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喜宴(原创)

12-07 作者:关山布衣

一进入十冬腊月,乡村的喜事就接二连三地来了。一个接一个的喜事把个冬闲的三个月搅和得热火朝天,热闹非凡。似乎是约定俗称的,乡村喜事大多安排在十冬腊月的冬闲时节,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媳妇。因为只有冬闲时节,农人们才能真正的得到休憩,办喜事也从从容容的舒缓,也只有这时候才能慢慢地、充分地享受喜事给自家带来的欢乐。

有喜事自然就要筹办或者参加喜宴,所以一进入冬闲时节,农人们就忙着筹办自家的喜宴或者参加远亲近邻的喜宴,那看村道上行走的那些三五成群地农人,哪一个不是喜气洋洋的呢?尤其是傍晚时分,他们在村道上尽情的连吼带唱,那是吃罢酒席之后的酣畅淋漓呢!

在乡村筹办喜宴可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呢,主人家在喜期的五六天前就忙活开了。首先要杀倒养了一年的隔年猪,这猪早已经膘肥体圆,整天长睡不起,再精美的吃食也懒得吃了。请来村子里手脚麻利的屠夫,再邀请三五个身手利索的壮汉,选一个阳光灿烂的吉日,一个早晨的时光就可以弄得皮光肉净,骨肉分离,肠肚分明了。接下来就是蒸馍馍、焯萝卜菜了。蒸馍馍的女人必须请村子里茶饭最好的女人来完成,面不能发得太旺更不能蒸成死面疙瘩,馍馍的形状大多是一寸长的节头子,核桃大小,小巧玲珑,看着都好;萝卜菜不能焯的太硬也不能太烂,恰到好处的烂一点最好,主要是考虑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要能咬得动。最后一关就是在喜期的头一天上午请厨子,下午请劳客了。在筹备好一切之后,主人家要在喜期的头一天下午请遍全村子的户主,被请的人要积极主动的到达,主人家则会摆上简单的酒席招待各位户主,被主人请来管事的总管就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逐个安排具体的工作,首先安排收礼记账的,放炮迎接的,有陪席给亲友劝酒的,有专门负责迎送亲友的,还有掌盘的端馍馍的,跳水烧茶的也不能少。最后总管逐个敬大家一杯酒,恳请大家通力合作,使主人家的喜事顺利、圆满,众人便慨然响应。最后大家吃菜喝酒,算是喜事前的热身运动了。

喜期那天,主人家在凌晨时分就早起了,忙着生旺炉火,打扫庭院,等待劳客们的到来。九点钟以后,劳客们便陆续到来,总管就安排锅上帮忙的女人烩菜汤,热馍馍,看人到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吃早饭,也叫头络汤。劳客们吃头络汤要麻利,因为稍慢一点就会和送礼的亲友搅合在一起。到送礼的亲友陆续到来的时候,帮忙的劳客们已经按照总管的安排各执其事,井然有序了。既然是劳客,就要突出一个“劳”字,不要说大红的执事单写着你的名字和分工,就是总管跑前赶后的吆喝,都容不得你偷一点懒。再说了劳客是轮流当的,你在人家偷懒了,你家有事了人家自然偷懒,所以大家都是很尽力的。

到中午时分,来送礼的亲友基本到齐了,也吃过了头络汤,被人陪着到邻居家歇着了,主人家就态度恭敬地准备迎接娘家人的到来。娘家人一到,就要鸣炮奏乐,热烈接待。伺候着娘家人吃罢头络汤,再由专人引导、陪同着到近邻家歇息,正式的喜宴就开始了。

头一轮喜宴安排的是娘舅家和远路上的亲友。无论是哪一张桌子,坐北朝南的位子是上席,非德高望重、口碑良好者莫属。早些年的喜宴是八大碗,方桌的四角摆四个下面是萝卜菜上面扇着肥肉片的大碗,叫四个柱子,中间一个碗里是丸子,对应的两个碗里是粉条、黄花菜、豆腐条之类掺合的烩菜,还有一碗烧豆腐,这八大碗先上四个柱子,再上两碗烩菜,下来一碗豆腐,最后是一碗丸子。早先的人们大多饱受饥饿之苦,所以四个柱子一上桌,只听得一阵响亮的咀嚼声,那些动作慢的,连一片肉都没吃上,就只剩碗里的萝卜菜了。吃那萝卜菜也要筷头子麻利,动作慢的也吃不上几筷子,到最后碗里只剩汤了,那些饭量大的食客就抓起几个节头子泡进碗里,连吃带喝弄个底朝天。至于那些烩菜、豆腐、丸子,一上桌也是风卷残云一般,动作迟缓的有时候连一个丸子都见不到。有一个流传了多年的笑话:有一个吃货赴喜宴,一碗丸子端上桌,他一人一连吞食了七个,还用筷子在碗里拨拉,自言自语地骂着:“八个丸子呢,我才吃了七个,还有一个叫哪个没有眉眼的吃了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的喜宴早不是八大碗了,有的是十二菜一汤,有的是十菜一汤,最不济的也是八菜一汤。再说现在的人早已解决了温饱,讲究的是吃好了,无论是自己筹办喜宴还是赴亲友家的喜宴,都是讲究吃味道吃质量了。

你不要小看我们的厨子啊,他们虽然没有等级证,但是他们的厨艺都是有口皆碑的。我们的这些乡村厨子,不仅会做鸡、鱼、海鲜,更加灵巧的的是能够把自家的土特产做得花样翻新。譬如就洋芋一种,我们的厨子就可以做出“拔丝土豆”、“香辣土豆泥”、“酸辣土豆丝”、“腊肉炒洋芋粉”……光这名字,你一听都直流口水呢。更加特别的事乡村的酒席上大多是自己生产的菜蔬,干净放心,口味纯正。

到娘家人酒足饭饱,离席之后,喜宴就进入了高潮。乡村的规定是,在娘家人面前是不能耍新娘子的,所以耍笑的事情要等娘家人走后才能放得开。由于在后面坐席的大多是本村的街坊邻居,公公婆婆自然是也要被耍一耍的的了,那些个好耍的同辈男人,先是给公婆做个简单的化妆,给公公画个白眼窝窝,几撇山羊胡子,用装酒的纸盒子给剪一个帽子戴上,再在上面贴上一副诙谐的对联就好了;婆婆的化妆更加简单,把头发给扎成一个淘气式毛辫子,再在脸蛋上涂上一团红油彩,抹上大红的口红就可以了。化了妆的公婆也要披红戴花,挨个给亲友敬酒,表示谢意。那些好耍的还不尽兴,还会把娃娃的姑父姨夫都涂成花脸,拉到酒席前耍笑。不管是公婆还是姑父姨夫,那些被耍着都半推半就,堆着一脸的笑容,配合着大家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把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一直到夜幕降临,席散人尽,灯火通明的时候,就是小伙子们耍床的时候了,他们汇集在新房里,把新郎新娘堵在床前,发出各种令一对新人脸红心跳的命令,如果不从,还会采取各种“强制”措施呢,新娘心疼新郎,为了让新郎少挨打,只好羞羞答答地完成人家规定的一个又一个动作,新房里就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哄笑声和口哨声,那一阵阵的欢声笑语飞出窗棂,飘散在天地之间,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的味道,把天上的星星都惹得不住地眨巴着眼睛,显得异常的开心。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