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武松打虎”

03-19 作者:陈宣章

闲话“武松打虎”

陈宣章

武松因为打虎,历来被称为英雄。现今是思想多元化社会,打虎又成为热门话题,于是,对武松打虎众说纷纭。思想多元化是因为利益多元化,所以,同一事情的结论各异。前几天,我发表了《闲话“打老虎与拍苍蝇”》,其中提到武松打虎。这是一家之言,闲话而已。可是,有人写了一篇《戏说武松打虎》,十分怪异。“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于是,抄录示众。

《戏说武松打虎》:话说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它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下冈途中遇见猎户、乡夫;到得岭下,早有七八十人,都哄将来,先把死大虫抬在前面,将一乘兜轿,抬了武松,径投本处一个上户家来。到天明,上户先使人去县里报知,一面合具虎床,安排端正,迎送县里去。早有阳谷县知县相公,使人来接武松。知县看了武松这般模样,心中自忖道:“此事如何了结?”便与师爷密商,遣散众人,关上衙门。

知县:“众人都说你是英雄好汉,我先问你:‘打虎动机是什么?’”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 ”知县:“我只问打虎动机,何时说过赏赐?”武松:“小人因事关性命,不得已而为之。”知县:“既然如此,只为了个人性命,就不算什么英雄好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知县:“你说老虎要伤害你的性命,何人为证?”武松:“虽然打虎现场没有人证,你阳谷县榜文不是写明老虎已经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知县:“别人之事与你无关,说你自己的证据。”武松:“……”知县:“既然没有证据,害死老虎就违反‘动物保护法’。你可知罪?”武松:“小人迫不得已,无罪。再说,我兄弟李逵在沂州沂水县沂岭杀死子母四虎,也未见问罪……”(陈宣章注:武松打虎是《水浒》第22回;李逵杀虎是《水浒》第43回。再说,李逵是通缉罪犯,武松怎么会直言“我兄弟”?唔!本来就是“戏说”。)知县:“沂水县不是我管辖的地面。这里是阳谷县,我说有罪就是有罪。老实告诉你,老吊(指景阳冈上那只吊睛白额大虫)是本县安排的。它原在动物园长大,失去野性,我安排每天提供食物,它怎么会伤害你?那一次,姜昆掉在它面前,零距离亲密接触,不是毫发无损吗?我之所以出榜文夸大其词,一是表示爱民如子,二是为了安排官兵护送过冈,收取保护费。现在,你害死了老虎,断了我的财路,怎么没有罪?”

武松:“可是,当时老虎的确非常凶猛,也许是你的手下私扣虎食,老虎饿极了才疯狂。听说,人工饲养老虎喂没有血的肉。一旦老虎吃了活物之肉,就会兽性大发。”知县:“此事我会查清。不过你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鉴于你是酒后行为,从轻发落。现在我决定:1.重新安排新的老虎上岗,由你担任护送队长,将功补过。2.你哥哥武大郎在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开了个‘武大炊饼公司’,生意兴隆。先将官资入股,占51%,我是董事长,武大为总经理,你兼保安。入股官资就是对你的罚款500两银子。3.你的嫂子潘金莲,罚作我家的家政服务员,今天起上班。”知县的决定当然不需要开人大通过,也不需要开听证会讨论,马上生效。

接着,知县由精通“Tiger (虎)语”的师爷陪同(兼翻译)去动物园老虎洞。知县:“老虎弟兄们:今天开门见山,说说我这个知县。我从小是孤儿,爸爸是樵夫。我的号是孤儿爸樵夫。我十年寒窗苦,一朝入公门。我的官位是朝廷任命的,所以,大家要对我有个了解,有个理解,有个谅解。我要搞好方方面面的平衡,只能八面玲珑,都不得罪了。我以前说打老虎,只是做做样子。谁知道来了一个愣头青武松,把老吊真的打死了。以后我还是要唱打老虎戏的,不过,老虎弟兄们放心,老百姓一鼓掌、一叫好就成了。这个智慧你们可能还不明白。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你们的虎食就是官兵护送过冈,收取保护费才有的。所以你们中间还是要有虎挺身而出,接替老吊的重任。你们别害怕成为老吊第二,所以从今天起,师爷举办‘Tiger(虎)校学习班’,先把理论搞清楚。当然,所谓理论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可当真,要满足方方面面的心理需要。本届学习班给予本科文凭,以后的待遇相应提高。挺身而出之虎不但不会死,而且由武松24小时监护。”这个打老虎戏就这样演下去了。

后来,潘金莲成了知县的姨太太,与武大郎协议离婚,带走了24.5%股份。武大郎的条件是武松升任都头,正式得到俸禄。不久,知县休妻,潘金莲成县母,小三归正。潘金莲在清河县的那个主子被潘金莲的枕边风吹到边境充军;至于西门庆,被知县借故打入死牢,财产没收。(奇文录完)

《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后来,“苛政胜于虎”作为成语流传至今。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解放前,老百姓说国民党反动统治是“万税”。郭沫若曾经做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规律证实:一个王朝建立之初总是轻徭薄赋,一个王朝行将覆亡之时总是苛捐杂税。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苛捐杂税最多?南宋。朱熹直言不讳说:“古来刻薄百姓的办法,本朝全有。”南宋还增加无数新税种,大到盐、茶、外贸,小到针头线脑都打主意。

阳谷县知县从过路人那里收取保护费来,虽然不免中饱私囊,还是养活了一群老虎。只是用老吊做道具,有点吓人,也有欺诈之意。古训:“君子好财,取之有道。”据说这是孔子的意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阳谷县知县则取财于景阳冈之道。

自古有“贪官污吏”之说。阳谷县知县虽然是七品芝麻官,在朝廷看来最多是只苍蝇。但是,在阳谷县百姓看来则是独霸一方的山大王。古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况阳谷县知县是个贪官。阳谷县还有师爷、捕快、都头、衙役、牢头……一大帮污吏。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贪官必有污吏。当然,污吏太嚣张,知县也会“拍苍蝇”,究竟是有学问的人,贪也要贪得巧妙,“合理合法”或者“人不知鬼不觉”。这大概也是贪官与污吏、老虎与苍蝇的区别之一。当然,贪官往往像蜘蛛那样先编织关系网。

有人惊奇:凡是落马的贪官,一查,早就罪恶盈天。例如:薄熙来作恶多端几十年,如果去年不东窗事发,很可能继续作威作福。我们的公检法在干什么?

一个房间里九个正常人与一个精神病人,则都知道谁是精神病人。一个房间里一个正常人与九个精神病人,则搞不清谁是精神病人。一个官场九个清官与一个贪官,则都知道谁是贪官。一个官场一个清官与九个贪官,则搞不清谁是贪官。在“打老虎与拍苍蝇”的热潮中,掌握贪官资料的纪检干部会不明不白地被“自杀”,那里的官场会是怎么情况?

《李卫当官(1)》中,江南道御史岳子风惨遭杀害,就是因为手中掌握贪官资料。有意思的是,《李卫当官(2)》中,岳子风突然成了八爷党的人,而正是八爷派人杀了岳子风。

知县与老虎同道,是戏说。苛政的知县胜于虎,就是老虎。这样的老虎,谁打都有理。问题是,苛政的知县也在唱打老虎戏。在打老虎的热潮中,有的老虎则在拍苍蝇。问题是:嘴上喊“打老虎”的,是不是真心?他们是不是阳谷县知县一类人?

共 2 条文章评论
  • 好文字,入木三分,推荐阅读2013-03-19 21:46
  • 一把好枪!推荐阅读。2013-04-08 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