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夜如年》
最近看了江西作家写的一些长篇小说,我有些震撼,也有些自豪。知道江西的散文界在全国都是一块叫得响的牌子,当然,江西的长篇小说,虽然不如江西散文那么牛气冲天但是也一直都很不错.最近看了江西两位作家的长篇小说,我对于江西长篇小说的估计大大地提高了。
首先,江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刘华的《红罪》写得十分精彩,我觉得《红罪》仅仅从字面上看就十分吸引人,既高度浓缩又寓意深刻,对于《红罪》语言的地方特色、赣南风情、 以及为革命做贡献那种特殊的方式方法,已经有太多的文章加以阐述,本文就不一一细说。
对于温燕霞的《夜如年》,因为评论的文章目前还不是太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加以阐述。看完长篇小说《夜如年》,再看完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我觉得,它们都有其独到的地方,也都十分精彩,耐人寻味。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中国甚至是更大范围都是不多的,江西作家温燕霞能够完成如此重大题材的作品,实在是女性作家伟大的创举。只是我认为,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不如沿用《夜如年》更好,因为,这个题目更加浓缩,更加耐人寻味,更加精悍。
我认为一部长篇小说好不好,不在于它是不是获得世界级的大奖,当然我没有否定大奖的意思。一部作品的好坏,最最关键的应该是读者喜欢不喜欢阅读,另外,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丰满不丰满、典型环境的描写细致不细致等等有很大关系,在这一点,《红罪》和《夜如年》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们看惯了那些炒来炒去的老主题,那些让人看了都想瞌睡的所谓长篇小说。所以在主题上的出新、个性是长篇小说生命所在。
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包括电视连续剧的拍摄方面,我们的文学界和艺术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跟风,一写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题材就浩如烟海,一些清廉为官,反腐题材的作品就汗牛充栋。有句俗话总结得很好,所谓“抗日战争真泛滥,皇宫阿玛堆如山,官场作品无忌惮”,说的就是当今创作方向性的偏颇。 我们的读者,我们的观众应该扪心自问,有几个作家去描写“重男轻女”思想的,又有几个作家去创作农村教师方面的长篇小说,又有几个人去拍摄或者写作诸如“传销”、“法轮功”类型的,既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为什么我们的受众要跟风?为什么不对新鲜题材高声喝几次彩?却要捧韩剧的臭脚,这些捧人家臭脚的,和彭丽媛同志在出访时充满自豪地使用中国的产品大相径庭。
温燕霞不仅散文写得好,而且为中国的女作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树立了一个开辟新题材的好榜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