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闭门造文

01-23 作者:观鹅会意

浅论闭门造文

文/观鹅会意

专指坐着空谈大道理之人,成语有坐而论道。闭门造文它不是一个成语,是笔者喻那些不注重生活知识,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写一些所谓作品之人。

华罗庚先生不仅是个数学家,还是个思想家。他自幼喜欢向老师问个为什么?所以养成了思考与质疑的好习惯。因为人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无疑难思考,无疑难进取。

卢纶是唐朝十大才子之一,一生所作五七言诗,历代文人墨客敬佩不已。特别是所作的多首《塞下曲》,风格雄浑,情调慷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是其中之一首。华罗庚先生却一眼就看出了这首几代人传唱的诗,存在着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漏洞。于是他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卢纶是有军营生活的经历,并且是唐朝边塞诗的代表者,他写这首诗是叙述单于白天战败,夜晚逃跑的事件,肯定是道听途说而作,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这件事,为了衬托单于夜晚逃跑,“月黑雁飞高”铺垫的太牵强附会了,所以说名家就不一定每一首诗都能写的出神入化而没有毛病。

他另外一首塞下曲却写的情景交融:“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边塞小诗卢纶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的《李将军列传》,但是他写出的诗就像他亲自跟李广将军夜巡山林发生的一样。深夜,李广将军带领士兵夜巡,走到一处阴森森山林里,突然狂风大作,林草被疾风刮的发出一阵怪响,恍恍惚惚草丛中似有一头白虎。官兵们吓的惊恐万状,这时将军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了出去,风随之静了下来,他们惊慌失措地逃离了山林。第二天清晨,军士们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们不禁大吃一惊,看见将军射中的而是一座巨石,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这样的诗谁还能找出漏洞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咱们再欣赏柳宗元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你不会认为有漏洞吧。前两句为了突出江雪,铺垫的非常好,但是后面两句漏洞百出。他是在江岸上看到的孤舟和渔夫,肯定和渔夫的距离不会近,戴着斗笠的渔夫专心致志在低着头钓鱼,他怎么能知道是一位老者呢?这么寒冷的天气在江上钓鱼,一定是为了养家糊口之人。所以鄙人愚论,尽管文学讲究艺术性,这位渔夫肯定不是为了“独钓寒江雪”,他需要钓到能填饱肚子的鱼。

