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趣味百话》(连载)四十五、花卉的听觉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
陈宣章陈珑玥编著
四十五、花卉的听觉
植物不但有视觉,还有听觉。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农学家史密斯在温度、湿度相同的两个育苗箱里分别播上玉米和大豆的种子。随后在一个箱子里24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而另一个箱子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过乐曲的籽苗比未“听”乐曲的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茎干粗壮得多,绿色也浓。他还把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苗割下来秤,结果不管是玉米还是大豆,均是听音乐的植株质量大。后来,他对一片杂交玉米试验地播放经典和半经典乐曲,从播种到收获一直都未间断。结果“收听”音乐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比同样大小的未“听”音乐的试验地多收700多公斤玉米。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一位苗圃主做试验:让水仙属等春天开花的球根在秋天开花。结果偶而发现:在一个温室里,由于助手总是用小型录音机一边听流行音乐一边工作,无意之中在那个温室试验的成功率明显地比其他温室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个加拿大农民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在小麦试验地里播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结果“听”过乐曲的那块实验地获得丰产,麦粒又大又重,产量超过其他实验地66%。
美国有位养花人向温室里的花卉播放乐曲后,惊奇地发现这些花卉发生明显变化:发芽变早了,花开得比以前茂盛了,而且经久不衰。这些花看上去更加美丽、鲜艳夺目。
植物对各种声音反应的各种实验:加拿大科学家让小麦种子听频率5千赫的高音,发现小麦苗成长加快。法国园艺家给一株番茄枝干上悬挂耳塞机,每天放3小时爵士乐,结果这株番茄长得又高又壮,结的果实又多又大,最大的一个竟有2公斤重,打破了番茄果实的世界纪录。科学家又设法让土豆听音乐,结果土豆长到足球那么大。蘑菇听了音乐也长势喜人,直径达60厘米!人们给蔬菜放音乐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棵卷心菜长到27公斤重,甜菜达6公斤重。印度科学家在一块约700平方米的稻田里每天播送25分钟音乐。一个月后,听过音乐的水稻要比没有听过音乐的长得更加茂盛茁壮,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有人还给黑藻和含羞草每天早晨“听”25分钟音乐,结果生长速度都明显加快。
人们继续对一些番茄做实验,播放摇滚乐、轻音乐等。结果:听舒缓、轻松音乐的番茄长得茁壮;听喧闹、杂乱无章音乐的番茄生长缓慢,甚至死去。番茄对音乐也有喜好和选择。几乎所有植物都能听懂音乐,并在轻松曲调中茁壮成长。甜菜、萝卜等植物都是“音乐迷”。有的国家用“听”音乐的方法培育出2。5公斤重的萝卜。
科学家发现:植物不光“听”得到声音,还会欣赏乐曲。植物可对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出不同反应。植物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美国科学家给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20天,这些秧苗比未听音乐的高出1/4。对莴苣播放音乐,长势远比不听音乐的好。
不同植物有不同的音乐“爱好”:番茄喜欢浪漫曲;黄瓜、南瓜爱听箫声;橡胶树喜爱风琴音乐;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乐曲;白菜、豌豆和生菜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植物都不喜欢噪声。美国科学家曾对20种花卉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噪音会使花卉生长速度平均减慢47%。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如:玫瑰听到摇滚乐后会加速花朵凋谢;牵牛花更加“刚烈”,听到摇滚乐的4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1968年,科罗拉多州丹佛的雷塔拉克在两块地里同时将玉米、红萝卜、老鹳草和紫苣菜等混种,在一块地里每天12小时播放钢琴大音阶“喜”与“来”的录音。3周后,不断听音阶的一组除了紫苣菜外皆枯死,其中有些像被强风吹倒似的,主干朝远离声源的方向倒伏延伸;不听音阶的一组均正常地生长。
