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断想

07-10 作者:梦霖

、 春节留给我的记忆就是忙碌.忙着走访,忙着回家,忙着打扫卫生,忙着准备年夜饭,忙着去看那些一年也见不上一次面的亲戚,忙着去会一些早已没有共同语言的战友和同学------,好像忙碌了一年就为这一天的新鲜。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我突然想,春节就像是古人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让我们千百年的折腾,而他们躲在远古偷着乐。你想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古代通讯和交通不发达,居家者长年累月厮守在一起,远行者也不可能用半年的时间骑着毛驴去赶一个春节。而我们却要全民去挤一个春运,车马劳顿的挤回去吃那顿年夜饭,看那场看完就骂的春晚。国家都可以把长假改成带薪休假,难道我们平时就不能常回家看看?其实维系春节的不是民族的情感,而是现代人的空虚和无助。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拥挤的大城市人们争着买大房子想与别人分开,在广漠的草原人们把房子建得很小挤在一起。前者是为了给心灵留一个空间,后者是为心灵找一个依托。心的驿动,决定了我们的行动,一个民族的思想,决定了这个春节的模式和变迁。民族学讲,民族是“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共同的心理素质,说到底就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端午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韩国人申请,据说我们也要对春节申遗。我们想刻意保留的东西,往往是正在逐步消失的东西,比如国粹京剧、比如女文、比如大熊猫----。西方往往是先产生一种思想,然后形成一种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则是先产生一种思想,然后强化这种思想,企图由他来束缚灵魂。正如春节原本就是一种风俗,我们用几千年的时间搞成了一个盛大的仪式,而我们在这种借口下享受团聚,即使有的团聚各怀鬼胎。由此我们想到对洋节冲击传统节日的担心,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当情人节撞上春节,还有谁怀抱鲜花满大街的浪漫?这些洋节不过是在某些时候恰巧弥补了人们的空虚和无助。 春节会不会成为鸡肋,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当忙过了初一,我所盼的就是坐在电视机旁,打开电影频道,看平时没时间也没法这么凑巧看到的电影 。

二、故乡。春节最易怀乡,提起故乡,常常想起的就是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就是婷婷白桦,悠悠碧空和散发着芳香的泥土,故乡小路和野菜。泥土可能是游子怀乡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元素,于是我们常常抱怨背井离乡时会水土不服,老母亲往往会在我们行囊里装一把故乡的泥土以便孩子能尽快地适应外面的世界,很难想象人们会把一个大都市作为故乡怀念。我们常常感觉当今社会发展很快,有些农村早已没有了土路,所谓故土难离。没有了土地可以疯长我们的思念,那些厚重和散发诗意的泥土粘不在脚上,我们没有了回家的感觉,故乡和童年,我们回不去了。春节我回家给老父亲上坟,坟前沾满双脚的泥土倒成了故乡最深的触动。其实故乡就是祖先走累了停下来歇脚的地方,我们一遍一遍的想,就是因为那里还有我们的亲人和埋着我们的亲人。

故乡远了,淡了,我们回不去了------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