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宣王之能行王道也(拟孟轲而作)
03-07 作者:大书蠹
欲察为国者之能否行王道也,当揆诸主客两端。主观者,有行王道之基,具行王道之能,且怀行王道之愿也。客观者,内有民众乐之,大臣辅之,外临强敌环伺,难以力胜,不得不行者也。
宣王可谓兼具者也。
王道者,源自于善端,行之于仁爱,推之于广大也。而宣王怀恻隐之心,有为善之基,故曰其能行王道也。此说可有据耶?吾闻,齐有衅钟之事,宣王不忍见牛之就死而觳觫也,而命人以羊易之,善哉,此心也!据此而知,宣王具行王道之基也。
或曰:宣王既有此心,奈何不于齐国行此王道哉?
不揣冒昧,试析之一二。宣王怀复兴齐国旧梦,欲重登霸王宝座非一日矣。秘而不宣者,盖以实力不足,时机未到也。自桓公以迄于今三百余年矣,齐虽跻列强国之林,终难及桓公昔日之盛。历代齐王,莫不以桓公为师,奉霸道为圭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图重温旧梦。故其于王道则漠然矣。
然此一时彼一时也,当今群雄并起,尚力争胜,诸王皆行霸道而绌王道,骋谋竞智,相互争斗,一国霸而多国攻,强弱之变常在须臾之间。而宣王抱残守缺,欲凭一国之力,以敌四方之兵,鲜有不败者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由此观之,当今天下,欲以霸道而逞志者,几希矣。欲以有为者,唯王道之途可择矣。
王道荡荡,既平且广。
已具恻隐之心,更具推恩之能,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明于此,以宣王之明,发政施仁,惠及兆民,百姓安和祥乐,则外邦士民无不望风而从。耕者乐耕,商者乐市,贤者思归,仁者效命,如此,则国事日明,国力愈强,何患道之不行,业之不成哉!
霸道之难行,已知矣。而以王道之善,齐国之盛,宣王之贤,一旦实行之,何事不就?舍此而倒行逆施,常人不择也,而况宣王乎?
故曰:宣王之行王道者,必矣!
共 0 条文章评论