再欣赏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作者大雪天外出,傍晚时分,青山越来越遥远迷蒙,跋涉艰辛的诗人走到了前无店后无村的地方,看到大雪中的茅屋只一会功夫,就看不到它的固有色了,远近高低一片白茫茫。他只能进入茅屋自己决定借宿就寝。诗人是在主人不在时入住人家家里,心里总是感觉不安,在卧榻上辗转难以入眠。忽然听到柴门有响动,随之吠声不止,诗人知道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归来了。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主人风雪夜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鄙人肤浅地愚论了几位著名诗人的作品,归根结底认为大家写出来的作品不一定完全就正确,也会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词赋时,要去多思考,敢于去质疑,这样你在欣赏学习先人文学作品时,理解就会透彻,只有这样你的文学修养才能日就月将。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09:59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11:11
  • 先生的文章思路慎密,特别耐读,但新疆、宁夏、内蒙、青海、西藏、甘肃高山地区夏天、秋天下雪是很寻常的事情,尤其天山山脉、昆仑山山脉、青藏高原、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等地区五月六月大雪纷飞,我在玉门生活的时候,在五一节见过鹅毛大雪,而玉门的海拔也就在不足2000米的高度,卢纶可能不是道听途说,一家之言,先生不要见怪,也就是2012年农历八月初,新疆巴里坤下着鹅毛大雪,我是顶着雪驾车返回鄯善的,亲眼所见,当不会错2013-01-23 11:17
  • 顶一下,推荐阅读~ 先生的文学功底很好,善于思考。学习了。2013-01-23 13:41
  • 回复@孟杨::握手致谢2013-01-23 18:02
  • 回复@大海之子::握手致谢2013-01-23 18:02
  • 赞同孟样的观点。地域不同,风情不同。《塞下曲》其实也点明了地域。2013-01-23 18:49
  • 欣赏佳作,问候作者!2013-01-23 18:54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18:57
  • 回复@临月照影:握手致谢2013-01-23 19:18
  • 回复@吉祥如意:握手致谢2013-01-23 19:19
  • 回复@倚窗听雨:握手致谢2013-01-23 19:19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19:26
  • 顶孟扬。“塞外八月即飞雪”,呵呵,怎么下雪时没有大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就是作者自己,柳宗元当年在永州写此诗时已是一老翁。当年苏轼改王安石的一首菊花诗 的典故: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续: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结果东坡看到西风一夜吹落满地黄花,惭愧不已。有时正是我们自己在想当然,反而嘲笑别人,东坡也如此。东坡与佛印谈禅,东坡说看见佛印是一泡屎,佛印说看见东坡是一尊佛。其中境界可想而知。其实生活只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永远是自己的心。2013-01-23 19:39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19:40
  • 感谢先生写的美文,立意很好,若能举出正确的例子,不失为上品。2013-01-23 19:44
  • 回复@性淡如菊:以文会友握手致谢2013-01-23 19:56
  • 回复@雪儿:握手致谢2013-01-23 19:5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19:59
  • 回复@性淡如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就是作者自己,你在那里看到说独钓者是柳宗元本人?哈哈哈,你很有创意2013-01-23 20:07
  • 回复@方言: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3 20:19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0:41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雪纷飞时,想起这首诗。画面简洁干净,万里一色?偌大的世界,独剩那位与江雪为伴的老人。   老人名叫柳宗元,人称柳永州、柳柳州,生于长安,卒于柳州,历世四十七载。他少年得志,三十三岁参加“永贞革新”,进入权力核心。可惜不到一年革新就失败了,他随即被罢黜,而且从此一黜而黜,再无返京之日。2013-01-23 20:42
  • 回复@性淡如菊:那也没有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就是作者自己2013-01-23 20:43
  • 回复@林夕::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3 20:46
  • 呵呵。先生所说极是,任何景语即情语,柳宗元暗喻自己。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心2013-01-23 20:48
  • 回复@临月照影:嗯,支持2013-01-23 20:58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1:02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1:23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2:24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2:4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2:53
  • 呵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13-01-23 22:57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3:05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3 23:58
  • 古人的文章,俱往矣。特想听听你怎么评价散文网这个大侠和虾米混杂的平台的,以此来回击一下那些闭门造文的现代人也好着了。2013-01-24 00:44
  • 回复@性淡如菊:你知道你说的必须有理论依据,不要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现在网络知识谁都可以查询2013-01-24 01:39
  • 回复@梦天之蓝:::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4 01:39
  • 回复@文学:::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4 01:40
  • 回复@丛敏:::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4 01:40
  • 回复@风语:::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4 01:40
  • 回复@一米阳光:::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4 01:40
  • 回复@一米阳光: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历史见证,模棱两可文学是不容许的2013-01-24 01:45
  • 我强烈反对网络文章本来没有文学水平相互恭维,她的文章只能是大中华文学之垃圾2013-01-24 01:47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1-24 02:18
  • 所以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词赋时,要去多思考,敢于去质疑,这样你在欣赏学习先人文学作品时,理解就会透彻,只有这样你的文学修养才能日就月将。2013-01-24 04:45
  • 回复@观鹅会意:言之有理!2013-01-24 08:31
  • 回复@观鹅会意:言之有理!敬仰2013-01-24 08:52
  • 太严密了!有才!2013-01-24 09:37
  • 回复@凌鼎—紫云轩:握手致谢朋友2013-01-24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