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

06-16 作者:冬来踏雪

佛教学说认为,人有前世、今世与来世。前世怎么过来的,我可不记得了;来世将是什么样?我也无法先知;可我就知道过好今世才是最实在的。怎么样才是过得好?我以为就是快乐!在今世的最后一步,也应该快乐而终!这才是今世的圆满。

有天晚上,我突发奇想:我将以什么方式归天?不得而知。其实怎么死无关紧要,我就想死后与众不同。

象释迦牟尼佛祖那样架在柴堆上与柴火一起化为灰烬,因为不环保,显然不合时宜了;象先辈那样卧棺藏入土墓,太落俗套;目前时髦的方式,把那一把灰连同盒子一起埋入水泥坑里,弄一块石板挡在那,占有一席之地。不!首先是几千年来的老套模式,缺乏个性。二是死人与活人争地,虽合乎了常理,但不大合乎情理。再者,活着时受各种规矩的约束,死了还要受到小盒子与水泥坑的双重封锁与压迫,太没有了自由。不如作个逍遥之鬼士,自由自在地飘游在广袤空间。我以为,我死后,亲人们不要哭哭啼啼,平静地送我上路,即顺应了我不善张扬的个性,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生是规律,死也是规律,生与死是完成一个生命的循环。在世时我活得潇洒、快乐,这就足够了。带着用报纸包了的我(骨灰),全当陪我去重游秦岭山,顺手撒在山颠,让爬累了的我坐下来休息到永久!我以为这才是划时代的天葬!环保而彰显个性。逢年过节时,晚辈们若想起来了,就在家点几柱香火,一示怀念即可;或是仰望一下山顶,全当是对我的祭拜。我的灵魂自知足已!

我想永远地站在王顺山上,俯看家乡那片曾经深爱过的土地、如画一样的四季美景,看着自己曾经背着背篓走过的山路,看着曾经栽过小松树的山坡。那把骨灰也许能为几颗青松、小草与山花增添点肥力,使她长得更加茂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我喜欢游山玩水、踏青赏花。百年之后,能永住青山翠松、山花烂漫的大山之颠,犹如行云满山飘悠。哈哈!那将是多么的惬意与浪漫!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