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一角又何妨
记得前年的时候,孩子学校布置了阅读书单,其中就有美国作家谢尔的《失落的一角》。
拿到书,翻开后有点失望,薄薄的一本,而且都是漫画,且画的寥寥几笔,极为简单,文 字更是少得可怜。我在想:这大概只是适合几岁的孩子看,为何要推荐给小学生看呢?儿子也就花了几分钟时间就翻完了,之后便没有再碰那本书。至于领会了多少,我没深究。
昨天,翻看周国平的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他在书里提到,曾经也陪着女儿读过这本书。回想书里面简单的漫画,却发现原来蕴含了一个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不需时时保持完美,但是需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追逐的姿态。带着缺憾的人生看似不完美,却有太多意想不到乐趣和美感,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真实,没有什么比做真实的自己更好,更有意义,失了一角又怎样呢?
有一个圆,缺失了一角,于是它以滚动的姿态蹩脚地向前想要找到那缺失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它走得很慢,沿途中看到了绿色的草地,闻到了馨香的花瓣,还偶尔跟蝴蝶蜜蜂嬉戏玩耍......一下子多了许多完整时没有的乐趣。因为,当它是一个完整的圆时,滚得太快,中间没有停留,没有停顿,错过了太多的路途风景。
可是,也正是因为有想要完整的目标,有想要保持完美的梦想,它才有了不断滚动向前、不停寻找、不去放弃的决心,时时刻刻保持向前向上的积极姿态。最后,上天没有辜负它的坚持,它终于找到了不停,再也停不下来,错过了在它残缺时所看到的和所享受到的一切美好和乐趣。
于是,这个残缺的圆决定放弃那寻来的一角,宁可以不完美的姿态继续做原来残缺的自己。作者在每一页上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黑白的简陋线条勾勒出无穷想象的空间,可是却留给我深深的沉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昨晚在小区散步,跟儿子再次聊起这本书,他说:“妈妈,记得啊,里面有个圆少了一角,它不停地寻找少的一角,半路上遇到蝴蝶啊什么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我继续问他是否明白画面以下更深刻的意思,他摇了摇头。我耐心地跟孩子探讨了关于一个人追求完美与留有残缺的生活态度问题。也许,他不能全部听懂,可是,只要明白带着有缺憾的人生一样是美丽的,就够了。
其实,更多的,我是在教化自己。陪伴孩子,自己也在成熟成长。这本书,给我这个完美主义者上了很好的一课。太多的时候,渴望做一个完整的圆,渴望完美的人生,想要不留缺憾,事事追求圆满。于是,人会变得挑剔,心会觉得负累,眼光变得狭窄,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没有了气度和格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偏激固执地把自己局限于僵化的思维囹圄里,烦恼和痛苦接踵而至。
尤其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包容理解的博大胸怀。这个孩子在归国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用智慧和勤奋奋起直追,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收获了那么多本该属于他的诸多荣誉。他用幽默、睿智、善良、乐观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给我带来了一个个的惊喜。我该做的,是肯定孩子,赞赏孩子,遵从他的天性,并跟他一起查找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而不是把他看成机器,事事追求完美无瑕,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去定位。
“少了一角”的孩子,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享受真正属于他的短暂童年时光,不用背负太多的外界压力,更为自由地成长。想一想,也许这样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更为快乐和完整的人。我赞同周国平先生的观点,“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素质足够好,那么,只要你不去压制他的天性,不管上不上名校,他将来都一定会有出息的......我要努力做到的是,不管她上怎样的学校,务必让她有一个幸福自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保护她的天性不被今日的教育体制损害。”
其实,想一想,失落一角又如何?那一角可能是未尽的愿望,未了的情缘,未得到的功名,未实现的目标,或是孩子未做好的小事情,未考好的几次试,又或是孩子无心所犯下的错误,或者是自己不经意间错过的风景和缘份。凡事圆缺有度,犹如月盈月亏,岂可事事都圆满,处处都完美?为什么不能有淡定的心态去面对,给己给人一点包容和耐心?
追求完美的心态时常把自己逼进死角,不容出一点差错,不容有一点瑕疵,不容达不成目标,不容偷一会懒,不容生活中有留白......总之,就是容不下太多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无形中把自己和身边的人装进了牢笼。有时候,又将负面的情绪波及周围,伤害最亲最近的人。心也累了,人也倦了。
不学会接受生活中时时缺失的这一角,那一角,不承认人与人之间个体的差异,不去面对生活有缺憾的事实,内心就永无宁日,就只能永远在天堂和地狱之间颠簸奔袭,快乐和释然的种子就无法在心底生根发芽,永远都长不成参天大树。
高度站的不够,境界没有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停留在原点,这样的生活模式仅仅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我厌恶和憎恨这样的一成不变,一步未进。所以,无论能否做到,都需要去尝试,去改变,并且从心底里坚信那个天使的自我可以战胜那个魔鬼的影子!
- 雪,新视角,拜读,问好。2018-05-30 10:20
- 欣赏佳作,赞!2018-06-20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