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浮
青春的最后一声叹,叹出了一个夏。
这个夏,是我身为少年的,最后的一声叹。
一、书店里坐着一名空灵的少年,那是曾经的我。
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从前是一部无声电影。后来想了想,确实是。
彼时的我,还坐在诺大的新华书店里,静静地欣赏着手里捧着的名著。现在想了想,有些可笑。那时的情景,让我觉得匪夷所思,更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我又重新想过,现在的我才更可笑,更匪夷所思,更不可思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概记不太清楚自己何时才爱上读书的,以前从来没想过,现在也不太愿去想。我终于记起来,是个很可笑的原因,可能那时的我近视的厉害,后来到一家眼科医院治疗,人家医生告诉我,不能吃辛辣的食品,不能用玻璃板作桌面,不能用太亮的台灯,甚至不能一动不动地盯着天花板,她说了一大堆的禁忌,我都没太在意。可是,惟独有一句,我听的最清楚,她讲,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我一下就懵了,一时不知所措。
后来的日子我也许早就料到了,一定是极寂寞的,不过,一切都是因为我的眼,所以这个罪,我得受。但是逼的极难受的时候,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当然,除了学习。没办法,我去找妈妈诉苦,妈妈是个极细心之人,她一眼就看出了我的难处,她说,不用急,我有办法。我不知道她的办法是什么,但我能等,我会看着她拿出一套切实的方案来,解决我的难题。
妈妈她确定做到了,我没想的是,她给我带来的,是几本书,几本装桢精美,带有插图的名著。那些名著闪耀着光芒,照进我的眼里,我用双手稳稳地接住它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所以,我总算明白,现在的我有那么好的文采,有着极高的欣赏力,全都是因为当初看了《爱的教育》、《会飞的教室》、《老人与海》、以及《童年》,我看了那么多书,都是小时候的采摘,都是小时候的记忆。现在的我仍就看书,但不会再看名著。
从前的谜团终于解开,小时的我,还是童真无邪的表现,并不是真的与书有缘,而真真切切的是我也爱看电视,爱玩电脑。
情景最终还是被定格在了那个书店的角落。诺大的新华书店,炎热的午后,自己一个人默默地躲在那个点上,静静地欣赏着手里捧着的名著。津津不味地看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痛苦,也忘记了从前。我知道,那个时候,我一定没有想到将来,想到三年、五年、十年后我的样子,想到那个时候,我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
我想我终于忘了,自己曾经是一名坐在书店里的空灵少年。现在,不知该怎样形容了。
二、当我写一些严肃的文字时,寂寞成了主色调。
就算是只喜欢看书,也绝不会想到写作的。童年时的读书积累,使我的大脑狠赚了一把,思想顿时变得开阔了。后来我想,不只是思想开阔,而我朦胧地发现,自己也有创作的潜力,我也能写文章了,我为自己的成功小小的雀悦。
后来的我就受到了鼓励,我不停地创作,不停地写,我的思路如涛涛江水,奔流不息。我喜欢写诗,因为我最开始的文章,体裁都是这种短小精炼,但又极富感情色彩的样式。我的诗就如我的感情一样,变化起伏,捉摸不定。但我仍就还是写,慢慢的,那短句变成了长句,那长句变成了段落,那段落就变成了我的文。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的文多的数不胜数了。但我知道,接着的便是,我走火入魔进入到了文字的仙界。是文字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一切,包括我的性格。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和所有的文学志士们一样,都变成了孤僻的人。
我把自己圈禁起来了,圈禁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进不来,自己也出不去。我越来越搞不懂自己了,我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么了,明明企盼文字可以给我带来快乐的,最终,带给我的却是痛苦,我真是太多审视自己的感情了,我的文字成了我的镜子,而镜子中的我,抑郁、忧闷、没有生气。其实我也乐观,但那些和这些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确实,我再也不会写清新脱俗的文字了。我也像郭敬明、落落那样,开始写少年的愁,少年的爱和少年的恨。我的文字里充满了诸多的倾诉,我也正是慢慢接受现实,我在现实的文字里,终于变得俗不可耐。但是必须接受现实,因为现实世界就应该是这样,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一旦进入现实,少年的愁少年都懂。
我带着我的愁继续写作,我写严肃的文字。有时真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了,自己的本来面貌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发展成一个什么样子。后来,在严肃的文字里我发现了,自己是苛刻的,对待感情,甚至对待自己,都是苛刻的。我不期望把自己扭曲,所以我就一定要求他完美,只有他完美了,我才以为自己已经把感情玩弄于股掌之间。其实我错了,直到现在,我才突然恍然大悟,那绝不是对情节的控制,而是把自己置于漩涡之中还浑然不知,不管怎样,那都不是苛刻,而是苛求。
