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哉
听说上海等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不考语文了,引得语文界同仁大为悲伤,其实,我到以为这反而是好事。
取消语文考试,的确让人悲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何尝不是对我们语文考试提出了一种委婉的批评。君不见,语文能力强的学生,不见得在一张考卷上得高分,平时在报刊发表文章的学生,考试作文不见得是那么优秀。而一些语文综合能力较差的学生,高考中,却总能爆出惊喜的成绩。这些现象,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的例子,每每看到这些,让语文教师倍感尴尬。我们的语文考试,试题考查已经不再是检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是考查学生考试水平,一个简单的例子,病句已经出到让语法学家思考半天的程度,诗歌阅读试题,其所谓的参考答案已经成了诗词鉴赏辞典的翻版,请问,我们的学生,能达到这个水平吗?更有甚者,语文考试抹杀了学生的灵感才思,说是素质教育,说是探究题,实际上,还是一言堂。那些胆敢点燃似想起一火花的人,总没有好果子吃的。那些所谓的”真情实感“已经成了叶公好龙了。再仔细看看高考零分作文吧,恐怕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有这个认可,这些零分作文其才华,其思想的精深,远远超过了粉饰太平的满分作文,若干年后,我们在回顾今天高考优秀作文,恐怕没有人会记得所谓的满分作文吧。客观题的答案有些牵强附会似是而非,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这些考卷怎么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文综合素质呢?我的学生中,我知道的有两个人,已经是效用名气的作家了,当年的语文我极为看好,可高考成绩总那么让人难以置信,这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这些吃语文饭的人好好反思吗?
十几年前,有一些权威人士评价中学语文那是”误尽苍生”,今天再看看语文试题,我不知道我们同行们有何感想?当然,语文教学的方向,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影响的了得,我们没法力挽狂澜,但我们至少可以思考。
不考语文,反而是好事。不考语文不是学生不学语文,处处留心皆语文。只要喜欢的学生,总能提高语文能力,不喜欢的学生,你强迫他也没有用,语文是需要灵性、悟性的一门课程,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充其量认识几个汉字,不做睁眼瞎子罢了,你再怎么提高他的成绩,也只能是语文考试成绩,而不是语文实际能力。不考语文,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春天,语文老师才能真正无拘无束的给孩子教语文,语文才能还其本来面目,脱离了挖空心思的考题,语文财政脱了镣铐,我相信语文园中,语文老师的五道菜更精彩,菜更能迷倒观众,语文科才真正成为中学中最有魅力的一门课。
实际上,任何人,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在学语文,在提高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才更能落到实处。不必担心不考语文了,学生的国文水平会怎么降低。也许,不考语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发幅度提高。
- 英语不同于母语,处处留心皆母语,只要你留心,到处都是母语的环境。可英语就不一样了,你不学,成绩就上不去,能力就没法提升。至于英语的地位是否到了一个不恰当的位置,那就不是我们这些草民能左右得了的。游客:那不考英语更好,你说“只要喜欢的学生,总能提高语文能力,不喜欢的学生,你强迫他也没有用”我就不喜欢英语2010-07-21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