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实干者
07-21 作者:寻梦今生
清晨六点,站台上的雾气还未散尽。老张已经带着他的工具包在轨道旁忙碌了。那双粗糙的大手熟练地检查着每一处螺栓,动作快得让人看不清。我递上热茶时,他咧嘴一笑:"小伙子,咱们铁路人就得撸起袖子干,这铁轨可不会自己变结实。"
这话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人生在世,总得留下几个扎实的脚印。"在工务段工作这些年,我渐渐明白,所谓"撸起袖子",不只是卷起衣袖的动作,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记得2018年寒冬,线路钢轨折断。凌晨三点,整个班组自发赶到现场。没有人喊冷喊累,大家默契地分工协作。李工长五十多岁的人了,直接跪在雪地里起道。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什么是"同心干"——就像老火车头,每个零件都铆足了劲,才能拉动整列火车。
机关里的胡科长是另一种实干。他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调研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有次我见他为了一份安全方案,连续三天吃住在办公室。"数据不说谎,"他推推眼镜,"咱们搞铁路的,玩不得半点虚的。"
最动人的是线路上那些年轻的面孔。小王才二十五岁,已经是线路工区的技术骨干。有次我问他为什么选择这行,他擦着汗说:"看着列车安全驶过,比打游戏通关带劲儿多了。"说罢又钻进隧道,只看见模糊不清的身影。
傍晚时分,一列快车呼啸而过。车窗里,旅客们或看手机或打瞌睡,浑然不觉这平稳行驶的背后,有多少人实实在在的付出。这或许就是"加油干"的真谛——不必张扬,无需喝彩,就像道钉一样,默默坚守自己的位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夜色中,大山里的灯光次第亮起。明天月亮升起时,又会有无数双手撸起袖子,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这些带着铁味、沾着铁锈斑的双手,正在一点一点地,把"加油干"三个字刻进岁月的年轮里。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