当然,我现在,早已不在乎这些了。严肃的文字也好,正是我这种人的特色,我突然就在严肃的文字里寻找到了乐趣。我发现,一个人的感觉真好。
三、常常想像言情剧,但我发现自己不是角色。
人总是要长大的,但长大了考虑的就越多。我再也不能回忆起以前的那些故事了,有时写到自己那一刹那,突然变得怵脚。我打算,写别人的故事吧。
后来,我又接触到了青春文学小说,但大部分都是写言情的。于是,我也开始学着写起了言情。
以前的我也是写过小说的,短篇的多,中篇的少,从未写过长篇。但写了言情,我竟然像走火入魔似的,稿子一堆一堆的,摆都摆不完,于是我开始仔细地整理它们,整理整理着,就整出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青春文学,言情的。
于是我又兴奋,又雀悦。这毕竟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我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上风口浪尖,走上文学巅峰,我的信心再次大增,然后就继续写言情小说,我脑中的角色不断增多,情节层出不穷。在我的笔下,那些迷茫的少年,再次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哪怕他们暂时迷失了方向,最终也会在彼此的交互中,渐渐地了解,渐渐地明白真理。
看着这么多鲜明的人物,我有些许自豪,我知道,他们一定不是现实,但现实中的人们一定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我就满足了。
可是,我却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我写了这么多言情剧,没有一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我觉得,自己连个观众都做不了,我只是个导演,导的太入戏,把自己给忘却了。言情剧,言情剧,无非就是泡沫文字堆积起来的产物,就像我们看电视连续剧,有快乐,有痛苦,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我们最终收获的,不是那些动人的词句,而是我们发现,自己就像是里面的某某某。
多么的荒唐,多么的可笑,自己写的剧情,竟然没有自己的影子,我突然对自己感到不屑,觉得自己这个创作者已经毫无意义。不过我的文友们告诉我,这是正常的现象,不需要大惊小怪,写文本来就是这样,想执导好一台戏,就必须隔岸观火,操纵全程。但我宁愿相信另外一句话,就是我在一本书上读到的,它讲,言情剧的创作者,总是不能在虚拟中找到自我,这是因为,作者本身太现实,他根本是看破红尘,却把红尘描绘的那么出神入化。
我是看破红尘了,不敢这么说。但是,我确是把自己看破了,我把自己打成碎片,然后再一片一片粘起来,不管怎么看,都不会再是完整的,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把那种犀利的情感植入剧中,就算我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我习惯自己是个路人。
四、走过平仄、坎坷、纷杂,不知道是不是结束
没有现在,没有未来,我不知道自己这一路是怎么度过。结束,我渐渐对这个词产生怀疑,我怀疑它的巨大光辉早已被过程磨的消失殆尽。
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远了,虽然当我回顾以前的时候都在唏唏感叹,但走到如今这一步的不易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的,我只是想,走到这一步了啊。但我还是常常想到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亦不知道什么是结束,我越来越搞不懂了,什么叫一个事件的结束,永远是另一个事件的开始。这么说的话,岂不是永远也结束不了了吗?
我不禁再次回忆起自己的青春之路来,走的是多么艰难啊!我多么多么的想忘记它们,但每旦像现在这样,无论如何我都无法彻底丢弃。我想我错杂的感情,纵然我反思良多,也没办法解脱它的束缚,在我说着扎堆扎堆的故事时,我知道是它在作崇,实际上,我还是想轻松一点儿啊。
既然选择一条路,就要毫不后悔,就要一条路走到黑。我不知道自己的路选的对不对,但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是兔斯基,富有哲理又那么漫不经心。这是种戏剧性的调剂,我会时常拿出来,供自己享受。
过了三年,也不只过了三年,初中三年算的了什么呢?只是我年少的时光正在一天一天的消减啊!我的人生正在不停地做减法运算,只可能少,不可能多。
但是,年少的时光终该到一段落了,初三一毕业,我就要十八岁了,就要成为大人了,我的青春年少将一去不复返,这样看来的话,今年的这个夏天,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不知道进行到最后是告别青春,以前那诸多的情绪以后我可能再不拥有。我也不知道这样算不算结束。初中的最后一个夏,定格在了青春年华黯淡的那一刻。
- 其实,一个人,在角落里享受着自己的寂寞,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2010-08-08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