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清白举大义——“酒肉穿肠过”所感
自伤清白举大义
——“酒肉穿肠过”所感
赖 建 青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映的电影《少林寺》中,唐王李世民为了感谢少林寺十三棍僧相救之恩,特许少林寺僧人不受酒肉之戒,新任主持觉远说了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关于“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有人认为纯粹是为和尚吃肉而狡辩,然而,这句话是在特殊情况下所产生,是有着特殊的原因,电影《少林寺》的编剧不是瞎编的无稽之谈,
其实,这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并不是在唐朝就开始有,据相关史料记载,这句话应该是始于明朝末年,与张献忠有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电影《少林寺》的编剧是有依据的引用,。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战死。
据传张献忠脾气暴躁嗜杀成性,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屠杀大批的民众。有一次他率军包围了一个地方,其间还有一座寺庙,庙里有十多个和尚。看到这些吃斋念佛的僧人,张献忠突然出了个坏点子,强要这些和尚当着众人的面吃肉。
面对张献忠无理的刁难,众僧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其中有一个僧人挺身而出,说要自己吃肉可以,但要张献忠答应不能杀这些百姓,张献忠为了要看和尚吃肉的笑话以此取乐,便很痛快地答应了。
听到张献忠答应了不杀这些百姓,这个僧人说了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便带头大口吃起肉来……
作为出家人,必须吃斋念佛,不能吃肉食荤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绝对不能逾越的底线。然而,这些僧人吃肉是为了救这一方百姓,佛家认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因此,相对于与几十数百个百姓的性命来比,这个清规戒律的底线和形式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令人遗憾的是,相关史料没有记载下这个僧人的姓名或是法号,他面对杀气腾腾的张献忠能够如此冷静,并显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绝不是一个普通僧人所能为的,而是一个有道的高僧。
这件事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任何事情都可以变通,有时候甚至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关键是看你出于什么目的以及要达到什么目的。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佛家和人类的智慧,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