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写信的感觉

02-05 作者:大鑫

今日,我突然惊觉,自己已许久未曾写信了。这段空白的时光太过漫长,以至于写信的记忆,仿佛被岁月的洪流反复冲刷,变得斑驳陆离,我甚至快要忘却那独特的体验究竟是怎样的了。

在当下,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现代通讯工具塞得满满当当。电子邮件,凭借其便捷的传输速度和强大的信息承载能力,在商务办公、日常交流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即时通讯软件更是凭借语音通话、视频聊天、表情包互动等丰富多样的功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迅速和轻松。在这些高效便捷的通讯方式的重重包围下,书信,这种古老而饱含温情的交流方式,似乎已沦为一段遥远的、被尘封在岁月深处的记忆,宛如一件古老的文物,只能在历史的陈列馆中找寻它的踪迹。

随着写信习惯的悄然消逝,曾经满心期待的收到回信的那份喜悦,也一并离我们而去。曾经,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心中总是交织着忐忑与期待。清晨醒来,第一反应便是想着今天会不会收到那封心心念念的信,路过邮筒时,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眼神紧紧盯着那绿色的信箱,满心期盼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信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种对书信的渴望愈发浓烈,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被无限拉长。晚上躺在床上,思绪又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琢磨着对方是否已经提笔回信,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是分享日常的趣事,还是倾诉内心的烦恼?这样的猜测,让我在入睡前都难以平静,满心都是对回信的期待。而如今,这种情绪只能在偶尔夜深人静时的回忆里寻得一丝痕迹,恰似在旧相册中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满是怀旧的味道。

我心爱的钢笔,那支承载着我无数回忆的钢笔,正静静地躺在抽屉的角落里,不知已沉睡了多少个年头。那是一个仿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周围堆满了杂物,而它就像一位被岁月遗忘的老友。它的外观精致典雅,黑色的笔身犹如深邃的夜空,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金色的笔尖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当它握在手中,重量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沉重,也不会显得轻飘,那种手感,就像是它与我的手天生就该契合在一起。

回想起上学的时光,那是一段满是纯真与梦想的岁月。在学校里,我总是带着这支钢笔,它是我最忠实的伙伴。无论是书写作业时的认真细致,每一道数学题、每一个单词都在它的笔尖下缓缓流淌;还是记录课堂笔记时的争分夺秒,老师讲的重点内容、有趣的案例都被它迅速捕捉并记录下来;更不用说写信的时候,它简直就是我情感的倾诉者。笔尖在纸张上轻轻滑动,每一个字都像是它与我之间的亲密对话,字里行间满是我的喜怒哀乐,它就像一位默默倾听的知己。那时写信,常以 “见字如面” 开启,简单四字,却将千言万语的思念与牵挂凝于其中,仿佛能跨越距离,让对方如临其境。

还记得上学时,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教我们汉字的情景。那些曾经无比熟悉、仿佛刻在心底的方块字,如今却如同墨水瓶里的墨水,在岁月的炙烤下几乎蒸发殆尽。那时,每天的语文课都像是一场充满趣味的探索之旅。我们认真学习汉字的笔画,从横平竖直到撇捺弯钩,每一笔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仔细研究汉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包围结构,仿佛在探究一个个精妙的建筑设计;用心掌握汉字的读音,那抑扬顿挫的声调犹如美妙的音符;深入理解汉字的意义,每一个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构建一个个微小却充满力量的世界,那是我们认知世界、表达自我的基石。墨水瓶里的墨水,随着我的书写渐渐减少,那浓郁的墨香弥漫在整个书桌周围,仿佛是知识的芬芳,令人沉醉。可如今,随着岁月无情地流逝,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汉字在脑海里变得模糊不清,就像墨水瓶里干涸的墨水,只剩下星星点点,所剩无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从家里装了固定电话,我就再没写过一封信,那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时刻。当时,固定电话的安装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仿佛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更便捷通讯方式的大门。那是一个充满新奇和兴奋的时刻,我们不再需要漫长地等待信件传递,只需拨通几个数字,就能立刻听到远方亲人或朋友的声音。从那时算起,时光已悄然流逝二十余年。这二十多年里,世界如同一艘在科技浪潮中高速航行的巨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宛如魔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即时、更加多样化。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得超乎想象。但也正因如此,写信这种传统的、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被渐渐遗忘,如同被时代列车抛下的旧行囊。

尽管如今,我们已无需在稿纸上挥毫泼墨,一切都能通过电子设备轻松完成。电子设备的屏幕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窗口,手指轻轻一点,文字便能迅速输入、发送。可我,依旧无比怀念当初写信的感觉。写信时,思绪如同涓涓细流,能够缓缓流淌,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宛如精心挑选的宝石。信纸的选择大有讲究,是带有淡雅花纹的信纸,还是简洁素雅的白纸,都得细细斟酌;字迹的工整与否也代表着自己的态度,一笔一划都要写得认真清晰;信封的书写更是一门艺术,收件人的姓名、地址都要书写得准确无误,这是对收件人的尊重;甚至连邮票的粘贴,都充满了仪式感,将小小的邮票小心翼翼地贴在信封的右上角,那一刻,仿佛完成了一种古老而庄重的仪式。“纸短情长,不尽依依”,那种把自己的情感、思念、想法融入字里行间的感觉,是如今任何便捷的通讯方式都无法替代的。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交流,是一种用心去触摸的温暖,恰似冬日里的暖阳,虽不炽热,却能长久地温暖人心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