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07-17 作者:铁犁

冬日的阳光显得虚弱而忧伤,那半截的土坯墙上,写满世事的苍凉。谷垛上惨白的雪,看不见生命的色彩。我见他的时候,他正斜仰着一块凸起的石头。

臃肿而带有油污的棉袄,一脸花白的胡茬,皱纹掬的如黄土高坡龟裂的沟壑,眼神,已浑浊地看不清欢喜和悲伤......

我在这个村庄的几日,总会在这遇上他,感觉他总有一些令人感叹的故事,便凑过去和他闲聊。他说姓李,木子李。我问他可读过书,他说去过几年学堂

认得些字。他是一个老兵,原******陆军中士,1942年10月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立过一次三等工。他说能活下来已是幸事,行将就木的人了,不求有什么

好福气,现在粮食勉强够吃,就是缺钱花,政府一年给200多块钱,有时到年底买不起食用油和腊肉。

抗日战争期间,他跟着部队到山西打日本。那时候条件差,冬天就一件单薄的棉袄,风餐露宿的,衣服里子又潮又硬,像块冰圪塔。最难忍受的是来回疲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奔命,有的兄弟饥寒交迫,又困的要命,一头扎到雪堆里,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春天好一些,口粮不够,可以挖些野菜吃,但有些吃了闹肚子,缺医少药的,撑不过几天。

当然,也有从日本鬼子身上找到罐头饼干之类的东西,可那机会很少。他从死人身上扒下一张呢子大衣,想有机会给他爹捎回去,后来几经转折,不知丢在何处了。其间负伤

一次,被****左肩,弹痕现在仍在。

解放战争,到老家河南,与解放军作战。那中间,双亲相继过世。遇上了一个他喜欢的姑娘,但农村老家的规矩,父母尸骨未寒,不宜结婚,就此耽搁了一辈子的幸福。后来国军溃败,退守台湾,他舍不下故土,退伍回乡种田。一个孤家寡人,说不尽悲凉。解放后捡了一个儿子,父子相依为命。文革时候家里又遭变故,只好逃荒要饭来到这。现在老了,就想着落叶归根,图个温饱。听说我是河南人,分外亲切。说此生恐怕要终老他乡......

我的热血与感动让我对眼前这位风烛残年的老者肃然起敬。我站起来,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硝烟的战火是否已经忘记,有这样一群最苍凉厚重的伟大在岁月的河流里渐渐老去,没有写在历史的长卷中,却深深凿在我的心坎上,隐隐作痛......

不知何时,他的脸上流下了两行寂寞的泪。看看我,还是咧开嘴笑着,那笑容,像极了一株晚菊。却不知又藏了多少心酸?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