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平时政学习的日子

05-24 作者:王建林

2月24日,公司党委安排我和硫酸一厂的陈永平、化工厂的李甜到罗平时政学习新闻信息写作,在罗平时政老师的精心指引下,我先后采写了14篇稿件。其中《拧紧每颗螺丝钉——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王永》被新华网云南频道于4月2日采用;《咱也开小轿车上班》(3月5日)、《开间送水店年赚五万多》(3月19日)被曲靖日报采用;《三次搬家》(2月20日)、《锌厂夯实制度基础促发展》(3月6日)、《携手共建新家园》(4月3日)、《咱也开小轿车上班》(4月17日)被罗平时政采用;《锌厂夯实制度基础促发展》被罗平共青团网站采用(3月16日);《电解车间抢时机清槽保畅通》、《锌厂夯实制度基础促发展》、《咱也开小轿车上班》、《电锌“6改12”技改工程速写》、《人心向党企业兴——记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锌厂党支部》、《争当一流员工——锌厂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侧记》、《咱冶炼工人的好榜样——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王永》被锌厂信息简报采用。在短短的两个月学习新闻信息写作过程中,自己尽力学习写稿,在罗平时政老师的指教下,大部分稿件被网站、报刊采用,内心充满了激动与自豪,发自内心地感谢公司党委给我搭建学习平台,给我这次学习机会;感谢罗平时政的老师为我点题、改稿,使我学到、感悟到了很多新闻信息写作的知识,为我今后回到工作岗位上工作、学习和服务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信息写作是件不易做的工作。在新闻信息写作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采访,采访是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优秀的采访者在采访之前,需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可能地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并有计划、前瞻性地策划所需采访的人和物,才能采访到题中之义应有的新闻信息素材。然而,万事万物都是动态的,有时,需要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调整采访计划,捕捉一些非正式安排的、突变鲜活的新闻信息素材。前面说的主要是针对采访者而言,一次或多次采访的成功需要采访对象做到相应的配合,有时,有些采访对象单位出于商业、技术和核心机密,甚而一些不可知的顾虑,不是那么配合采访,甚而避而不谈,令采访者坐冷板凳或吃闭门羹。这倒没什么,无非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严重的是一些采访对象封锁消息渠道,甚至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责骂或殴打采访者。这方面的事,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我想说的是,希望我们的采访对象善待媒体、善待记者,配合采访者做一些弘扬主旋律,做一些正面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提信心,鼓干劲,使我们的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闻信息写作是件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来罗平时政学习之前,我写过些消息、通讯和拍摄过些新闻图片,后来,由于一些工作、生活上的原因,未能坚持新闻写作。近年来,公司日渐重视宣传信息工作,夯实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举办新闻信息写作培训班,邀请曲靖日报、罗平时政和县委信息科的老师传授新闻写作、新闻摄影、信息写作及如何办文等相关知识,为公司内宣外宣注入了活力,为锌电企业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2月24日,我有幸被公司党委安排到罗平时政学习新闻信息写作。说实在,搁笔几年,重操消息、通讯写作,感到生疏,甚至陌生,都不知道如何下笔,特别是快捷便捷的网络发展,写稿、编稿都用电脑,用数码相机拍图片,传稿、发图片用电子邮箱,迥于过去的爬格子、冲洗胶卷和寄信,令我深深感到有落伍的感觉。好在公司党委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罗平时政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写稿、发稿的一些基本要领,学到很多新闻信息写作的知识。3月3日,王兴昌老师面对面地为我改稿,将标题“昔日骑自行车上班今日开小轿车上班”改为“昔日骑车上班如今小车随行”,令我感触很深,不仅标题变简炼了,而且生动鲜活。4月2日,《拧紧每颗螺丝钉——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王永》一稿,李宝华老师从引题的制作、小标题的删减合并、结构的调整到材料的取舍和谋篇布局都进行了梳理,使我领悟到如何把控写人物通讯的一些技巧。……周老师给我点拨的详写和略写,徐隽老师忙碌的身影,毛虹老师讲解数码摄影,王金祥老师指导调整语序,徐世辉老师的写稿精神,刘永坤老师的敬业、马志帅和韦建涛老师的编排创新及燕飞老师的办报方略,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不管以后我回到锌厂,从事何种工作,我都会立足岗位作贡献,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用老师们传授的新闻信息写作知识,用手中的笔抒写企业灿烂美好的明天。两个月的学习时间一闪而过,我真诚地感谢罗平时政的老师,我非常怀念在罗平时政学习的日子。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