慢”了。

“优雅”一词,似可分解为“优游+尔雅”。

“优游”一词,《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礼记·儒行》:“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优游之法,法和柔者也。”《孔子家语·儒行解》:“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明王廷相《雅述·上篇》:“及至贤智当事,规画粗定,而为之君者又无优游宽裕之心,以俟其自化,亦以岁月责其成功。”从上述文献,可基本确定,其基本意象有“悠闲自得”和“宽和,宽厚”之意。其中“从容、缓慢、自在”的意象显豁。

尔雅即“迩雅“,意为近于雅。《诗经》之中,有大雅、小雅之诗,《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由此观之,雅为正声,多为颂歌。怨刺之作,小雅渐多,于风则盛矣。本于此意,风骚更近文学本真,小雅隔靴搔痒,颂与大雅则有阿附之嫌,文学之意,于此几备矣!

蜻蜓点水,舞步翩跹,收放有度,与优雅之意稍近。优雅无关于本真,更注重于适度,它不是汪洋恣肆的狂草,亦不是刚直方正的正书。他没有魏碑的雄健,而多有南笔的温雅。

“优雅”这个词偏于女性,偏于女性并不是说这个词更适用于女人,而是说女性身上的一些品质可以更好地作为它的注脚。优雅向来是与文明、教养连在一起的,甚至是与血统有关联的,因此文雅的身上有些贵族气,她脱却了乡蛮之风;行为鲁莽与之无缘,癫狂放诞避之无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笔走至此,想到了了竹林七贤。他们风流倜傥,傲视礼俗,在其身上,优雅多乎哉,少乎哉?他们血统多贵,教养亦佳;无形貌之猥陋,多玉树而临风。如嵇康身擅六艺,内怀忧愤;临绝,手抚五弦,目送飞鸿,视死如归,引无数后人嗟叹;然其过刚过烈,不能优游有度,从容和缓,于“忧雅”之意远矣。

李白虽飘逸,然不受世俗拘牵,天马行空,张狂无度,连杜甫亦以“飞扬跋扈为谁雄”质疑之,批评之。真可谓“此生颇自许,阅世间,古菊危兰,寥寥可数”(《金缕曲》沈璎璎)。激情澎湃,浩瀚当空,怅恨天下知音少,不可一世谁相俦,文雅一词何能括焉。

诗圣杜甫,郭沫若以地主老儿视之,其落拓迂阔。实堪一哂。其不合时宜,潦倒困顿,四处觅食,既可怜,亦可笑。然杜子之诗,不择时地,触目而发,即情而作,万物皆可入诗,诸情皆可吟诵。文学之意盛矣,然其从容乎?优游乎?或许风骚之意既浓,优雅之意寡淡,由此看来,优雅无关乎“真文学”也。

陶渊明闲淡悠然,我不认为是优雅,倒是王维的田园之居,略有几分优雅之意。安石的不修边幅,邋遢肮脏自不在优雅之列,然其位高权重,居然亦招人羡慕,则另当别论了,自与优雅无干。苏学士应该是优雅的,但其风流倜傥,落拓而达观之态,优雅一词又何能尽之。

看来我是做不了绅士了,优雅也与我渐行渐远。这可能源自于我农民的身份,在其中浸渍的太久了,恶习已深入骨髓。吃饭狼吞虎咽,嚼物啧啧有声,说话笨嘴拙腮,举止鲁莽草率,实在自惭形秽。但我对优雅亦颇为欣羡,也曾手摹心追之,无奈邯郸学步,不伦不类,空惹无趣。于是决心不再附庸优雅,而是率性而为,活出本真,能悟得渊明境界一二,余生又何求焉。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