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露天电影

06-13 作者:清风二月

年龄如我,且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人,恐怕对露天电影都还有很深很深的印象吧。那些露天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享受,至今仍回味无穷。

在那个普遍缺少文化娱乐生活的年代,尤其是在农村,一场露天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欣喜总是要持续好长时间,真有点儿如孔子闻韶乐之后而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弄得好,村里每隔一两个月才能把电影放映队请过来给全村的人放场电影,而平常的日子是不大可能有的。每当听到晚上有电影的消息时,我们小孩子就跟过年似的高兴不已,奔走相告。有看过的人就卖关子似的讲一些电影里的细节,而我们就让他闭了嘴,生怕知道多了再看的时候就减少兴趣了。身子坐在课堂里,但早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颗心早已飞到放映电影的场院去里了。每逢这个时候,老师总是无奈地说我们心里都长了草。

下午放了学,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往家赶。如果家里的饭还没做好,就随便抓起点什么干粮,边往嘴里塞边拎条小板凳跑出了家门,不顾大人叫“吃了饭再去”的劝告了。为了站到比较好的位置,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在几个比较要好的伙伴之间分工,谁早去,占几个位置;而后去的就要给早去的人带些吃食作为条件。

到了场院,那里已经有好多人用各种的东西占位置了:砖头,瓦块,石头,小板凳,只要能就近找到的东西都错落散乱地摆在了靠中央的位置了,而每个位置旁都有一个或几个小孩子在警惕地保护着“势力范围”。电影还没开演,却往往因为争位置而扭打起来的事情是常有的。滚的满身是土,各不相让,谁也劝不开。每逢这个时候,都是大队的老支书出来,各打五十大板,每人教训一顿,才算平息了“事态”了。

最过瘾的是看战争片,《侦察兵》、《渡江侦察记》、《上甘岭》、《英雄虎胆》、《南征北战》等等;还有许多的外国影片如《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等。即使那些我们不怎么喜欢看的戏曲片,也是从头看到尾的,不舍得一次机会。对特别有趣的电影,往往还要看上好几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本村放映电影的机会少,就打听临近的村子什么时候放电影。只要确认了哪个村子晚上有电影,就约上几个小伙伴晚饭后步行着匆匆赶去了,最远的要走十多华里。看完电影回到家时,往往已经到了深夜了,又累又饿,困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可即使这样,仍然痴心不改,乐此不彼。

冬天是被刺骨的冷风吹着,看电影时把手脚都冻麻木了,可是仍舍不得回家,边跺脚撮耳朵,边饶有兴致地看;夏天呢,往往正看得兴致正浓,却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转眼就下起了瓢泼的大雨了。带雨具的时候总是很少,所以就经常被淋成了落汤鸡。因此,为了看到一场心仪的电影,可以说上顶风冒雨,战严寒,斗酷暑了。还有的时候因为消息不准确,会白跑了冤枉路。所以就留下了一句“小英雄,白跑路,看不见银幕”的调侃话。

现在,所住的小区为了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有的时候也请放映队来放电影。但广场上每次都是稀稀落落地或坐或站不到几十个人,在那里心不在焉地看。而小孩子就是在周围疯跑,打闹,吃零食,很少有几个能安心坐下来看场电影的。

露天的电影几乎要绝迹了,人们可以在家里看电视,也可以花很贵的钱买票到条件很好的电影院去看电影。我也曾陪着儿子到电影院去看过几场,看到条件那么好的电影院里稀疏地坐着十几个人,真可谓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便不由得小时候为看场电影而付出的辛苦。

社会真是发展迅速啊,那个年代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到我们能坐在自己的家里而欣赏那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呢。但电视节目太乱,太杂,就总是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那些露天电影,那种感觉恐怕再也不会有了吧。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