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撕心裂肺的喊
那声撕心裂肺的喊
——笔者的亲见亲闻 罗星云
儿子抱着枯瘦如柴的老人坐在床上。老人双眼紧闭,嘴大张着,仅靠儿子专为他买的制氧机维持着游丝般的气息。儿子的脸紧贴着那张双腮深陷仅剩下一张皮的脸摩挲着。手,紧握着老人那双枯槁变形的手,任由脸上和心底的泪流成悲忆的长河。
儿子八岁那年,妈妈撇下他和他的爸,极不放心但又无可奈何地走了。父亲在中年丧妻又丧幼子的双重不幸的悲痛中,毅然担起了父责和母爱的两重山。他把全部的爱倾泻在儿子身上。他不愿把心从儿子身上分一点给别人。他更怕儿子受到冷落和欺辱而拒绝再婚。在那吃糠咽菜的日子里,老人靠日当巴山路上背二个夜编竹篓背篼卖。边煮饭还要边为儿子缝衣补裤。硬是用瘦削的身子为儿子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父子俩相依为命,顶着沉重熬着艰难的岁月。
儿子饥渴的眼睛贪婪地盯着昔日玩伴们的书包。老人读懂了儿子的心也回味着自己因目不识丁而饱尝的欺凄和屈辱。不顾因医治妻和幼子而至今高筑的债台的重压和父子俩的衣食尚忧,毅然让儿子捧起起书。穷人的孩子懂事早。懂得父亲的艰难。争气且聪颖。老人硬是用脱皮结痂的双肩和弯曲变形、结满老茧的双手把儿子从小学,中学托进了名牌大学。把儿子从谷糠,野菜的苦涩中推进都市生活的甜蜜里。
如今,老人要走了,永远地走了。虽再难见儿子了,但老人的心是满意的。儿子虽有职有权但却依然质朴,虽久居都市却乡音依旧,交往的虽多是达官贵人,但儿子还是他原来那个儿子,绝不似别人的儿子,翅膀硬了,高飞了便嫌弃老鸟老迈丑陋,土气丢脸。便永不归巢甚至啄噪老鸟。儿子每年总会在百忙中挤时间,陪父亲天南海北游,他要让父亲游遍他去过的地方。每逢这“总”那“长”宴请儿子,儿子宁愿拒带妻儿也要把父亲奉入上座,先为老人拈好爱吃或没吃过的珍肴并细心捻出老人嚼不动的之后才举杯酬客。每至此,老人那伤满足呵,荡溢在眼眶转在心尖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人是舒心的。儿子那豪华的家门时时恳求父亲去享受老人自己和儿子共同创造的荣华和富足。可老人不愿意,他说他受不了城市高楼的拥挤和喧嚣的躁烦。他宁愿守着他那虽偏僻,但傍水依山,绿荫阡陌的小山村中那间穿斗木房子,伴着他那根见证了他数十年艰辛和坚强的旱烟锅,享受那伤烟雾飘出的清净和自在。儿子懂老人的心,但又担心父亲的年迈和寂寞。于是,在老人六十岁生日时,又一次回到老家央人为父亲找了老伴。老人不好意思地娶进了多年的相知和久违的暖足。
弥留之际的老人四肢虽已逐渐僵冷,但心仍然温暖在“九三”洪灾前一夜的日子里。儿子冒着瓢泼大雨,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不顾稍有不慎便会车毁人亡的危险,连夜驱车数百公里又一次赶回来陪父亲过七十岁生日。老人一边笑意荡漾,一边哽咽嗔怪儿子不该冒险回来。儿子笑着换下湿衣,便拿出自己的洗漱用具,细心地为父亲洗脸刮胡子换新衣。他要父亲过一个年轻而又干净整洁、温馨的生日。儿子依偎着父亲在火炉前为父亲拈菜夹肉。把感恩和敬意喂进了父亲的嘴里。老人咀嚼着天伦之乐。好甜好香!不料儿子的手机响了,单位嘱儿子急归组织抗洪抢险报道。父子俩相顾泪落依依不舍。儿子满含歉意,不顾大雨如注山洪咆哮山垮石崩路断桥塌,毅然没入黑暗绕道外市赶回。老人理解,儿子不会为小爱而舍弃大爱,不会为眷顾老父而自轻肩上重责,能理解儿子忠孝难两全的痛苦。他为儿子知大义而高兴。
是的,老人的心是满足的。但儿子仍多想留住将永别远行的父亲啊!老人病了,儿子不辞艰辛赶回,带着老人辗转各地遍访名医检查治疗;老人不思饮食,儿子跑遍全城找寻名小吃,然后用唇喂进父亲嘴里;老人食难下咽,吮吸着随即呕吐,儿子含泪用双手捧接。又细心地为父亲擦拭嘴边残汁;儿子抱起老人大小便后,儿子(还有儿子的儿子)细致耐心地为老人擦拭清洗,既怕赃污了父亲(爷爷)又怕擦痛了老人,动作好慢好轻;儿子把瘦弱的老人抱在怀里坐在浴缸中为父亲洗澡,轻轻地,一遍又一遍地搓洗前胸后背胯下私处,他知道父亲爱干净,他要洗去父亲身上的污垢和心头的沉重。他要父亲身心清爽地和病魔苦搏……
那伤细心那伤耐心,相信天下父母有,但天下的儿女又有几个能坚持?