雷塔拉克又与老师普洛曼一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植物最喜欢的是东方音乐,特别是印度的西它尔等弦乐器。有的植物听了这些音乐后,能以正常速度的2倍生长。其次是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海顿那种有人情味的音乐。这时植物会朝着声源方向生长。除了打击乐器外,爵士乐、民间音乐、乡村和西部音乐好像对植物完全不产生影响。而摇摆乐令植物讨厌,所以植物总是向远离声源方向躲避,甚至引起发育异常。
科学家又作实验:在甲乙两个房间里摆放同样的植物。甲房间里经常播放恐怖音乐,而乙房间经常播放抒情音乐。结果甲房间里的植物很快死去,而乙房间里的植物长得格外茂盛。这个实验重复多次,结果都一样。植物学家还用两株葫芦作研究:一株葫芦边播放摇滚乐,另一株葫芦边播放古典音乐。结果前者的藤远离录放机,而后者的藤紧紧缠住录放机。
专家们还发现:烟草、凤仙花和金盏菊也是“知音”者。音乐为什么能刺激植物加快生长呢?尤埃尔·斯坦恩纳伊梅尔认为: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振动有节奏,使植物体内细胞分子随之共振,对植物细胞产生机械刺激,加快植物新陈代谢,有助于制造细胞生长用的蛋白质,从而使植物生长加速,并对风味等产生影响。1993年他用西红柿做实验,结果27%的植株增高,结的果实也大。但有些西红柿因音乐“播放过度”出现茎干坏死现象。
所有音乐中,高频比低频刺激效果更好。频率高于2万赫的超声波刺激甘蓝、马铃薯、麦类、苹果和其他植物,都取得明显效果。农业科学家正寻找各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不同音乐爱好的规律,以便谱写更多更好的音乐,使作物高产。另一方面,人们还研究各种有害植物害怕“听”的音乐,来折磨和杀死它们。音乐已成为科学家的新式“武器”。意大利发明了一种能和植物讲话的对讲仪,将植物连接在对讲仪的电极上,便听到植物的“讲话”声,然后据此信息翻译密码,辨别出“热”、“冷”、“渴”和其他简单的词汇。
植物也爱听恭维话。德国科学家把番茄分成两组种植,土壤、水分、肥料等条件完全相同。唯一区别是甲组番茄每天受到“您好!”“祝您长得壮实美好!”等热情问候,而乙组番茄却没有。结果甲组番茄长得非常茂盛,产量比乙组番茄高了百分之二十二呢。
80年代初发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的舞草,每当旁边有人唱歌,叶子会随音乐节奏左右摆动,仿佛在伴舞,屡试屡中,十分灵验。舞草的“舞姿”变化多端,既可上下摆动,也可旋转……同一株植物的叶子可同时和着音乐,此起彼落或快或慢地转动,美极了。更有趣的是舞草喜欢听抒情曲或情歌,当听到《月光下的凤尾竹》之类的歌曲,就“舞”得很欢;而听到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和刺耳噪声,便会停止舞动。这也说明舞草应该是有听觉的。
法国植物学家兼音乐家乔尔·斯特哈默发现,植物对音乐相当敏感。给番茄苗每天弹奏3分钟特定曲目,生长速度提高3倍,番茄格外甜。音乐还能抑制其花叶病病毒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预防番茄花叶病。
科学家对豌豆用仪器发出比选定频率高5%和低5%的颤音,发现:70-80分贝时生长速度加快。冰箱里的小萝卜种子,通常发芽率为20%,听颤音后可达到80%-90%。
植物还会“说话”。正常情况下,植物的“说话”声有节奏,伴有欢快的音乐曲调,当遇到刮风等灾难性天气时,植物的“讲话”则变得低沉、紊乱。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遭受严重干旱的植物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由植物体内微小的“输水管振动”产生。科学家制作微型话筒,放在植物茎部长期测听,1980年真的听到了植物生长发出的信号。当植物将阳光和养分转换成生长所需的原料时会发出一种信号。把这种信号翻译出来,就成为植物从发芽到收获每个生长阶段的“语言”。他们用电脑与玉米茎部的“窃听”装置连在一起。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得到所需水分时,便从茎部组织中汲水,同时会发出一种超声波,恰似“呼救”声。通过“翻译”,人们就知道什么时候必须给玉米浇水。
英国植物专家希拉米·鲁拉德研究成功一种植物语言翻译器“植物探测仪”,可清晰地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背上仪器,戴上耳机,把仪器一根线头和植物叶子相接,这根导线就可以振动,生物电子翻译器立即对这种振动进行翻译,耳机内可清晰地听到植物“说话”声音:植物会向人们诉说是饥是饱、是冷是热、是涝是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