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诗歌写作的几点看法

03-01 作者:草木白雪

当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要告诉读者,我不是诗人,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的读者。一个爱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读者。今天我是以一个爱好诗歌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谈谈对当今诗歌写作的几点看法,我知道会有人因为对诗歌写作的探讨,应该是那些文学名人的事。但我要告诉读者的是,诗歌是要面向社会的,是要写给大多数百姓看的,否则诗歌是没有出路的。

每当走近书店,看到一本本诗集落满灰尘,很少有人问津。不仅使我一个爱好诗歌的作者,感到很痛心难过。曾经感动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普希金徐志摩,冰心等如今已渐渐变的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历史悠久文明的古国,涌现了多少文人墨客。古代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近代的有徐志摩,艾青,当今的海子,舒婷,汪国真等新的世纪到来,诗歌走进备受冷落的时代,在物欲横流金钱万能,精神世界一片空虚的今天,诗歌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嘲讽,变为一文不值。便出现了以死抗争,唤醒诗歌走进春天海子等诗人。为什么现代的诗歌病入膏肓。我想不单纯是这个社会造成的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现代诗歌的本身。从八十年代以来,一种臆想朦胧的诗歌被渲染的无边无际。诗坛上流行的朦胧诗占了主导地位,是诗歌创作的飞跃,一次变革,也是诗歌空前的灾难。大多数作者热衷于西方现代诗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几乎忘了祖先留给我们具有中国特色诗的风格和诗魂。诗歌演变成了一种语言的游戏,凭借技巧写出晦涩无聊,頽废的诗。我曾经问过很多高中初中的学生,让他们说说对当代诗歌的看法,他们说古代的诗歌是喜欢的,对现今的诗歌却很反感。当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很多的诗歌看不懂像猜谜语看了头痛,于是便不喜欢读诗歌了。我问现今诗坛你们比较喜欢谁,他们几乎全是喜欢汪国真的诗。他们说汪国真的诗,浅意好懂喻意深刻,而有哲理性。是的,我和这些学生都是一样的,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接受诗歌能力有限,怎么会喜欢看百思不得其解猜谜语似的诗歌。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世道,很少有人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晦涩难懂的诗篇。

如今网络时代的到来,诗的作者也多如牛毛,而真正受读者欢迎的诗人却很少。我去过几个网站,其中有一个网站给我的印像很深,那里推荐精品的诗歌几乎全是晦涩难懂的诗,而易懂浅意的诗,编辑却很少推荐。这是诗歌的悲哀,诗坛的怪风。我想如果李白,白居易等古代诗人活到现代,去这个网站发诗歌会被气死,那些快炙人口,流转百世的名篇的诗是一篇也得不到推荐的,原因是一看就懂,连小学生都会看明白的诗,如王之涣写的‘白日依山尽。。。。。’还有白居易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普通读者一看就明了的诗。这些大诗人真是有幸生在古代啊。

我在这里发表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并不是反对朦胧诗,也不是赞成把诗写的浅意成了直白的顺口流诗。这就好比唱歌,有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朦胧诗和浅意诗各有千秋。两则都应恰当其份。浅意诗应字面浅意,寓意要深刻。意境要丰富,否则诗意太直白,没有意境,就成了顺口流,就失去了诗意,而朦胧诗也不能写的过于云山雾罩晦涩难懂的。诗是写给大多数普通人看的。大多数人毕竟不是文人墨客。如果诗歌写的让读者看了不知所云,而故弄玄虚生硬晦涩,那就不是好诗,也不是诗歌发展的方向。不论写流行的朦胧诗,还是浅意诗和古诗,都要恰当其份。用一颗爱诗的心,感情真挚的去写诗,以感动读者。而不是用技巧故弄玄虚,玩弄文字去写诗。

