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宽
康凯的知足,表现在他的理想:有这样一间小餐馆,再有你这样一个傻丫头帮忙,就足够了。那一刻“傻丫头”萧晓牧坐在他对面,用手支着腮,把她经典的甜笑溢在脸上,认同他说:是呀,真好。
有了这个餐馆,他们就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配,养活全家且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跟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可不是人生最大的乐事?所以亿万元的中奖额,康凯捐出去了,建立一个康凯国际基金会,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一如学生时代他把自己并不多的钱捐给了云南玉龙雪山下贫困的萧晓牧们。
知足,并不意味着满足现状,啃食天上掉下的馅饼。康凯为他的餐馆兴隆动员全家出力,在妻子怀孕生子的过程中奔忙得疲惫不堪。出狱后无论在丛原的公司还是在美国人老贾的手下,他都是以拼搏的,积极向上的形象出现。
知足,并不意味等待天上的馅饼且照单全收,有舍弃才会有更多的拥有。未婚妻尚洁在婚礼的当天出逃他放手了,不惜用痛苦来铺垫情的宽厚,最终尚洁回归却又含辱离去,但康凯获得了心爱女人最后的信赖与感激。在精神和物质贫乏的狱中和出狱后,他放弃了萧晓牧的深情,只为了给她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更好的生活。然正是这份来自善良与真诚祝福的放弃,使萧晓牧对他的爱铭心刻骨,最终离开同样给予她帮助的丛原,回到了他的身边。
――康凯是中国传统优秀男人的典范。
萧晓牧的知足,不仅体现在她还是个傻丫头的时候,就认同康凯哥的“小餐馆情结”,知足使她骨子里装满了感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初中毕业她在妈妈的劝说下,把康凯哥寄来的钱给了弟弟作学费,自己到上海做了临时工,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气,但弟弟能好好上大学有个好前途,她就知足了。
她心中的偶像康凯哥要跟尚洁姐结婚,她能帮助尚洁姐做好助理也就是帮助了康凯哥照顾尚洁姐,她知足了;她为了配得上康凯回到老家复习考大学,但听说尚洁回来她心爱的康凯哥又要跟别人结婚,脸上一直挂着的甜笑消失她流泪甚至做舞女来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很快顽强地爬起来,重新回到尚洁夫妻身边,只要能减轻康凯哥的负担,她就知足了。
在丛原身边的日子,她是幸福的,美丽的,更是知足的。虽然心中依然有康凯,虽然康凯因她弟弟的作祟不辞而别去了美国音讯全无,虽然新的工作与生活同样给她许多挑战,虽然……能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一个杂志的主编,能拥有一个又一个深爱她无私帮助她的男人,她很知足。
这份知足,让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甜甜的笑。这笑容背后的支撑,便是她对亲人对朋友对人生的感恩。无论对方曾经怎样伤害过她,她都不去计较,心中满装着的只有别人对她的好。所以她宽容,宽容来自康家、尚家的“小保姆”、“外来妹”类蔑视,宽容尚洁、甚至康凯曾经给予她的伤害宽容命运对她曾经的不滴水相助,涌泉相报。这就是她为人处世的出发点。
这份知足,是她与康凯情投意合的根基之一。
其实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我们看到,他们的处理方式是相似的,或者说兑换了两个人的位置,依据相似的品德、性格与人生观,他们会采取相同的态度和方法。虽然经历不同人生道路有别,但他们其实是不同性别的另一个自己。
丛原也是知足的。虽然最终他主动以月老的身份,忍痛退出了萧晓牧的生活,在婚姻边沿走了一遭,回归了从前钻石王老五的日子,但看到心爱的女人能听从心的呼唤,追逐她铭心刻骨的情而去,他痛不堪言却一心无悔。他是作者、编导、观众心中,共同的又一个理想形象。
好人终有好报,贪欲让人坠落。
《相思树》在知足者的系列形象对面,树立了两个典型的贪欲形象,一个是萧晓牧的弟弟萧晓朴,一个是他的妻子、康凯的妹妹康慧。康慧的虚荣使得她不惜一切手段办出国,失败后终于回归感情与康晓朴结了婚,但她的条件是要一套起码三房的新房。这个要求是萧晓朴走向坠落的起点:他挪用了公款付新房首期。此后,他甚至不惜以他的恩人康凯的声誉作代价,偷了他的资料赚得几百万――这使他众叛亲离,连历经千辛万苦、千波万折才回到他身边的康慧也决然离开了他。
来自两个家庭,接受相同的父母教育,两对同胞兄妹(姐弟)性格、品德、人生观却有极大的不同。《相思树》还想告诉我们什么?
取名《相思树》,我想作者要用形象诠释的,是舒婷这首著名的情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谚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汉朝、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为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影片中,这首诗重复出现:康凯首先作了完整的朗诵,后来走出监狱当建筑工人的时候也有片断朗诵。然后是丛原在同学会上的半截朗诵,因听到萧晓牧在一旁的“和声”而停下,鼓励萧晓牧紧接完成下半部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曾以为这是导演的一个暗示与悬念,意味着最终走在一起的将是丛原和萧晓牧,而康凯将独自一人守候他曾经获得的和放弃了却深藏心中的爱情)。
如橡树与木棉的爱,影片中颂扬的不仅仅男女间的情爱,更是一种独立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