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山灭火(上)
(1959年冬)
(上)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当我睁开眼睛时,竟然发现躺在自己床上。同学们看见我醒了,都围过来问会不会不舒服。我莫名其妙,说道:“我不是好好的嘛?你们干嘛这样问我?”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孔自然坐在床头说:“我们都替你担心,不知道你有什么问题。”我说:“我没事。但是记得我还在西溪口,什么时候回到宿舍里来啦?我不是做梦吧?”江安贞说:“没事就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进入高中以后,因为粉笔字写得好,我担任了班里的宣传委员。这是我第一回担任班干部。那时候,搞评比是社会上流行的常用手段。通常是划一个大表,写上参评单位和评比项目,对表现好的或完成任务好的就给它贴上一面红旗,相反的就给它贴上一面白旗,被插上白旗的单位或人员,就有可能受到处罚。这种做法叫做“插红旗,拔白旗”。这样的活动在学校里也颇有市场,我班也有类似的情形,不管学习、劳动、生活、纪律、锻炼等方面,还是搞一些临时的什么活动,都可能开展评比。宣传委员的职责就是把班委会和团支部评比的结果公之于众,所不同的是,只插红旗,不插白旗。因为有“重任在肩”,我时时都得“以身作则”。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并不觉得累,反而还干得有滋有味。最为费事的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都要跟轮值的班干部到北门山大操场去,检查本班同学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记录下来,开班委会时才有话可说。
这是一个深冬的下午,课外活动课即将下课了。虽然寒风有些掠面,但夕阳的把当日的余温毫不吝啬地贡献给大地,正在运动着的人们,并没有察觉潜在的危险。我跟团支部书记孔自然、劳动委员江安贞到运动场检查完毕,和几位练习跑步的同学刚回到生活区,还没有来得及吃饭,学校的高音喇叭突然播出一个紧急通知:西溪乡发生了火烧山,情况十分紧急,要求老师们、同学们参加救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火光就是命令。”我们听到通知,既没有打听,也没有多想,更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几个人一合计,就走出生活区的后门,直奔西溪而去。
来到大街上,往西溪方向去的人越来越多。出了西门,遥望西溪方向,只见远处天空浓烟滚滚,近处天空不时有茅草的灰烬飘落下来。我想,应该离着火的地点不远吧。人们虽然不是跑步前进,但是脚步声却越来越急促。来到西溪礼田坝时,不大的道路,把人流拉成一条长蛇,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周围都是些不认识的人,与我同行的共有七个人,都是我们一个班的,团支部书记孔自然说:“大家不要走散。”
过了礼田坝,转角就是罗坑。这时的太阳早已躲到山后,天色渐渐昏暗下来。有人说:“看,大火就在前面山上。”我抬头看看时,那火焰正沿着一道道山梁往上窜,隐约可以听见“啪啪”的声音。队伍显然加快了步伐。
等到了富家地,已经天黑。这里是岔路口,人们虽然无法辨认方向,但是可以望见山上的火场变宽了许多,离我们好像并不太远。人们只顾朝着有火的方向走,后边的人只顾跟着前边人的背影走。
走过一段狭小而崎岖的小路,队伍的行进速度慢了下来,好像来到一座房子的门前。有人说:“这是陈坑。”先到的人向老乡要了几根烟针竹子,点燃起来照路。前边传来:“小心,要过桥!”我们借着微弱的火光过了桥,前边就是山脚。
在山脚,又走了一段路,抬头看时,那山火好像就在头顶,活像一条条火龙在空中腾挪起舞,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我猜想,那可能是烧爆了毛竹,或者猛烧芦苇丛吧。
于是,人们开始上山。没有路,虽然有火把,但太微弱了,人们看不清附近的山势,只能低头隐约看见乌黑的地面显露出的淡淡的白印——那是被火烧过的山坡经人走过之后留下的痕迹,那地面还散发着炙烤过后的微温。人们踩着这些白印向上攀登。起初,我还有力气,爬了一段时间,只觉得两脚酸软,速度自然慢了许多,身边不时有人超越,不时也有人绊跤。
我们终于爬上一道山梁的顶部。这里地势较高,可以看得较远。只见山火不止一处,有的烧过山顶,有的烧过山梁,有的向上烧,有的向下烧,此起彼伏的火光,映照着天空中翻滚的烟云:整个山岭仿佛电影上见过的硝烟弥漫的战场。
前边的火把已经用完,远处的火光映照着我们,隐约可以辨别人影。我发现这里原来应该是茂密的灌木林,现在只剩下光秃秃的黑枝丫。大家似乎都已经感到很累,纷纷坐下来休息。我们这一批有几十个人,原来的几个同学大概已经走散了,我身边只还有孔自然和江安贞两位同学,他俩年龄和个子都比我大,身体也比较结实,时常不忘关照我,其他人我们都不认识。我们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感觉,都说又饥又渴。我们这才后悔走得太着急,没有先吃饭再走。那些人也相互打起招呼来。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也大都不认识,有的是商店里的售货员,有的是什么单位的干部,有的是到县里来开扩干会的……有的吃过饭,有的也没吃饭。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看见火光似乎慢慢远去。有人又起身前行了,我们也都跟着走。前边的人提醒说:“要下坡了。”大家跟着下去,却是来到一道山沟,沟里没水。脚步还没停稳,随即又上山了。爬山的队伍时分时合,人员时多时少。每爬上一道山梁,我们看看火光,都好像就在前面,范围好像越来越小,位置却是越来越高。我们就这样一直追赶着火光,翻过了三四道山梁。
不知经过了多长时间,我们又爬上了一道山梁,眼看只有一片火光就在前边的山上了,那长长的烈焰,有时就像一条巨蛇的吐出的信子,不断地向天空刺探着,火光中似乎还看见几个黑点在晃动。大家忘了饥渴,相互鼓励着。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快到了,冲上去!”大家鼓足了劲,一直顺着山梁往上冲。
当我们自以为接近火场的时候,那火光已经熄灭,只剩下几处残存的火堆,忽闪忽闪的。有人说:“那是烧残的木桩。”那闪烁着火堆,跟天空中的星星好像要连在一起。——其实,我们距离那里还相当的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