从古代的李白杜甫到现代的伟人毛泽东,陈毅,以及徐志摩,郭小川等诗人,他们的诗快炙人口受到读者的喜爱。现今中国诗坛的汪国真的诗是非常受广大诗歌爱好者喜爱的,汪国真写的著名诗篇很多,他是一个用心去写诗的人,其中‘让我怎样的感谢你’的诗就是一首通俗易懂快炙人口,很流传成功的诗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诗歌不是散文,杂文,古代的诗歌很讲格律压韵,当代的诗歌挣脱了古代诗的枷锁。给诗歌飞翔的翅膀,诗歌创作,进入自由化的时代,但是诗歌就是诗歌,而不是散文。诗歌不押韵也要有一定的韵律感。如果诗歌读起来没有一点节奏韵律,就像散文杂文只不过分行来写,那就不是诗歌。我曾经在一个文学的刊物读过这样的一首诗。这个诗歌被选为精品,我不明白,编辑怎么会推荐这样的诗歌。在我看来,这不是诗歌,连散文都不是。我不说这诗歌的臆想,就这诗歌没有一点韵律感就足以让读者生厌。这首诗我把它不分行写在一起,你看它还像诗吗。‘钟敲了十二下,当当,我在蚊帐里扑捉一只苍蝇。我不用手,过程简单及了。我用理解和一声咒骂,我说;苍蝇,我说血,我说十二点三十分我取消你。然后我像一滴药水滴近睡眠。钟敲十三下,当,苍蝇嗡鸣。一对大耳环仍然在我的耳朵上晃来晃去’这首诗写的晦涩,却评为精品为什么?,这样的诗会快炙人口,成为千古流传的诗篇吗?我茫然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呢?

诗歌的春天在那里?诗歌不应变成文学的垃圾,而应变成点缀文学春天的花朵。不应是诗歌死了,诗人死了。好了我不多说了,我只是以一个普通爱好诗歌的读者写出一点心里话对诗歌创作的几点看法,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点偏见,如果有不当之处望诗人行家们批评指正。

