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景清
但正宁确实在历史上出过许多有名有姓的人物,死于大明永乐年间的景清就是一个响当当的角儿。
景清在大明洪武二十七年以榜眼及第,那可是全国会试的第二名呀,文采章法自是了得。民间传说景清在学童时代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过目成诵,被世人视为神童。古时的学堂建在城隍庙,更为神奇的是景清当值日生时觉得城隍神像在庙堂里碍事,就对神像说:“你们站在这里碍事,出去站在院子,等我打扫完了庙堂再回来!” 估计是正宁小县城的城隍爷官阶卑微,泥塑的神像听了,赶快战战兢兢地挪到院子。谁知孩童毕竟是孩童,打扫完卫生忘了告知神像回屋,竟跑到泗郎河边玩儿去了。后来教书先生发现神像竟站在院子,一查,责任在景清身上。景清一急,向神像呵斥道:“还不回屋去,等着受罚呀!”神像赶紧又自己挪回屋里。看来官当小了还真不是个好受的事。
但眼前的情势可把个穷乡僻壤的教书先生惊得目瞪口呆,连说:“文曲星下凡了,文曲星下凡了!”从此对景清另眼看待。
这位文曲星从洪武朝做官做到永乐朝,中间还有一个建文皇帝,应该是三朝元老,官至左都御史,真是不小的官了。可文人出身的景清终脱不掉文人的愚忠与固执,在永乐大帝坐上皇位,给予高度信任的情况下,却以圣祖遗命为主旨,誓为建文皇帝报仇,欲刺杀永乐皇帝,还未动手就被拿下。封建时代弑君之罪,那是要诛连九族的,结果自己落了个以“磔”刑处死,就是大卸八块,还祸及九族八姓与他有关的人达数百人,一一处死,连景清幼年生活的辛庄里寨子村也被夷为平地。到了明宣宗即位,开始为那些殉难于大明朝“靖难”争斗的臣子平反,朝廷谥景清“忠烈”,在故地正宁建祠堂供后人凭吊。
本来皇帝家的事外臣是可以三缄其口的,更犯不上拼命,但景清做了,且为此献出了生命,自有他的理想。后人为了凭吊这位先士,写了不少诗,编了不少神话故事,明清小说《儒林外史》里也把景祠作为烘托时代背景的描述,反映出民间文化中封建正统思想的浓厚意味。
当踏上辛庄里寨子村时,看到了遗迹上留有景公讲书台和景爷窑,那都是后世人的做作,黄土高原上我生活了22年,窑洞断不会存在七八百年的,况且黄土高原也属地震多发带,大明朝的故宫不知返修了多少次了,景爷生活过的土质窑洞还能存留到今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怀疑归怀疑,凭吊故乡志士的心还是很真诚的。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09:21
- 此系草稿,大家帮忙改改2013-02-22 09:22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09:38
- 读后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与无奈。。。孟杨老师再接再厉。2013-02-22 09:41
- 来皇帝家的事外臣是可以三缄其口的,更犯不上拼命,但景清做了,且为此献出了生命,自有他的理想。后人为了凭吊这位先士,写了不少诗,编了不少神话故事,明清小说《儒林外史》里也把景祠作为烘托时代背景的描述,反映出民间文化中封建正统思想的浓厚意味。2013-02-22 09:45
- 但怀疑归怀疑,凭吊故乡志士的心还是很真诚的。2013-02-22 09:45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09:49
- 但怀疑归怀疑,凭吊故乡志士的心还是很真诚的。2013-02-22 09:50
- 回复@じ紫冰逸雪リ:哈哈,那就努力吧2013-02-22 09:51
- 回复@晓风残月:谢谢晓风残月2013-02-22 09:52
- 回复@一米阳光:谢谢一米阳光,能帮忙改改更好,此一路上尽量和大家网络联系2013-02-22 09:52
- 正宁确是个好地方啊2013-02-22 09:5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09:57
- 回复@孟杨:不是努力,而是杰作频频目不暇给。笨!2013-02-22 09:57
- 可文人出身的景清终脱不掉文人的愚忠与固执,在永乐大帝坐上皇位,给予高度信任的情况下,却以圣祖遗命为主旨,誓为建文皇帝报仇,欲刺杀永乐皇帝,还未动手就被拿下。 这样的愚忠和固执值得颂扬!2013-02-22 09:58
- 没发现那里需要改啊,蛮好!2013-02-22 09:58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09:58
- 回复@一米阳光:谢谢一米鼓励,还是要修订的,文章要多推敲2013-02-22 09:59
- 回复@じ紫冰逸雪リ:哈哈,说的是,我也太笨啦!2013-02-22 10:00
- 回复@心已远游:谢谢远游,这次真要出戈壁远游一趟了,路上通过网络联系,祝生意兴隆,文思泉涌,佳作连篇,好运常伴,桃花运嘛一点点!保护身体撒!2013-02-22 10:02
- 大漠的石头讲神奇的传说,赞!2013-02-22 10:05
- 回复@一米阳光:呆,再想想?2013-02-22 10:05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10:06
- 回复@云中月:山清水秀,就是穷,太穷了!2013-02-22 10:07
- 回复@温婉:谢谢温婉!新春快乐!2013-02-22 10:07
- 回复@心已远游:谢谢,心已远游到故乡了!2013-02-22 10:08
- 估计是正宁小县城的城隍爷官阶卑微,泥塑的神像听了,赶快战战兢兢地挪到院子。谁知孩童毕竟是孩童,打扫完卫生忘了告知神像回屋,竟跑到泗郎河边玩儿去了。后来教书先生发现神像竟站在院子,一查,责任在景清身上。景清一急,向神像呵斥道:“还不回屋去,等着受罚呀!”神像赶紧又自己挪回屋里。看来官当小了还真不是个好受的事。 这些都蛮好啊!隐喻不是很好吗?2013-02-22 10:10
- 回复@一米阳光:还真没隐喻什么,大姐,告饶了,别胡说!2013-02-22 10:12
- 回复@孟杨:呵呵,不要说大姐。晕!2013-02-22 10:13
- 回复@孟杨:那就是明喻咯?本人才疏学浅,不知道怎么评价呢!2013-02-22 10:15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11:01
- 回复@紫蔷薇:谢谢推荐!2013-02-22 11:03
- 顶一下!集趣味性,故事性,历史性于一文,阅君一文,胜读一年书啊!2013-02-22 11:06
- 回复@紫蔷薇:哦,我汗,才一年呀,不是十年吗?2013-02-22 11:08
- 回复@孟杨:笑死我了2013-02-22 11:13
- ^_^2013-02-22 11:45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12:56
- 回复@冬天里的暖阳:谢谢暖阳2013-02-22 13:05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13:42
- 回复@飞:谢谢2013-02-22 13:43
- 又知道了一个名叫景清的人物,写得挺好的,比上篇好些。2013-02-22 13:46
- 回复@飞:哈哈,谢谢鼓励2013-02-22 13:47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14:49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16:18
- 回复@花纸伞:谢谢花纸伞2013-02-22 16:21
- 回复@晓梦芳菲:谢谢芳菲2013-02-22 16:21
- 捡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题材。推荐阅读!2013-02-22 17:50
- 回复@浪花:谢谢2013-02-22 17:59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18:40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2-22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