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与不等式——贺张尚全先生从艺60周年暨《戏剧作品选》首发
办公桌上的最显眼处,放着两本厚厚的书,这是张老爷子亲自赠送的,翻开它便爱不释手。平时,我们都喜欢叫尚全先生为“老爷子”,觉得亲切。说实话,真是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因为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专集。《张尚全戏剧作品选》(大戏卷、小戏小品卷)的出版很不容易,出书是他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县委许书记还专门为他作了序,题为《植根于民的剧作家》,读后很是温暖。重庆市国家一级编剧宋晓涛先生特地为他创作的几幅漫画写意,非常的有意思,勾勒出了这位“巴山奇才”极不平凡的戏剧人生。
尚全、尚全,人如其名,德高望重,德艺双全。尚全先生60年的艺术生涯,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成就辉煌,名符其实的“高产作家”。他创作的剧本达100多部。眼前的两卷为我们奉献了《管得宽》、《粉祸》、《温暖阳光》、《巴山赤子》等优秀的代表作69件,可谓个个精品,耐读耐看。凝聚着他数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是他爱生活、爱事业、爱家乡的真实写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透过尚全先生的人生经历,我弄懂了两道数学题,悟出了“一个等式”和“一个不等式”:天分+勤奋=成功、文凭≠水平。
提及张尚全,谁也不肯相信这位戏剧大师只念过几年书,他只有小学文化,但却不止一个小学生的水平。谁也没有想到,昔日的小学生居然能成为今天的大艺术家,成为一名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的戏剧界大腕。但谁都可以想到,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超乎常人的艰苦努力,数十年的勤学钻研和内力积淀,才诞生了那么多百姓喜爱、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故事和动人场景。为了写剧本,他的小学生字典就翻烂了几本;为了写好剧本,他自己掏钱深入类似角色的家中体验生活,捕捉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一滴水要从高山上流下来汇入大海需要经历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但大江大河大都由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水滴汇集而成。尚全先生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一个人不管你的起点多么的低,只要你自强不息,努力攀登并持之以恒,最终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峰。
摆谈中得知,他从小就是一个戏迷,为了看戏往往跑很远很远的地方也不觉得苦累,10岁时,就进了镇上的业余剧团当配角。有一次,他参演的小川剧《安安送礼》被送到县城演出并获得了奖项,由于在剧里表现突出,他的名字第一次被现场的人们记住。13岁那年,县川剧团面向社会招考,他在报考的数百人中脱颖而出,顺利入围。23岁那年,在丰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他自编、自导、自演了处女作现代川剧《管得宽》。该剧树立了一位老贫农李大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不怕得罪人的形象,剧中他还亲自担任了李大伯的角色,使他一举成名,享誉西南大区会演。该剧后选送北京,两进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于他数十年来从不间断地摸爬滚打,迎难而上,激情生活,笔耕不辍。功夫不负苦心人,他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化厅签约剧作家,2005年省文化厅还特地召开过“张尚全戏剧创作现象”研讨会。
我想,这既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大竹县的荣耀,我们都沾光。他的作品三次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映山红戏剧节一、二等奖12项、六次省创作一等奖、七次省演员一等奖、两届巴蜀文艺奖。也荣获了达州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有“获奖专业户”的美誉。这是他应有的回报。他不仅一人担当起县艺术团全部的繁重创编写作任务,还作导演、当演员登台献艺。就在他不慎摔断右手时,仍咬牙坚持用左手写作从没间断按时完成了任务。他对戏剧的痴迷爱好,对工作的勤勉奉献,有口皆碑,令人敬重。目前,尚全先生虽已七十高龄,退休十年了,但他退而不休,老骥伏枥,耕云播雨,仍忘我地进行着戏剧创作,精力充沛地活跃于梨园大舞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尚全先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清新自然,乡土气息浓厚。他的作品很有市场,省内其他市州及全国很多剧团都上演过他的作品。正如国家一级作家、市剧协主席宋小武先生所说,“在戏剧不景气的情况下,张尚全的剧本救活了许多剧团,最可贵的是,他不计报酬……”这句话无疑是对他才艺高、人品高的褒奖。他的作品之所以很有生命力,很受欢迎,我想关键有两点:一方面,他的“根”在基层。几十年来,他笑对生活磨难,笔尖始终是为民而书,视线始终都没有离开过现实生活。因为他深知基层渴求文化,群众需要精神食粮。他满怀社会责任感,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歌颂美好,鞭挞不良,为人民而写,为群众而演,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比如《粉祸》、《禁赌》、方言小品《好吃狗》等,真的是百看不厌,受益匪浅,极富现实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他的“心”满怀感恩。多次听他讲,小时候家里很穷,读不起书,连挑煤炭和割草的时候都想看书。正是因为党的好政策,才让他和他的家庭改变了命运,所以他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因而将文艺演出的舞台当作了宣传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大好平台。比如说小品《有困难找党员》、《上访和下访》、《大竹妈妈》等,主题鲜明,语言质朴,剧中人物形象高大、丰满、实在。在欢笑声中将党的声音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传递到了千家万户,达到了深理浅说、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尚全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思路宽,形式多。创作的既有小品、小戏,也有大戏;既有川剧、话剧,也有音乐剧;既有喜剧、悲剧,也有快板和表演唱等。记得两年前,在文化馆剧场和新华广场分别两度上演了“张尚全获奖小品专场”。在室内剧场演出时,可谓全场爆满,连过道都加了不少座位,时任县委书记还特地上台给他赠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由于得知他的电脑被偷走了,领导特地关心,希望他用这台“电脑”和他的“头脑”,创作出更多更优秀更具竹乡特色的文艺精品。室外广场演出时,可谓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观众被他的剧情所吸引,所感染,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潸然泪下。如《回笼宴》、《除夕夜》等。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大型儿童音乐剧《温暖阳光》,讲述的是留守儿童的孤独忧伤和心里渴望,呼唤全社会的关爱和关注。剧情跌宕起伏,异常感人。该剧在达州市第三届艺术节上荣获了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先后在全县机关、社区、学校、乡镇巡回演出80多场。他不仅会写,也会导会演,表现精彩,令人难忘。记得《温暖阳光》应邀到四川文理学院举办专场演出时,因为一个演员突然生病,他临时顶上,把他笔下那位饱经风霜的留守老人的困苦艰辛演绎得惟妙惟肖。在两个小时的演出现场,多次催人泪下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院长孟兆怀等纷纷赞叹,没想到一个县级艺术团能够创作和表演出如此高水平的节目。
珍藏拜读二卷,提笔以文贺梓。顺便向张老爷子表达几句心愿——由衷祝贺他双喜临门,时值出版首发,又欣逢七十大寿;真心感谢他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带来了欢声笑语,又为我们树立了躬身践行大竹精神、生活充满激情、事业坚韧执着的好榜样;特别希望他宝刀不老,佳作频现,艺术青春永驻,为我们大竹全国文化先进县再续新的华章。
(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