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07-22 作者:竹林逸士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在成就我们人生?

今年高考结束,公布分数的前夕,素军来贵阳陪他儿子查分,还有收拾东西;我约他吃饭,他却对我说,分数查下来,成绩不是很理想,他儿子心情不好,不愿意出来。我问考了多少分,他说660多分;我很惊异,理科考660多分已经很不错了,上985大学一定没问题,该喝一杯庆祝一下!素军却说,他儿子在贵阳一中读实验班,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高考本来是奔着北大、清华的,考下来有两科考砸了,这分也只有在985学校中选择其他学校了;儿子心情不好,他只有陪着,这次就不劳烦我了。

我另外一个朋友的儿子也是今年参加高考,成绩公布,分数差一本线50分,超二本线50分,两口子为儿子报志愿的事发愁,说这分高不成低不就,不知如何是好;他儿子呢,心情倒是不错,觉得考这分已经够了,至于填报志愿,是老爹老妈的事,仿佛是完成任务一般。

此外,还有两个县份上的亲友向我咨询孩子高考填报志愿的事,都是考得不怎么好的,问我有什么办法可想。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我完全是个门外汉,至于其他门路,我也是一脸茫然。高考确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得好的,选择面广,回旋余地多,自然不愁;考得差的,选择空间有限,瞻前顾后,仰仗他人鼻息,只有在别人挑剩下的学校中弄点残羹冷汁聊以自慰,看着那些高分者绝尘而去。

唉,我也糊里糊涂地过了半生日子,回顾平生,岁月空掷,一无所长,徒添白发,羞惭难抑;回想昔日同窗,功成名就者有之;碌碌无为,安分守己者有之;自暴自弃,自甘下流者也有之;观其有作为者,有天赋的人有,但毕竟是少数;好几个有成就的同学,天赋并非异于常人,所依赖的不过是孜孜以求,长久的刻苦与努力,所谓才能者,不过是持久的耐性罢了。

素军的儿子考660多分,却不高兴,觉得自己考砸了,难以释怀——难道优秀的人总是在不断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促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吗?素军前日告诉我,他儿子已经被复旦大学录取,我除了感到后生可畏,向他道贺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惭愧,对自己的懒散,乃至一事无成懊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榜样的力量能感召的往往是有心人。我高中时教我数学的陈老师多年前即调到贵阳从事教学工作,从普通老师到特级教师,成为贵阳教育届的名师,据我的观察,她所取得的成就除自身的天赋外,更多的是在于异于常人的刻苦与付出。有好几次她做资料,请我们几个学生去帮忙,竟然通宵达旦,一小点瑕疵都不允许有——对老师的敬业精神,我们几个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私下,我们开玩笑,说老师也干不了多少年就要退休了,怎么还那么拚命呢?她的回答很简单,已经习惯了,一直这种工作节奏,闲不下来。

成就就是在对自己的严苛中产生的,找准目标,专注,执着,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巧若拙,终有所成。而于我自己,将就,差不多就行,过得去就好,得过且过,这就是我荒废时日,一无所成的原因吧。

竹林君少时也颇聪慧,小学语文几乎能背诵通本,看小说只需一遍就能复述大概;外公教我写毛笔字数月之间就像模像样,只是性格好动,做事无恒心,无定力,外公评之为“尖屁股,难成事!”。外公之意,不过是想警醒我,做事要有恒心、毅力才成,不曾想一语成谶,我把外公的话当耳边风,终至“老大徒伤悲”之境。

吾乡尝有晚辈以为我在外工作,定有高明之处,遂向我请教读书做事之法;我自小读书成绩一般,做事又粗枝大叶,哪里有什么好方法?不过,经历许多世事,现在才渐渐明白,无论读书做事,习惯非常重要,专注,执着,自律,自省,把追求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持之以恒地下去,相信你,一定会成就为一个优秀的你!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