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船

01-23 作者:胡海宽

盐场夏日的早晨宁静得出奇,其优雅之声,隐约可听。此时,父亲一声“起床赶船啦”,一听到“赶”字,我的心便紧张、忙碌起来……这是儿时跟父亲从盐场去乡村的场景。在那交通闭塞的年代,盐场对外不通汽车,居住在盐场与我父亲一样的单身职工,逢年过节、农村大忙时都要回乡探亲,来去往返都是从邻近的黄沙港镇轮船码头乘船回家,由于那时出船收船都有时间限制,所以只要探亲出门,必定要敲定一个时间,早早等在黄沙港的码头上,因为怕“过个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

为了不延误回乡的行程,印象中父亲总是半夜起床,弄些吃的,然后燃上一支烟,算着时间,背起行李,带着我,数着星星,伴着粗重的喘息声,风尘仆仆地追着月亮赶路,奔波在十多里寂静的海堤路上。偶尔遇上一同赶船的盐场人,父亲便会很兴奋,在谈笑风生中,脚步也加快了许多,那欢快的脚步踩着地面所发出的声响常常在海堤堆上回荡。当东方微微发亮时,路上三轮车、独轮车的咯吱声便不绝于耳、急步赶船的人们向码头云集,赶船的旅客熙熙攘攘,欢腾如潮。到了轮船码头,有时来早了,票房的门还未开,常常需要等,父亲就与其他旅客一样在售票房边露宿打旽或闲聊,诉说着盐场新鲜事,互通乡村的农忙信息,因此,码头也就成了人们的短时的“话吧”,特别是碰到盐场人在一起谈吐显得更为投机,那个时刻,快乐和忧愁有人分享和分担,一切都显得那样温暧。每当轮船上的灯一亮,赶船的人们没命地争抢上船。有时,遇上误点的人们,便苦不堪言,望着启航后的轮船拉响的声声汽笛,也只能在岸边望船兴叹。有一次,父亲将我抱到船上后,刚想上岸取行李,轮船已启动,父亲差点急得磕头也难恳求轮船停下,幸亏有岸边的人帮忙,将背包等物件及时扔上船,才避免了损失。

随着一声长长的笛鸣,离开码头的这艘银白色的客轮在晨曦中快速前行,黄沙港的河面上,顿时绽开一片片沸腾欢唱的雪浪花。坐在轮船上的人们,非常惬意,任意欣赏河面上货轮、客船、渔舟往来穿梭和不断后退的岸边风景,此时,人们赶船时的一身疲劳烟消云散。

改革开放以来,盐场公路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汽车开到了盐工的家门口,交通的迅速发展,盐工生活的日渐殷实,结束了过去仅靠轮船交通出行的历史,而轮船作为以前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早已地淡出了盐场人的视野,往日赶船的场景己成为盐场交通史上的一个缩影。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