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雨轩读《李诗猜读》
“旧雨来,今雨不来”,北京中山公园没什么好逛的,有一年又逛忽见僻静处一座半古旧楼阁,名“来今雨轩”,椐说旧民国时代文人们常常小聚于此,边品茗或读书,或边论文,楼名好象就缘于这句古诗,令人遐想。但我觉还是适合孤独一人,于一个雨天,上午或下午,挟一本好书,于此快读。惜很久未碰上值得在此情境一读的那种书了。
*
有一回叫我碰上。是一本四川江油内版的写李白的书,名《李诗猜读》,敢写李白?论李白其诗?!今天已不多。
*
背景:《李诗猜读》作者赵斌,四川省江油人,执教多年语文教师。从授课中摸索到青少年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许多期待、想像,余犹未尽,并由于感触近年李白故地游者日众,却买不到一本现今当地人所写真正能解读、快读李白,简洁而又内涵丰富实用的小书,故而奋发而做勇者为。——书出有因。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时值今日,动机纯正、认真写书、出书的人已经不多,特别是较为年轻的人,值得赞肯。
一本书更贵在有当世之用。
前几年四川听说有《向杜甫致敬》(肖开愚),(书名很好。)惜我未读到。
*
《李诗猜读》顾名思义,专事于猜测、赏析、解读李白的一些诗——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是个难事。古往今来上千年,李白解读者众,但真能留下痕迹的不多。这可说是一件需些勇毅的事,乏才智者不敢为,不能为,做不好,做不了。
但中国人人喜爱李白,当代还可写多少本书?一百本、二百本……可能都不嫌多。惟怕“粗制滥造”一本。
*
读过《李诗猜读》,引发一些浮想联翩,有所悟者:
△李白一生,以一场错误完成了一次正确;错误地想建功立业,正确地成就诗歌辉煌。
*
△李白——
进行过瑰丽过幻想过
故已有成功一生
幻想过
即活过
即实现过伟大过
即永恒。
*
△李白乃青春东方之理想精神。
屈原、李白之失败乃人类社会实践之失败。具有广博历史证鉴性。
*
△李白之时中国的“青春自然”尚在。
李白去后此神奇山水已苍老(故需不断创造第二、第三自然)。
*
△(今人类)物质上,李白当年许多“理想”似已“实现了”。
但“实现”并不比幻想好。甚至“适得其反”。
*
△尘世实现过的人,
全部又崩塌了失败了。
惟幻觉的理想主义万岁,
——这就是诗歌意义。
*
以上这些联想与思悟应感谢这本《李诗猜读》。
*
《李诗猜读》写得阳气四谥,也许因深喜李白,故得“李白三味”?作者故乡在江油,李白故里,山水沾灵。
*
录本书作者自言“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自序)中几句:
*
△李白是一个谜。……
*
几入长安?经由何处?纵游南北,钱从何来?蜀道可留迹?夜郎可暂住?有几个妻子?又有几双儿女?病死?醉死?溺死?
*
△月即李白,李白即月。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自写句)。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写李白句)
△李白是一个亘古之谜。
△“三杯通大道,一杯合自然”。……
*
大胆猜想,“猜”字入妙,写得激情澎湃,诗思盎然低徊,敢有笔下豪气。
*
每篇后最好应附历史、地理等简短背景(以史垫底仍不影响大胆"猜"测,仍不同于考椐);另即是猜测,则更大胆更放开手脚;又,原诗中的疑难字、生僻词、用典等,应加简明注释,以免读者另查烦劳。——此为我个人读后想到的一点补充。
2006年4月20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