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雨的痕迹一直延续到记忆深处。二十几年的人生,我想,对雨,也能有一些感受了吧!
不知为什么,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很喜欢下雨。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爱玩耍的人,我只喜欢静静看着雨。它们在天空中或快或慢地落下,有时候可能会化成洁白的雪。鲁迅不是说过吗,雪是雨的精魂。这是一个悲情的比喻,雨只有舍弃自己,才能达到这种涅槃的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又需要怎样的努力?不得而知。我非雨,但我若为雨,一定希望自己变成雪花吧。即使散落一地,仍然纯净。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非雨不可。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我迷恋上了宋词。词对雨可谓是情有独钟,但是每首词中的雨均是悲愁的化身。这样,在那时,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总是这样想,会不会有一场雨降下来。有时候还真的很巧,雨就在此时降落下来。对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慰藉。现在想想,即使不再有那时的感受,也会觉得神奇。毕竟,我现在对雨也仍然喜爱。
悲欢离合,都融合在了雨中。品雨的词,还是蒋捷的那首最出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说的是什么,我想,如果不交代背景,至少我们能够理解其中悲愁的意味。其实,词表达的愁,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愁,是亡国之愁,是报国无门之愁。我是比较了解蒋捷的,这首词我能感觉到它的味道。读过一些词,因此对词的鉴赏有一些了解。但我实在不想用那些机械的方法去鉴赏一首词,我觉得这样做是在亵渎。要掌握这些方法是很容易的,至少在中学阶段是如此。可是,这些方法缺少激情,没有真情实感在其中,显得枯燥无味。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安心去读一本唐诗宋词选集。我们的文化精华在这里面,但我们却因为必须掌握一些没有太大作用的所谓鉴赏方法而失去了品读它们的兴趣。这应该也是我们的教育的悲哀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了高中,烦心事更多。阅读我感兴趣的书籍的时间也少了。对此倒并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想法,只是这样学习实在是不好受。该怎么办?没有办法,只好用MP3在网上下载一些歌曲去听一听。这是一种不算奢侈的享受。但对于我,找到合适的歌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天性偏好安静,对流行音乐没有一点兴趣。于是便去下载一些钢琴曲去听。我没有学过钢琴,对钢琴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钢琴的至清至纯的声响实在是太过吸引人。有一天,我偶然听到了一首不知名的曲子。这首曲子轻柔缓和,曲调像水一样在流动。它缠绵哀婉的风格惹人怜爱,感人至深的曲调发人深思。它叫做什么名字?于是不嫌辛苦不嫌烦,找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它的名字叫做《雨的印记》。
一瞬间,各种对雨的感受好像又回来了。
我又回到了小时候,安安静静靠着窗看雨,想着雨会变成什么。我又体会到了那种莫名其妙的喜悦,盼望下雨的心情,中学时读宋词的感悟,对好的乐曲的欣赏。所有这些,统统回到了我的身边,它们化成了一个人的思想,仿佛是在对我说:雨的记忆无法磨灭。
耳边还在响着《雨的印记》的回身。我在思索,为什么这样优美的曲子要以雨为名?恐怕是因为雨这个意象能容纳的想象空间实在是太大,而一首好的钢琴曲绝不会将所有的情感全部表达出来,它会留给我们想象的余地。并且,难道这首曲子配不上这个名字吗?当然不是。每个人听了它,总会有一些感受。而这种感受与雨带给我们的感受,其实是很相似的。两者都同样柔美,同样发人深思。
这样看来,雨的记忆是真的无法磨灭。就让它存在于记忆中有何不可?雨浇灌了我的青春岁月,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往事呀!有如约好了一般。
- yu2013-08-04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