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苗族妇女出嫁时唱的歌。解放前的哭嫁歌,充满了悲剧性、反抗性,兼有娱乐性,其艺术特色在于悠扬婉转、情深意长。
哭嫁歌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二十几个部分:哭上头、哭爹娘、母女哭、父女哭、哭哥嫂、姑嫂哭、兄妹哭、亲姊妹哭、哭伯叔、姑侄哭、哭舅爷、舅甥哭、哭姊妹、堂姊妹哭、堂表妹哭、骂媒人、哭戴花、哭穿衣、辞祖宗、哭背亲、哭上轿等,总起来长达数千行。
哭嫁歌之哭之歌,或悲或愤或乐或骂,都基于一个情字。一席哭嫁歌,调动和燃烧了所有亲人、族人和亲戚朋友的感情。
下面将哭嫁歌略举数例。
“骂媒人”充满怨恨和厌恶之情,连讽带骂:
你做媒人的想穿鞋(hai,方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树上鸟儿都哄得来。
你做媒人的想喝酒,
山上的猴子都哄得走。
……
花言巧语几箩篼,不愁银钱不到手。
好比我家馋嘴狗,东家吃了西家走。
对封建婚姻的反抗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内容充满幽怨和悲愤:
一把指拇尖又尖,娘把女儿往外掀。
一把指拇齐又齐,娘把女儿往外踢。
罐子装人闷死人,活人掀到死人坑。
左脚踏进阎王殿,右脚踏进烂泥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也与妇女的悲剧命运的哀叹绞结在一起:
红花开时离枝去,爹娘养我枉操心。
一尺五寸养育起,受了几多冷和饥。
在娘怀中三年整,头发操白好多根。
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几多山和坳。
唱到与亲人的离别,唱得情意真纯;
穿上嫁衣别哥嫂,好比鲜花叶掉了。
好比风筝掉了线,好比油灯去灯芯。
花儿红,叶儿黄,只有哥嫂最操心。
哥妹今天各分手,堂前双亲你孝敬。
婚期愈近,哭得愈悲切,特别是上轿之前,更是哭得嗓子嘶哑,哥背胞妹出门上轿,妹捶哥背悲痛欲绝:
哥哥呀,哥哥呀,
你为什么这样狠心,背我往火坑里送。
你为什么要帮人家的忙?
你把我背到岩坎上摔了吧,
让我变只雀儿,飞到无边无际的天边边去吧;
你把我背到深潭里摔了吧,
让我变只鱼儿,游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去吧!
感情是何等的强烈、真挚!她们是在用“哭”来表达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象征啊!
哭嫁歌既然是歌,当然自有唱腔,其唱腔总称哭腔,下分竹枝腔、沿河(指酉水)腔、山歌腔等。
解放前,十一、二岁的女孩就学唱哭嫁歌。解放后,青少年女孩都上学读书,有了文化,与哭嫁歌的接触逐渐减少,以致基本无缘。不过,哭嫁歌尚未绝迹,特别在一些偏僻山村仍然流传。还有人唱哭嫁歌,除了孝老尊大的传说理念外,娱乐性显著增强,新社会的生活内容更是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