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人生
徐 军
世间万物,没有一棵树从不被风吹过,没有一滴水从不经历弯曲绕路的旅程,人生也如此。
法律可以约束行为,却无法净化动机;制度可以规范程序,却不能涵养德行。
一生奉行“内心光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王阳明曾对弟子们说:“处世当如蜻蜓点水,不可深陷其中。名利权位,皆是身外之物,唯有良知光明,方是立身之本。”
所以,真正的铁哥们,从来不是酒桌前的称兄道弟,而是风暴来临时的并肩而立。真正的朋友,是那个你在高光时由衷喝彩的人,也是那个在你低谷时静静守候的人,而不是事实算计、处处计较的利益合伙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同园丁植树。你种下的是真诚,浇灌的是理解,施肥的是宽容,修剪的是偏执,留白的是尊重。若朋友之间,总想占上风,如同拔高树干,却忽视了根系的培养,短暂虽高,终难持久。真正的友情,是不计较高低的相守。相上着争,争者离;相下者让,让者合。真正的“相下”,不是压抑自己,而是升华自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功高遭忌,谗言暗箭,这是许多忠良功臣难以逃脱的宿命。虽然暂时避开了锋芒,但风波并未完全平息。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绞索,缠绕着我们,也为我们日后的仕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然而,也正是这些磨难,使得我们的人格更加完善,从这场宦海的惊涛骇浪中,更加深刻地体悟到“致良知”的艰难与可贵,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以学术济世、以道德化人的决心。因为我们终于明白,外在的功名利禄,终究是过眼烟云,唯有内心的光明与宁静,才是永恒的依靠。
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艰难困苦所击倒。如果你能在困境中,找到内心的方向,那困境,就是你的磨刀石。真正的敌人,不是外人,而是你内心的傲慢、嫉妒和虚荣。
做人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善良要有锋芒,忍让要有底线。你可以对人好,但不能毫无原则地好。当你的付出换不来尊重,甚至被当成驴肝肺时,你最应该做的,不是继续忍让,而是果断转身,收回你的好。因为你的善良很贵,它只配给那些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
“学习”是什么?不是堆砌知识,不是装点门面,而是求真理、明事理、正人心。所以,你不必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者,你只需成为你自己良知认可的人。你心中若有光,便无须外界照耀;你脚下若有路,便不怕世间嘈杂。一个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不会总是把道理挂在嘴边,而是让道理活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动作里。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志”为“学”的起点,是读书明理、修身养性的源泉。一个人如果没有志,一切学习都流于表面,如无根之草、无魂之舟。
什么是“志”?不是浮躁的野心,不是外在的比较,不是今日一念、明日即弃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种内心最深沉、最持久的愿望。这种愿望,不是“我想成功”,而是“我要成就某种价值”;不是“我想被认可”,而是“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志”是内在精神的航向,只有确立了方向,学习才有动力,知识才有依归。如果说立志是学习的源头,那么学习的过程,正是反复确认、塑造和深化这个“志”的过程,落实在日常点滴行动中。
“志”是一个人此生最贵的信仰,它比财富更久远,比名利更厚重,是人最坚实的脊梁。
真学问讲究“从自己做起”,好名之人只想“先给别人看”;真学问讲究“求实务本”,好名之人只想“说得好听”;真学问讲究“正心诚意”;好名之人最擅长“粉饰太平”。
所以,“好名”是心灵的扭曲,是学习的蛀虫。有的人见书就买,拍照打卡,却从不认真读;有的人整天谈“格局”、“利他”,转身就自私自利;有的人在台上激情演讲“修身养性”,私下却贪婪淫逸。心中若有贼,再多的成就也是虚幻;心中若无贼,即使身处逆境亦自在安然。
人生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没有方向。你看到朋友圈有人升职发财,兴中一阵不快,这是“嫉贼”;你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同从而违心迎合,这是“虚贼”,你看见他人好,就急于打压贬低,这是“忌贼”;你一遇到挫折就妄自菲薄、否定自己,这是“怯贼”。
这些心中贼,不一定让你立刻跌倒,但会在潜移默化中,腐蚀你的判断,阻碍你的成长,毁掉你与他人的关系,影响你的家庭幸福,误导你儿女子孙对人间世界的认知。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贼的存在,你活的焦虑、压抑、易怒、嫉妒,却以为那是生活常态;你一次次伤害他人,却以为那是“性格直率”。这不是性格,这是“心贼”。所以王阳明感慨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如何破解“心贼”?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德如枝叶,心如根本;根不稳,枝必倾;心不正,德难立。真正的德,不是外表的妆点,而是内心的清澈与坚定。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我们每天面对着信息的轰炸、人际的纷扰、工作的压力、情绪的起伏。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做到“此心不动”?如何学会“随机而动”?“心不动”不等于没有情绪,而是对情绪的控制,对自己状态的觉察。“动”不是乱动,而是智慧的动态平衡,是外在变幻与内心沉静之间的张力。
别人说你不好,你第一反应是否给予辩解、争论甚至愤怒?如果你问心无愧,何须动摇?如果你内心有愧,那就自省改正,而不需要在言辞间斗胜负。
人生本就不是一张完美无瑕的考卷,而是一幅不断涂改的画卷。无错的人生,是未曾深度生活过的人生;而能改过的人生,是懂得成长与宽容的旅程。那些真正成熟的人,往往不是从未跌倒的人,而是跌倒之后,能爬起来、揩干眼泪、重新上路的人。改过,是走得更远的起点。
人生如登山,外在之山靠脚步,内在之山靠觉悟。内心宽阔的人,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斤斤计较得失,不处处树敌为强,反而因为愿意容人、呐言、让利,得以广结善缘,行稳致远。向外求,终成执;向内省,方得安。心若明亮,处处都是风景;心若安宁,世间皆是归处。
所以,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对人包容,不是胆怯,不是施恩,而是共赢;不是退让,而是胸怀宽阔,是旷野人生。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教科书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栏目首届最受听众和读者欢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党史文学《红色之门》等,在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和国家级网站上发表了上千篇作品,其中上百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各项征文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