不过我最后要说的是,诗歌是要走向社会的,是要给大多数人看的,现今网络的兴起,写诗的人很多,真正的诗人却很少,懂得诗歌的人很少,让人看了难忘,快炙人口流传的诗歌却寥落星辰。写诗要用心去写。诗歌未来发展的出路在于面向社会,走进百姓,而不是诗歌圈里的互相吹捧,孤芳自赏,如果是这样,诗歌永远不会有春天的来临。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5:25
  • 说的好,实话实说,非常坦诚直率,欣赏,顶一下2013-03-01 15:2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6:42
  • ‘钟敲了十二下,当当,我在蚊帐里扑捉一只苍蝇。我不用手,过程简单及了。我用理解和一声咒骂,我说;苍蝇,我说血,我说十二点三十分我取消你。然后我像一滴药水滴近睡眠。钟敲十三下,当,苍蝇嗡鸣。一对大耳环仍然在我的耳朵上晃来晃去’这首诗写的晦涩,却评为精品为什么?,这样的诗会快炙人口,成为千古流传的诗篇吗?我茫然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呢?这也叫精品诗歌,吐血中........你说的太对了2013-03-01 16:53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7:5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9:19
  • 直言!赞赏!2013-03-01 19:20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9:25
  • 好作品,欣赏了!2013-03-01 19:2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9:31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9:42
  • 同感,问好白雪!2013-03-01 19:45
  • 想想诗歌和时代的关系,也许你对诗歌的见解会更加深刻。2013-03-01 19:4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19:46
  • 读完老师的文章,让人心悦诚服,深受启发。这样中肯的文字着实令人钦佩。汪国真大师说:幸运的诗人多有不幸的经历。刚刚去世的"人民诗人"雷抒雁老师说:诗人应该关注百姓,走进生活,为国家做点事。2013-03-01 19:5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0:07
  • 现代诗歌本就没有一个像古体诗歌那样鲜明的定义,但是却要朗朗上口,诗歌要有意境,有意义合仄,押韵才好。大白话的段排列是不成为诗歌的。2013-03-01 20:10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0:50
  • 推荐给大家仔细读读2013-03-01 20:52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0:56
  • 看完此文,赞同作者的观点,第一,很多人写诗歌,好像故意非要写的文绉绉或者是硬性的造词组句子,看着非常的牵强,理解上很难,一首诗歌读完了还是没看懂到底说的是什么。第二,诗歌也好,文章也好,贴近生活现实的就是好的,大众化的,才有看点,因为文字来源于生活,那么写出来要是没有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来看,那文字的价值也就没了。我也在一些刊物上看见被推为精品的诗歌,但是我读完,也没明白意思。第三,现代诗歌的走向,致使一些孩子在课本中遇见诗歌就头疼,因为理解不上,当然这远远比我们在刊物上看见的一些晦涩的诗歌好一些的。第四,说到韵律感,我非常赞同,读来朗朗上口,自然很容易记住,那么流传也就不成问题,想想唐宋时期的很多诗,真的如“李杜诗篇万口传”,我想也是读来明确朗朗上口的原因吧。欣赏文友的此文,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欣赏!2013-03-01 21:02
  • 说得很好,往往那些词语华丽的容易被推荐,而朴素易懂的文字编辑看不上眼,风花雪月总放在首位,弘扬真善美的文字不奢华就无人问津。2013-03-01 21:03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1:03
  • 愿诗歌的春天,早一点来临,或者说,诗歌里,永远春光明媚。2013-03-01 21:03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1:03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1:0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1:13
  • 原来方烟雨的小说写得多好,来自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弊端,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但从没被推荐过。2013-03-01 21:13
  • 诗歌,就是写来给大家看的,但不管什么写作,总得放进灵魂而不是华丽的铺设,强烈同意你的观点。2013-03-01 21:13
  • 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作为一个文学网站,满足读者的需求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应该借这个机会,向读者灌输道德的良药,弘扬真善美。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不怕得罪人,因为,当今社会确实世风日下,道德滑坡。2013-03-01 21:19
  • 非常赞同 作者的观点。我看了几份诗刊杂志,多数诗歌很晦涩,几何没有几个人能看懂。好像越晦涩,越看不懂,水平越高。我看是在玩弄文字技巧,谈不上有多少诗意。人们不喜欢诗歌,关键在诗歌本身。这种情况不改变,诗歌不会有出路。2013-03-01 21:25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1:54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1:58
  • 谢谢,欣赏学习中,一直不会写诗歌,读完此文,有些受益匪浅,问好!带走了哈!2013-03-01 21:59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2:01
  • 诗歌的春天在那里?诗歌不应变成文学的垃圾,而应变成点缀文学春天的花朵。不应是诗歌死了,诗人死了。好了我不多说了,我只是以一个普通爱好诗歌的读者写出一点心里话对诗歌创作的几点看法,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点偏见,如果有不当之处望诗人行家们批评指正。2013-03-01 22:01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2:13
  • 有时,写诗只是,一种情绪的疏导。2013-03-01 22:46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1 22:47
  • 说得有道理//2013-03-02 01:37
  • 绝对赞同2013-03-02 01:42
  • 请阅读一下孟杨的(故乡啊,故乡),我感觉,此诗写到一半时,作者才开始泣不成声,有读头.2013-03-02 02:05
  • 当今的诗歌创作存在两大弊病:一是不讲意义意境,只写感觉;二是名曰“现代主义手法”其实不懂此法。一言以蔽之:不是为大众而写,只是一味的无病呻吟和发泄。如此岂能不远离真正的诗歌?2013-03-02 06:33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2 07:30
  • 我文化有限不太懂格律押韵,但我真的喜欢涂鸦几首自以为是的诗歌,因为我喜欢,有时候我更多的认为诗歌就是情绪的发泄和感动的呐喊,看了你的文章有点望而却步了,希望不是你讨厌的人,呵呵2013-03-02 07:44
  • 英雄所见略同。2013-03-02 08:06
  • 养一只乌龟,它寂寞/养两只乌龟,我寂寞。文友们评评,这首诗怎样?2013-03-02 08:11
  • 不过我最后要说的是,诗歌是要走向社会的,是要给大多数人看的,现今网络的兴起,写诗的人很多,真正的诗人却很少,懂得诗歌的人很少,让人看了难忘,快炙人口流传的诗歌却寥落星辰。写诗要用心去写。诗歌未来发展的出路在于面向社会,走进百姓,而不是诗歌圈里的互相吹捧,孤芳自赏,如果是这样,诗歌永远不会有春天的来临。2013-03-02 08:52
  • 回复@云中月:是的,我刚来散文网时还看到她的作品,不知为啥,现在一篇也看不到了,很遗憾2013-03-02 08:58
  • 顶一下,推荐阅读~2013-03-02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