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乞食为哪般?
01-22 作者:乐阿兰那行者
佛在《金刚经》中的头一分就告诉我们他是以乞食为生的,这在老百姓的认知里会是一种不好的生活习性,什么不劳而获呀,好吃懒做呀等等,然而佛陀的解释却让我们茅塞顿开。
修行者借助乞食可培养平等心,以消除烦恼。是一种清净的正命。“专行乞食。所为有二:一者为自,省事修道。二者为他,福利世人。”自立是为了杜绝俗事,方便修道;利他则为福利世人,予众生种福机会。
其实细细想来,人类在最初的阶段完全是依靠大自然的恩赐,才得以果腹,得以避寒。佛陀乞食完全是回归最原始时期的生活状态,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天地自然之间。试想如果一个具备高等智慧的人能够舍弃任何不利于人类进化发展及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繁衍的各种欲望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
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却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归根结底就是人类欲望的发展史。可喜的是,在两千年以前佛陀就认识到了这种人类欲望无限发展的最终恶果,而及时醒悟,并用自己的大觉来唤醒还在迷茫的众生。佛陀毅然投身修行之道历尽艰辛,但最终还是寻到了最圆满的觉悟之道,那就是放弃一切所有于阿兰那处归于寂静。
佛陀在舍卫城乞食是怀着一颗慈悲平等的心的,他不分贫富贵贱,挨家挨户地乞食。佛陀乞食的钵翻译过来应该是应器。应有三应,一色相应,要灰黑色,令人不起爱憎之心;二体相应,要粗质,使人不起贪意;三大小相应,不过量,乞食不过七家,令人不贪口腹,少欲知足离开俗世烦恼,精进修道,以其证得涅槃。
阿兰那处是佛陀修道的寂静之处,在乞了食后,收拾衣钵,洗净双足,铺好座位后便跏趺而坐,进入禅境。如一颗树,一棵草,自自然然,安安静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5 条文章评论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2 14:55
- 阿兰那处是佛陀修道的寂静之处,在乞了食后,收拾衣钵,洗净双足,铺好座位后便跏趺而坐,进入禅境。如一颗树,一棵草,自自然然,安安静静。2013-01-22 14:5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31 12:17
- 如一颗树,一棵草,自自然然,安安静静。2013-01-31 12:17
- 欣赏!问好!2013-01-31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