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印象]之二——冷漠的城市
初来的时候,春寒料峭,阴雨连绵,恰逢史上最长的回南天。以前也在阳春三月时来过
南方,是出差,住宾馆,高大亮堂,对这种南国特有的气候感触不深。这次住进农民房里,
到处是湿漉漉的,仿佛刚被洪水浸泡过的一样。故乡城市也有回潮的日子,湿气就像羞答答
的姑娘不愿见生人,只在一楼的墙裙下露一下面就躲回去了。在这里,潮气就像讨钱的债主
,拾级而上,气势汹汹汹奔向三楼四楼五楼,往主人的心里卷去一遍阴霾。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这个不知名的公园进口不远处,就晾满了各家各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五颜六色的衣物。树与树之间,横七竖八的牵着塑料的、布料的绳子。有些棉被毯子就摊在
冬青树上。阳光在这里显示出了无私的暖意,包容着一颗颗漂泊的灵魂。
不知是城市的主管部门不作为,还是失职,城中村建得很不规范。街巷两侧的楼层上面
可以递烟借物,下面人行处的狭窄阴暗可想而知。室内的布局更令人匪夷所思,为了提高租
金,精明的当地人能将不到二十平米的居室建成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大多数出租屋只有一
个窗子,集日照、采光、通风于一身,比城市户口的附加功能还多。可笑的是,窗外不到一
米处就又是一栋楼房,使窗子的各种功能无限趋近于零。所以,找一片阳光,对这些底层租
户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钢筋水泥筑成的繁华,确实是梦想的滋生地,但却缺失了人性的温暖。
春风和阳光只在公寓和小区流连忘返,走不进城中村。四月的时候,国家搞电价听证,
还没有涨价,城中村的电价就呼的一下窜上去了。从高高的一元一度,涨到更高的一元五一
度。国民经济分配,再次向这些底层的低收入者砍去温柔的一刀。说到底,一个城市的活力
来自于资本的雄厚和流动,但城市的基石却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对他们的苛刻,正是
自毁长城。
镜头闪回到三月的那个早上,那个不知名的公园南面。九点多钟,四个穿着制服的人,
拿着长竿和剪刀,怒气冲冲地往北奔来。不一会儿,那些正在蓝天下飘舞的衣裙,全都回到
了泥草之中。剪了一头的晾衣绳,还在微风中静悄悄的摆动着。
- 不知道怎么加入交流群,见笑了。2012-12-09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