医药无力,老人吵着要回到庇护了他一生的老屋。儿子的儿子用他宽厚温暖的背背着老人上车,儿子抬着仍连接在老人鼻上的制氧机紧跟其后。那沉重得踉跄的脚步踩得随行者的心在颤抖,那倾泼在机器上的不甘又无奈的泪水使儿子朋友的手感到沉重了许多……
是啊,老人该满足了!试问有多少父亲享受过这伤无微不至?又有多少儿女能这般不嫌脏不嫌臭不怕麻烦不顾疲劳的锲而不舍的挽留?
儿子的紧抱和哽咽悲泪也挽留不住老人。老人喉问“咯儿”一声辞别儿子悠悠远去了,儿子推山倒峰般咚的一下跪在老人凹凸不平的床前,撕心裂肺一声喊:“爸爸——”
儿子虽知生老病死是人生铁律,但那眷恋、遗憾、不甘和绝望交织成肝肠寸断般痛的一声喊,仿佛天也为之摇地也为之抖!天,下起了冬日罕见的大雨。亲历亲见者的泪也顿时化作檐前雨。
儿子几近昏厥,瘫软在地上长跪不起。儿子的朋友和儿子的儿子含泪搀扶住也早已年过“知天命”的他。朋友五内铭感但语难出声,只好用理解和感动轻拍他的背心。但那传递着劝勉,安慰和敬佩的轻拍虽然厚重真诚但却那般苍白无助,无济于事。儿子的儿子见强拉硬拽父亲也不肯离去,情急之下双膝跪地,一声哀嚎发自肺腑,爸,求您嘛——
儿子的儿子那里能理解儿子对父亲才八十就匆匆离去,还有好多福没享完的遗憾呵!哪里能读懂儿子对于父亲深恩的眷恋和未报大恩于万一的不甘呵!哪里能体会儿子对父亲远逝的不舍和剜心的痛呵!哪里能思及儿子对黄泉路上孤影独行的父亲的无尽牵挂和伤感悲戚呵!
但儿子又是懂的。他懂得像父亲心疼爷爷一样心疼父亲。他懂得父亲虽是他心中的山更是悲恸下的脆弱和岁月不饶人的危险。
啊!又一声惊天泣地的喊。震得人心潮澎湃!五千年文明史在那声撕心裂肺一声喊中厚重。五千年文明史在这又一声喊中延续!
常言道:屋檐水滴现窝,点点滴去差不多。哲人说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儿子对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那伤反哺,那伤至孝;儿子的儿子对父亲那伤巴心巴肠的疼那伤担心,好让人感动好让人扪心自问自醒。
感恩、孝道,之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无论是持何种政见者还是何种意识形态的持有者,无不倡导“孝”。无论是政要富豪还是贩夫走卒无不崇尚孝道。是的,没有对长辈的孝敬又哪会有对他人的仁义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人伦的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但是,在那混沌的年月和这物欲横流的浮躁中,几人能一生一世守候这精神家园?
儿子做到了。一生一世的做到了!
儿子的儿子学到了。一生一世的学到了!
儿子,儿子的儿子,在四邻八乡的人们暖融融的心田竖起一座丰碑——须望才见而欲企及的丰碑。
联系地址:达州市通川区委办罗琴转罗星云
电话13981495806
- 太感动了!赞2010-09-03 09:00
- 其人是我挚友,情、事具真。0o小碎花布裙:太感动了!赞2010-09-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